为什么有人说如果德国在二战中没有罗马尼亚的帮忙连仗都打不了?

文:李三万

摘要:有这样一种说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别看纳粹德国的闪击战如何厉害,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大陆,但是如果没有罗马尼亚的帮忙,貌似天下无敌的德国恐怕连仗都打不了,真的是这样吗?

有这样一种说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别看纳粹德国的闪击战如何厉害,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大陆,但是如果没有罗马尼亚的帮忙,貌似天下无敌的德国恐怕连仗都打不了,真的是这样吗?

你还别说,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离开了罗马尼亚,纳粹德国还真打不了仗。

这是为什么?

因为,罗马尼亚是二战时纳粹德国最主要的石油来源地,罗马尼亚的石油产量每年大约在1000万吨左右,基本喂饱了德国的战争机器,而德国自己的石油产量每年只有50万吨,即便通过化学工业从煤炭提炼加工成石油制品,最高产能也就是每年500万吨,而德国消耗石油最多的1943年,一年就消耗了大约1200万吨石油,很明显没有罗马尼亚,或者确切说,没有罗马尼亚的石油,是绝对不行的。

看过德国电影《我们的父辈》的朋友肯定对影片里库尔斯克会战的部分印象最深,奋战在别尔哥罗德废墟里的威尔汉姆中尉接到营长的通知,因缺乏航空燃料,空军将不能对地面部队提供支援……,可见,在1943年最关键的时刻,由于德军没能夺取高加索油田而陷入油荒,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地中海战区的盟军开始大规模空袭罗马尼亚,直接导致罗马尼亚的石油产量锐减,从而让德军陷入燃料紧缺的困境。

罗马尼亚对纳粹德国提供的帮助绝不仅仅只有石油,还有和石油同样紧缺的兵员。

1942年轴心国军队在东线不但没能夺取高加索地区,还损失了150多万军队和大量技术兵器,这就注定了德军难逃失败的命运,而且损失的部队里也包括了大量罗马尼亚军队。根据统计:到1943年奋战在苏德战场的罗马尼亚军队兵力突破了70万人大关,这几乎相当于曼施坦因指挥哈尔科夫反击战时的全部总兵力,因此说罗马尼亚不仅为德国进行的机械化战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石油,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轴心国的兵力不足问题,它的作用绝对在意大利之上,当真无愧的轴心国脊梁啊!

但是,二战时期的罗马尼亚工业基础有限,这就导致它的部队装备不是太好,当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之时,部署在苏罗边境的19个罗马尼亚师只装备捷克生产的步枪、轻机枪,基本没有重武器。由于装备不足,罗马尼亚部队还大量使用缴获的苏式莫辛-纳甘步枪、PPD-40\41冲锋枪,尤其是苏联火炮最受欢迎,不仅罗马尼亚军队就连德军也很喜欢苏联火炮,只可惜苏式火炮一直受到弹药奇缺的困扰。罗马尼亚军队的装备总体尚属可观,至少它有装备可用,但缺乏反坦克炮和交通工具,成为罗军最大的软肋!

1942年11月底,朱可夫率领110万苏军展开了代号“天王星”的反击行动时,首要打击的目标就是德军第6集团军的南北两翼,这里分别为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的防区,两个集团军拥有27个师38.2万人,相比之下匈牙利第2集团军才只有20.9万人、意大利第8集团军也只有20万人,这些仆从国军队是轴心国在1942年下半年发起蓝色行动挺进高加索的主力军,而兵力占仆从国军队大多数的罗马尼亚军队伴随德军第6集团军主攻斯大林格勒,更是仆从国军队主力中主力,意大利和匈牙利的军队只能负责留守顿河上游防线,由此可见罗马尼亚在整个东线的重要性!

不仅是在1942年下半年,从“巴巴罗萨”计划刚开始之时,罗马尼亚军队就是轴心国阵营的主力。很多人都认为罗马尼亚军队在围攻敖德萨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就此断定罗军战斗力一般!殊不知曼施坦因的第11集团军在围攻要塞塞瓦斯托波尔时同样伤亡了数万人,最终甚至不得不解散了事,因此说敖德萨之战绝对不是罗马尼亚军队无能。罗马尼亚军队在敖德萨战役中的表现确实不太让人满意,此战罗军伤亡8.1万人,约1.8万人战死、1.1万人失踪。而防御一方的苏军伤亡4.1万人,约1.6万人战死。如果不是在这个港口浪费的时间和生命太多,大大迟滞了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也许曼施坦因就不用南下来帮助消灭基辅周围的苏军了。

在克里米亚战役期间罗马尼亚军队是曼施坦因最得力的盟友,有两个罗军摩托化团与德军的几个摩托化步兵连混编成了格罗戴克战斗群,这个实力并不强的战斗群深入克里米亚腹地,最终配合主力围歼苏军16.2万人;当“蓝色行动”展开后罗马尼亚部队扫荡亚述海周边的苏军残部,为高加索A集团军的深入作战消除了后顾之忧。

同时作为德军第6集团军的两翼,配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作战。由于斯大林格勒两翼没有大河作为防御依托,在茫茫的俄罗斯草原上,缺乏反坦克火力的罗马尼亚军队被苏军击败并不丢人,罗军的施耐德47毫米火炮对苏军的T-34毫无办法,但罗军依然打得相当顽强,指挥官的表现让最终在斯大林格勒投降的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都黯然失色。

以北翼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为例,这支部队只有德国的第22装甲师和罗马尼亚的第1装甲师这两个装甲师,还有大约19万作战部队!但他们要防守长达138公里的防线!而且对面的苏军仅仅是第一梯队就拥有34万人,尤其是强大的苏联第5坦克军配备几百辆T-34坦克,让德国和罗马尼亚的两个装甲师瞬间就被T-34的洪流淹没了,因此保卢斯的北翼最早崩溃。

但溃败的罗军在罗马尼亚第6步兵师师长米哈依尔-莱斯特少将的指挥下,组成一个4万多人的战斗群,继续顽强抵抗苏军的进攻,并在11月23日全军覆没,米哈依尔-莱斯特少将始终拒绝投降。消灭他的苏军第5突击集团军确实厉害,正是由于它对奇尔河防线的不断进攻,才导致原定一起参与解围行动的德军第48装甲军不得不转入防御,由名将巴尔克将军指挥的德军第11装甲师,不得不面对奇尔河对岸几十万苏军不断的进攻,往往是白天作战、晚上行军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可见斯大林格勒北翼的苏军战斗力之强,因此罗马尼亚军队的战败不丢人,恰恰是他们给德军持续作战赢得了机会。

所以,没有罗马尼亚的帮助,德国人确实没法打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知道,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作为后起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要对老牌的殖民强国发起挑战,对它来说就是要争夺国际生存空间,对那些老牌殖民强国来说,它是企图重新瓜分世界大蛋糕。对我们普通历史军事爱好者,当然只需要看看让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史,从历史中分割出自己感兴趣的一块来欣赏即可,可是对当事人可不是这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双方的前奏预演,双方都只是被现代工业催生出的现代军事战争打的有点懵头,被工业化的杀人手段所震撼,并没有真正打出什么结果,所以对双方来说,都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我们看到的主流史观当然是德国对一战结局的不满迅速催生出恶魔希特勒,带领德国走上了穷兵黩武的法西斯军国主义道路,第二次挑战世界秩序!似乎德国或者希特勒还有另外的选择,如果他们选择一条和平的道路,就不会给世界带来创伤。然而,希特勒没有别的任何选择,他是靠纳粹主义上台,迅速解决了德国一战后的经济危机所带来的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在此期间英国和法国作为当时的世界霸主,拥有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至始至终,他们都一直利用这个优势,在运用经济手段,试图窒息德国,从工业原材料进口,到工业产品出口,都在默默的对德国进行双向的封锁,这件事进行的卓有成效。为什么我们有很多人有当时德国对中国异常友好的错觉?

因为中国人分不清战胜国的英国人法国人,也分不清战败的德国人,德国人跑中国来,受到的尊重和待遇跟一战前没什么两样,德国产品、德国医生,德国军人到中国照样因为是洋人而享有超国民待遇,中国南方重要的钨矿原料,也是德国唯一可以通过商业手段,就可以公平得到的重要军工原料,所以当时德国人肯在中国放下架子!在欧洲本土,德国到二战之前,已经面临窒息,全国石油储备不足一个季度之用,整个二战,德国其实就是为石油而战;靠国内残存的储量,迅速打垮法国,抢到了法国的库存石油,攻击英国不果,看不到速胜的希望,立即掉头攻击苏联,又抢到苏联的大量石油库存,得以维持战争。德国攻击苏联重点其实不是苏联大城市,而应该是巴库油田!但是早期德国胜利的太容易,导致战略执行不够严谨。罗马尼亚在当时,对德国是唯一可以进口工业级产量石油的地方,当然罗马尼亚的石油产量,也只有德国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弱,但也就是这么点够德国启动战争的石油,让德国下定了战争决心。

就历史来说,要不是大西洋彼岸有一个像开了外挂一样的美国,德国确实也很可能平推欧洲,计算着手头的石油,可以打到巴库地区,彻底解决自己的石油问题,把国际格局重新洗牌。德国在战争中,最重要的装甲集群突击手段,到阿登反击战,还打的西线盟军手忙脚乱,最后也还是因为缺油才功败垂成,所以说,罗马尼亚的石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启动资金毫不为过,反而是罗马尼亚为轴心国提供的近百万军力,相对没有石油那么重要。

一般人都会以为,德国在二战中的失败是因为队友都是猪,这话有一定道理,不过德国的猪队友也不是只有坑爹日本,逗逼意大利二个盟友。

法西斯主义,当时在世界上还是很有市场的,有九个国家是法西斯信徒:德国,日本,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克罗地亚,西班牙。其中斯洛伐克和克罗地亚是傀儡国,而西班牙则是左右逢源的中立国。

所以剩下三个盟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对德国来说至关重要,这三个国家和德国联合的原因又各不相同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同位一战的战败国,战败加上经济危机,国内爆发革命加上国家仇恨,让这两个国家参与到轴心国阵营。特别是匈牙利,他的苏维埃共和国被霍尔蒂海军上将镇压,因此匈牙利开始仇恨协约国和对苏联的恐惧,这样成为轴心国就是必然。

罗马尼亚一战时是协约国,一度被德国打到亡国,但罗马尼亚在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危机中被重创,西方世界对此漠不关心,造成和协约国力离心离德,加上1940年苏联以武力威胁,吞并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这一举动让罗马尼亚愤怒不已,借此机会军人安东奈斯顺势崛起控制政权,实行法西斯统治,最终加入轴心国以求德国保护夺回失地,苏德战争爆发后,罗马尼亚积极出兵参战,成为继德国意大利后对苏联进攻的第三大出兵国。

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这三国中罗马尼亚实力最强,部队最多,成为抽心国在苏德战场的重要力量。

苏联在二战前,在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指引下,为建立所谓北方缓冲区,用武力威胁和战争手段对三个邻国进行战争和外交恐吓,分别是对芬兰的苏芬战争,付出巨大代价后,获得芬兰大片领土;对波兰恐吓,要求波兰割让原属乌克兰领土,之后波兰投靠英法,在英法支持下拒绝苏联;再就是对罗马尼亚威胁,最后罗马尼亚彻底倒向德国。

罗马尼亚为何如此重要,根本原因除了罗马尼亚本身实力之外更关键的是,他是德国战争引擎。

德国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经过一战之后的经济危机,德国一蹶不振,后来在美国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大力扶持之下,国家经济以火箭般的速度腾空,随着希特勒上台,德国重工业,汽车制造业,化工产业都在全面转型为军用。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德国煤、铁资源充足,但是极度缺乏石油资源和锰铁资源。

据资料显示,德国全国的石油产量相当可怜,还不足50万吨,因为这一巨大短板,德国战前都特别重视石油进口渠道建设,对波兰宣战前德国通过海运不停筹集石油资源,也不断像罗马尼亚寻求石油资源口渠道。

当时罗马尼亚号称欧洲邮箱,石油产量很高,地理上又位于欧洲腹地,管道四通八达,于是欧洲国家全都对罗马尼亚石油起心思,其中又以英法德为主。英法其实有很多殖民地和海运石油进口渠道,但是他们还是和德国抢夺罗马尼亚石油资源,为的就是将德国饿死。让德国空有一双战争引擎,却没有燃料。他们的目的在二战爆发前,其实基本达到,罗马尼亚油田投资者90%以上是英法美资本家,唯一能向德国运输石油的不过美国资本和少量罗马尼亚本土投资油田,因此德国长期处于石油荒。后来英法又拉拢美国一起参与石油禁运,可惜美国只管做生意,不管什么战争隐患,既便如此德国陆地石油管道也几乎被掐断,只能寻求海运石油进口。

在二战爆发前的1939年5月,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还对自己的幕僚骄傲的说“我们如果将禁运继续下去,的国家就将成为一个没有动力的猛兽,战争威胁不攻自破。”

可是事情还是发生转变,1939年9月,劳合乔治话音落下不过几个月,德国就用所有的战略石油储备对波兰发起闪电突袭。仅仅数十天,就将波兰灭国。而罗马尼亚在这次战争后,对英法起了警惕,看到同为盟友波兰被打的灭国,而英法居然进行静坐战争,这样的盟友真的靠谱吗?

在德国军事威胁和英法飘渺的承诺之下,罗马尼亚开始和德国接触,并提供石油管道给予德国石油资源。就这样,英法不作为,将罗马尼亚推向德国,虽然还没有彻底决裂,可石油禁运成为一纸空文。罗马尼亚的叛变让英法恼火,但是他们也没办法,只能干看着,这时候苏联又给予德国一次至关重要的助攻。

苏联在1940年,趁德国深陷西欧战场时机,趁火打劫逼迫罗马尼亚割让大片土地,罗马尼亚不从,苏联出动大军占领比萨比拉亚,当苏联准备采取进一步措施占领北布科维纳时。德国向苏联施加压力,扬言以武力捍卫罗马尼亚。德国为此甚至放弃追击法国,允许法国成立维希政府。并借助这次苏联危机的机会,在罗马尼亚扶植安东内斯库独裁政权,罗马尼亚就此成了德国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