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真名媛“盛七小姐”:豪掷万金创办百乐门,晚景凄凉却依旧优雅
作者:展欢颜
古人曾用一句“盛世女人一万金,乱世女人一斗米”,来形容乱世中女人地位低下,处境艰难。
但生在晚清、长在民国、历经动乱的盛爱颐却在乱世活成了“一万金”。除了历经动乱,盛爱颐的亲情和爱情也比同时代的大多数女性更曲折。
因为遗产纠纷,她怒将哥哥们告上法庭,打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例女权案。
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她痴等宋子文7年无果,决绝转身嫁人,并在新婚当年投建百乐门,成为中国第一位涉足娱乐业的女企业家。
相比同时代里沦为男性花边新闻点缀的女性,盛爱颐活出了自己,也活出了精彩。
01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盛爱颐出生于上海数一数二的豪门望族,接受了那个时代最好的教育,不仅入读上海圣约翰大学,而且在家跟随名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小小年纪便善诗词通英文,成为闻名沪上的名门闺秀。
右一为盛爱颐
1916年父亲盛宣怀去世后,16岁的盛爱颐朝夕陪在母亲庄夫人身边,帮母亲管家理事,也陪母亲出入社交场所,出落得愈发落落大方,成了庄夫人最倚重的人。
1917年,刚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宋子文返回上海,担任盛爱颐哥哥盛恩颐的秘书。
盛恩颐习惯每天睡到中午起床,而刚归国的宋子文不习惯这套官僚作风,每天都准时来盛府,在客厅等待老板起床。庄夫人看不过去,便让七小姐盛爱颐不时出来招呼一下,宋子文因此有机会与盛爱颐攀谈。
此时的盛爱颐正处在单纯烂漫的年纪,又有着诗词浸染出的娴雅气质。初见盛爱颐,23岁的宋子文在日记里写道:“第一次见到她,如见仙女下凡!”
几次交谈后,盛爱颐也对宋子文的才华倾慕不已。一个是青年才俊,一个是豆蔻佳人,在最美的时光遇见心动的人,恰似古诗词中写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很快,盛爱颐向哥哥盛恩颐提出,由宋子文教她英语。就这样,宋子文又兼任了盛爱颐的家庭教师。
宋子文口才极佳,除了教授英文知识,还绘声绘色地讲述大洋彼岸的异国风光和风土人情,为盛爱颐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宋子文的博学幽默在教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盛爱颐对他的好感日益增加。渐渐地,除了学习、聊天,宋子文和盛爱颐也像当时的年轻恋人一样,一起逛商场、喝咖啡。
宋子文对盛爱颐早已一见倾心,确定盛爱颐的心意后,他立即请汉冶萍公司的主任秘书蒋慰仙替自己向盛家提亲。
庄夫人颇赏识宋子文的才干,见女儿也喜欢,便派家中大管家李朴臣去调查宋子文的身家背景。李朴臣回来禀报:“宋家是广东人,他父亲是教堂里拉琴的。”
盛三小姐不屑地嘲讽:“别的不讲,太保的女儿嫁给吹鼓手的儿子,才叫人笑话呢!”
庄夫人也不舍得自己最宝贝的女儿下嫁,当即授意盛恩颐将宋子文调去汉阳的公司,断绝他的念想。
宋子文不堪相思苦,不久就辞职返回上海。在街上看见盛爱颐的车,他便踩足油门追上去,结果更引起了庄夫人的反感。
彼时,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了革命政权,急需各方面的人才。宋庆龄适时引荐了宋子文,孙中山连发数封电报催宋子文南下。但宋子文放不下盛爱颐,迟迟未动身。
一日,盛爱颐和八妹去钱塘江观潮,宋子文追到了杭州。他拿出南下的船票,请求盛爱颐跟他一起去广州。
面对宋子文的殷殷期盼,盛爱颐不是没有心动,但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她不可能只考虑自己。盛爱颐明白,私奔,不仅是对寡母的沉重打击,还会令整个家族蒙羞。于是,她掏出一把金叶子交给宋子文,嘱咐道:“你自己去吧,我等你回来。”
那个时代,上流社会订婚都是用金叶子作彩礼,盛爱颐送出金叶子,又许下“我等你回来”的承诺,无异于托付终身。可惜,宋子文不知道金叶子的内涵,更未领会盛爱颐的深情。他接过金叶子,礼貌而生疏地说:“我真心感谢您,这些就当作是您借我的吧。”
被盛爱颐视作信物的金叶子,在宋子文眼中不过是一种施舍。
盛爱颐当这次杭州之别是一次暂别,宋子文却在日记里把这次分别写成失恋,负气奔向了南方。
到了广州,宋子文深受孙中山器重,先后出任中央银行行长和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官运亨通的宋子文对曾被轻看仍耿耿于怀,一度扬言要查封盛家财产,盛家四处打通关系,才躲过了一劫。
对于盛爱颐,宋子文虽不至于心怀恨意,却也渐渐将她抛诸脑后,在1927年6月与江西商人之女张乐怡结为连理。
02
你若无情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头
宋子文事业、婚姻双得意之际,盛爱颐却在母亲去世后陷入了尴尬境地。1927年,庄夫人去世,哥哥们对庞大的家族遗产动起了心思。按照当时的法律,未出嫁的七小姐和八小姐也享有继承权,但哥哥们把两个妹妹排除在继承人选之外。
盛爱颐虽久居高墙深院,但她深受新文化运动洗礼,拥有过人的胆识和魄力。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她一纸诉状将哥哥们告上了法庭。诉状中,盛爱颐尖锐指出,虽然法律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继承权,却只是一纸空文,现实中女子的财产继承权仍得不到保障。
盛爱颐的诉状,拉开了民国第一例女性维权案的帷幕。
这例女性维权案已超出家族内部矛盾,成为备受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当时得到了宋美龄和宋庆龄的鼎力支持。上海《申报》大段摘登盛爱颐的诉状,并强调:“按女子要求男女平等之财产继承权,此尚为第一起,影响全国女同胞之幸福,关系甚巨……”
眼见盛爱颐获得社会各界声援,盛家兄弟纷纷请来律师为自己助阵。
盛爱颐毫不退却,也聘请了专业律师为自己出谋划策。开庭之日,各方律师唇枪舌剑,盛况空前,引得各大报馆争相报道。最终,法院判盛爱颐胜诉,分得遗产50万元。
盛爱颐的胜诉鼓舞了八小姐,她也学着姐姐向法院递上诉状,要求享有与哥哥同等的财产继承权。
盛爱颐的维权案不仅维护了自己的权益,更为妹妹及中国千万女性争取平等和独立指明了道路。盛爱颐在这次维权案中展现的胆识和魄力令她成为诸多沪上望族中意的儿媳,但她拒绝了所有世家子弟的提亲,一心一意等宋子文回沪。
1930年,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宋子文携夫人张乐怡回到上海。在富商名流的邀请下,夫妇俩频频出入社交场合,一时风光无两。
等了7年,却等来宋子文“使君有妇”,耗尽青春的等待成了一场笑话,盛爱颐因此大病一场。病愈后,她不再关注宋子文的消息,两年后嫁给了庄夫人的内侄庄铸九。
恋情成空后,很多人会沉迷过往无法自拔。有人由爱生痴,徒然感动了自己;有人由爱生恨,囚禁了自己的快乐。其实,不是所有爱情故事都能迎来圆满结局。当一段感情走到尽头,藕断丝连只会伤己伤人。既然无缘相守,不如利落结束,重启生活。
庄铸九虽没有宋子文的名气和权势,但他在上海银行工作,后来又创办了达成航运公司,也是一位能力出众的青年才俊。
庄铸九对妻子非常体贴,盛爱颐生下一双儿女后便开始涉足商场,庄铸九在工作之余,又替妻子出面处理生意场上的事务,替盛爱颐分担了很多烦恼。
盛爱颐婚后虽然不似在娘家那般过得大富大贵,但在经历了痛彻心扉的爱恨纠缠后,她终于在婚姻里找到了久违的踏实与安宁。
后来,宋子文知道了盛爱颐痴等自己7年,触动颇深,不仅给3个女儿分别起名:宋琼颐、宋曼颐、宋瑞颐,还特意安排宴会与她见面,盛爱颐却只冷冷回他一句“我丈夫在家里等我”,便拂袖而去。此后一生,她也一直与宋子文保持距离。
宋子文夫妇和三个女儿
世俗眼光里,庄铸九是比不上宋子文的,但盛爱颐很珍惜丈夫对自己的好。她明白,错过的人,只能是记忆里的风景,值得珍惜的,是愿意为自己分担风雨的人。
确实,一个人再优秀,不能陪自己携手一生,便只是过客;一个人再普通,愿意用心对自己好,并且携手走到最后,便是最值得珍惜的人。
婚姻里有一种智慧,是珍惜眼前人,盛爱颐深谙此理。
03
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亦能胜须眉
结婚这年,盛爱颐拿出60万两白银,与数名合伙人一起,投建了被誉为“远东第一乐府”的百乐门。1933年12月14日,百乐门举行落成典礼,上海市长亲自出席发表祝词。
百乐门占地930平方米,主体建筑共3层,最大的舞池有500平方米,楼顶中央矗立着数米高的圆柱形玻璃光塔。夜幕降临,楼顶的璀璨霓虹熠耀数里之外。有人特意作诗描述开业当天的盛况:“月明星稀,灯光如练;何处寄足,高楼广寒;非敢作遨游之梦,吾爱此天上人间。”
百乐门设施奢华,并重金邀请欧美一流演艺团队驻场表演,是当时上海最高端的演艺场所,开业之初就吸引了一众名媛名流光顾。张学良是百乐门的常客,陈香梅与“飞虎”将军陈纳德的订婚仪式在此举行,连卓别林夫妇来沪访问也慕名到百乐门跳舞。
可是,因为定位高端人群,开支甚巨,百乐门接连亏损,在1936年关门歇业、转手他人。
后来百乐门放弃高端路线,面向普通民众,向社会招聘舞女。重新开业那天,30名舞者同时亮相,瞬间引爆全场。不久,上海舞业兴起,百乐门占尽天时地利,从此生意火爆,人流如织。
有人为盛爱颐惋惜,觉得她是为他人作嫁衣。但生在官宦之家,盛爱颐见多了纨绔子弟流连风月场所,并非不知这样的揽客之道。
既然选择坚守经营底线,她便坦然接受了这次商场失利。
虽然商场失利,但盛爱颐并没有就此像同时代的多数女性那样赋闲在家,而是继续拓展事业边界,追求自我价值。余生里,她把精力倾注于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不仅担任了上海交大校董,还将盛家藏书楼中十多万卷藏书全部捐给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民国时期,女性自我意识薄弱,但盛爱颐非常看得起自己。因为看得起自己,她敢于在“家产传男不传女”这一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因为看得起自己,她敢于成为中国第一位涉足娱乐业的女企业家,并在商场受挫后自信地拓展事业边界,成为那个时代罕有的职业女性。
生活充满变数,没有谁能陪谁一辈子。
即使是父母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终有一日也要独自面对社会的偏见和生活的风雨。
看得起自己的女人,才能成为自己终生的依靠,活出最精彩的样子。
04
坐看风起云涌,静待云卷云舒
新中国成立后,庄铸九继续在上海银行上班,盛爱颐则参加了居民区的文化扫盲工作,帮助目不识丁的家庭妇女识字、读报,一家四口住在淮海中路一幢花园别墅里,虽无往日显贵,却也过着安稳富裕的生活。
可是晚年时,盛爱颐的现世安稳被猝然打破。因为出身问题,丈夫和儿子被下放到农村改造,女儿被分配到山区教书,她自己也被赶出别墅,住进五原路上一栋房子的汽车间里。
汽车间紧邻化粪池,每逢拉粪车停在门口抽粪,恶臭便充斥整个汽车间。盛爱颐平静地接受了现实。她每天穿戴整齐,把汽车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并一如既往地练字画画。
每当收到侄子从国外寄来的雪茄,她还会拖一把小椅子,优雅地坐在门口抽雪茄,透过袅袅烟雾,观看上海变迁。
时来顽铁生辉,运去黄金失色。盛爱颐亲眼看着家族由盛转衰,她太明白时运的重要,也太明白世事无常。所以,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故,她已是见怪不怪,坦然如水。
这份坦然令她超脱了环境,心平气和地活到了83岁高龄,看到了女儿走出山区,成长为著名的工艺美术师,也看到了儿子获得平反,出国发展。
1983年,在一众亲友的陪伴下,盛爱颐体面从容地走完了自己精彩传奇的一生。
盛爱颐的精彩传奇,不仅因为她年轻时的传奇爱情,更因为她中年时努力活出最优秀的自己,和晚年时在厄运中活得云淡风轻。
她的一生给了当今女性一个启示:精彩,并非青春独有。努力耕耘中年,坦然面对生活的起伏得失,精彩便不会落幕。
参考书籍:
1、《国民党金融之父宋子文》(杨者圣)
2、《上海滩的名门闺秀》(宋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