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花号”细节
第二, “五月花号”上只有一半清教徒。
第三,《五月花号公约》是为了“去宗教化”而签订的。
“五月花号”殖民者建立的普利茅斯殖民只能说是美国历史的源头之一,既不是最早的源头,更不是唯一的源头。
普利茅斯殖民地建立的前一年,即1619年,詹姆斯敦殖民地就召开了北美大陆最早的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议会”,被认为是美国政治文明的源头。
也就是说,莱顿清教徒在弗吉尼亚公司拿到了特许状,在威斯顿那里解决了资金,代价是为威斯顿等投资商做7年劳役。
(3)伦敦投资者招募的7年合同工;
(4)五月花号船员。
这100人中有多少清教徒呢?
第一种说法是:清教徒约占50%,即50人。(3)
第二种说法是:清教徒有35人。(4)
不管哪一种说法,“五月花号”清教徒不超过一半。
这趟北美殖民之旅是莱顿清教徒发起的,为什么只有50人成行呢?
荷兰莱顿来自英格兰的清教徒一共有400多人,都想去北美。第一批计划去125人,安顿好后其他人再过去。但出发时只剩下了50人。于是,投资者威斯顿在伦敦招聘了一些合同工补缺。
威斯顿招聘来的合同工不是“分离主义者”清教徒,应当是圣公会教徒。
1608年,英格兰诺丁汉郡斯克罗比村的100多清教徒在牧师约翰·鲁滨逊和年长教友威廉·布鲁斯特的带领下,从英格兰乡村来到荷兰莱顿城。他们背井离乡到荷兰是为了与不纯洁的圣公会教分离,为了信仰自由。荷兰是宗教宽容国家,他们在荷兰获得了信仰自由。
另一个原因是清教徒看到孩子们受到荷兰“年轻人过分追求物欲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担心孩子变“坏”,甚至连英语也不会说了,所以下决心去找一块“能拥有自由且生活得惬意的土地。”(5)还有一种说法是,孩子们大都做童工,非常劳累,清教徒们担心孩子们的健康,也不愿意他们忘记了英语和英格兰传统。
这些清教徒从英格兰到荷兰是为了宗教自由;而从荷兰到北美,最主要的目的是逃避工业社会,要回归农业生活方式。当然,也要远离英格兰国王和圣公会教。
但是,清教徒殖民北美,就不得不承认英格兰国王的权力,承认圣公会宗教领袖的权威,否则开不出特许状,殖民不具合法性。“清教徒被迫接受违背他们信仰的宗教原则,特别是国王与坎特伯雷大主教享有超越他们教会的至高地位。移民的部分代价是伪装自己的宗教信仰。”(6)
“五月花号”其他乘客——投资者代表和招来的合同工,冒险去北美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
一个名叫约翰·霍兰德的清教徒,是绅士约翰·卡佛的仆人,一个老实巴交的人。一次他在甲板上,赶上了巨浪,被卷到海里。他居然抓住了水手扔到海里的绳子在狂风巨浪中几经挣扎,爬回船上。大难不死!约翰·霍兰德后来为新大陆贡献了88个子孙。
最先被扔进海里的刻薄的船员和掉到海里大难不死的老实人的不同命运,在殖民者看来都是上帝的安排。
船上无法起火,一路上都是吃冷食,有咸猪肉、咸牛肉、鳕鱼、干面包、燕麦、干豌豆、水果、葡萄酒、啤酒、蜂蜜等。就是没有新鲜蔬菜。
船长琼斯没有从马萨诸塞湾到哈德逊河口的航海图,又到了风大浪多的冬季,他不敢继续航行了。大家讨论后决定,就近上岸。
由此,独立于弗吉尼亚公司之外的殖民地——普利茅斯——的历史开始了。
占殖民者50%的清教徒是抱团的,他们12年前在英格兰诺丁汉郡时就是乡亲,在荷兰莱顿的12年既是工友又是邻居。最主要的,他们有宗教信仰的强大凝聚力。
那些招聘来的合同工一盘散沙,没有任何聚合力。这些人唯一的共同点是:不愿与宗教狂热者生活在一个社会。
清教徒的精神领袖约翰·鲁滨逊,就是把清教徒从英格兰带到莱顿去的牧师,意识到聚合力的重要性——只有避免冲突,才能生存下去。清教徒必须与其他人共同生活,淡化宗教色彩和排外感。他特别清醒地意识到 “建立一个不以宗教为基础的政府的必要性”。投资者代表威廉·马林斯从经济角度思考问题,他认为若要取得经济上的成功,唯一办法是共同体成员签订一个公约。(7)
鲁滨逊和马林斯这样的既有声望又头脑清醒并有灵活性的智慧的人,在起草、签署《五月花号公约》,实行民主选举,团结了不同类人员的努力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五月花号公约》只有几行字,全文如下:
“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基督教信仰的发展,为了我们的国王和国家的荣誉,为了已经踏上了的播种的旅程,我们,下列签字人,在上帝面前,彼此庄严盟誓签约,自愿联合结合成一个公民政治实体,以实施公正和平等的法律,(这些法律、条规)理应最能满足和最为便利于促进殖民地的一般利益。”
《五月花号公约》的起草者和签署人有这样的观念:一个社会应以一整套由其成员制定的规则为基础。这个观念在美国《独立宣言》中得到体现。(8)
《五月花号公约》有41人签字,9个有权利签字的人未签,他们或是船员,或重病在身。另外50人是妇女儿童。(9)
第二:由社会共同体成员制定规则;
第三:强调规则的公正性和平等性;
第四:强调规则是为了促进一般利益;
第五:“总督”由民主选举产生。
1. 《美国通史》第12版第30页【美】马克·C·卡恩斯 约翰·A·加勒迪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 《美国经济史》第22页【美】乔纳森·休斯 路易斯·凯恩/著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3. 《THE MAYFLOWER AND THE PILGRIMS’NEW WORLD 》(《五月花号和朝圣者的新世界》)26页
4. 《美国通史》第12版第30页【美】马克·C·卡恩斯 约翰·A·加勒迪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5. 《美国通史》第12版第30页【美】马克·C·卡恩斯 约翰·A·加勒迪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6. 《美国经济史》第21页【美】乔纳森·休斯 路易斯·凯恩/著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7. 《THE MAYFLOWER AND THE PILGRIMS’NEW WORLD 》38页
8. 《五月花号公约》全文参见《THE MAYFLOWER AND THE PILGRIMS’NEW WORLD 》38页和《美国通史》第12版第30页【美】马克·C·卡恩斯 约翰·A·加勒迪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9. 《THE MAYFLOWER AND THE PILGRIMS’NEW WORLD 》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