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芹斋:是国际著名文物贩子,也是首位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古董商
卢芹斋(C .T. Loo, 1880-1957)
浙江湖州人,先后旅居法国、美国等,二十世纪初国际著名的文物贩子、大古董商,将许多中国国宝级的文物贩卖至国外,包括中国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
卢芹斋(1880-1957)是第一位了解市场全球化的中国古董商。目前存于海外的中国古董,据传约有一半经他之手售出。
家世卑微的他,除了聪敏勤奋,更有强大的政治靠山,这使他能在动荡时局中建立横跨中、欧、美的庞大销售网,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叱咤欧美的古董大鳄。
他在中国和欧美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国人因为他大量走私文物而扼腕痛惜;西方人则将他视为中国艺术品的使者,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
这其中的是与非,诚然难以说清,但不可否认,卢芹斋,的确是一个传奇。
「跟班小子,随行到法国C .T. Loo, 1880-1957」
卢芹斋本名卢换文,1880年生于浙江湖州卢家渡。
他家境贫穷,幼年母亲自杀,不久父亲也过世,他由一位远亲抚养长大(对于自己的悲苦出身,日后在欧美功成名就的他不愿提及,甚至很模糊地编了一套稍微体面些的故事)。
十几岁时,他离家到富庶的名镇南浔谋生,进入巨富张定甫的家厨做小工。据说卢换文的母亲曾是张静江的奶妈,这或许是他到南浔投靠张家的渊源。
张定甫的二儿子张静江(1877-1950)是大才子,日后当上了国民党首任党主席。在后厨做饭的卢换文,干活利索又吃苦耐劳,不久便被提拔为张静江的贴身仆人。
张静江年少时患有骨痛症而跛足,而且右眼几乎看不清,跟班的卢换文把主子照顾得妥妥帖帖,深得其好感。于是在1902年,25岁的张静江获派中国驻法使馆商务参赞时,他唯一带上的家仆就是22岁的卢换文。
张静江被称作“民国奇人”,幼年残疾,却在日后成为孙中山的挚友,与蒋介石称兄道弟。
出身商贾豪门的张静江到巴黎后弃官从商,由其父出资30万元,创办通运公司,经营湖州的茶叶、丝绸、地毯等传统外销商品以及在国内搜罗的珍贵古玩。他得其舅父庞莱臣提供古董书画的货源,获取大利。
而在通运公司内部负责古玩业务的心腹爱将,就是没怎么念过书但是学习能力超强的跟班卢换文。
通运公司位于巴黎马德兰大教堂的左边,卢换文就是从那里开始掌握了古董鉴赏经验,同时学习从中国进口贸易的各项环节。
不过当时欧洲人对中国古董还没有概念,他的第一批货亏本了。但他很有生意头脑,与当时法国著名的汉学家和收藏家谢阁兰、拉蒂格、沙畹、伯希和等人保持良好关系,一步步在法国古董界崭露头角。
「变身古董商,娶妻生女C .T. Loo, 1880-1957」
1905年,张静江在船上结识孙中山,成为终身挚友。1906年起,他多次在经济上鼎力资助孙中山及同盟会,而这些资金大多来自通运公司由卢氏负责的古玩业务。
从某种意义上说,卢氏称得上国民党建党前夕的幕后财神。
随着张静江越来越多投入到协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28岁的卢换文决定自立门户,成立了来远公司。
卢芹斋位于法国巴黎的库房
卢芹斋在自己的古董店入口
1908年,他换掉有点土气的原名,改为雅致的“卢芹斋”(Loo Ching Tsai),日后西方各界习惯称他C.T.Loo。
在巴黎站稳脚跟后,1910年,30岁的卢芹斋和年仅15岁的玛丽·罗丝(Marie Rose)结婚。然而根据勒南(Géraldine Lenain,佳士得中国瓷器与艺术品部国际主管)的描述,事实上,玛丽·罗丝的母亲、年长卢芹斋4岁的欧尔加(Olga)才是他真正的情人,她同时也是促成这桩婚姻的媒人,以延续两人的婚外情。
卢芹斋和自己一生挚爱的“岳母”
卢芹斋的四个女儿
卢与家人的合照中始终有欧尔加的身影,其中绝大多数卢也“恰巧”总是和欧尔加站在一起。
卢芹斋始终遗憾没有儿子,他与玛丽·罗丝共育有四个女儿,却多次表示自己没有“孩子”。以致于当他临终前对最崇拜他的女儿佳宁 (Janine)说出“佳宁,你像个儿子一样有作为”时,成为伴随她一生最大的赞美。
北魏大型灰色石狮与卢芹斋之女
成家立业的卢芹斋,1912至1915年间,每年都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到中国进货,并在北京和上海与人合股开设商号,他出主要经费,对方经手鉴定并收购古董。卢吴公司就是卢芹斋与上海古董商吴启周合作,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牛”的私人古董出口公司。
1914年一战爆发后,英法等地的古董生意一落千丈,卢芹斋随即将敏锐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新兴市场——美国,在纽约麦迪逊大街与第57街的街角,开设了一家分店。显然,美国让他赚到更多的钱。
对于卢芹斋的商业策略,勒南解析道:“他是第一位了解市场全球化的古董商,活动范围横跨欧美亚三大洲。他第一个了解到货在中国,但钱在西方,因此他很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分号,有专人在全中国各地找东西,跟他联络,为他保留东西。他则每年到中国一两次,看货、取货、订货,拿到西方去卖,并了解中国境内最新行情。”
「财大气粗,横跨欧美亚C .T. Loo, 1880-1957」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的艺术考古活动进入一个高峰期,许多文物被挖掘出来,很大一部分进入市场。
卢吴公司财大气粗,有实力将市面上流通的好货抢先收入囊中,然后将它们发往巴黎或纽约。同时,他们还从盗墓者手中购买大量文物。
清末民初,大量文物在市场流通
早在1913年、1914年6月,民国政府就颁布了禁止和限制古物出口的法令,但卢芹斋的生意并未受影响,而且他对自己的买卖直言不讳。这背后的靠山就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
张静江与孙中山、蒋介石均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孙中山称之为“革命圣人”,而蒋介石则称之为“革命导师”,陈果夫称他为“党国理财第一人”。
实际上,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张静江回到国内,后来成为中华民国财政部长,他与蒋介石乃结拜兄弟。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他力挽狂澜,在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代理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期间,为蒋介石夺取党政最高权力出谋划策,不遗余力。
张静江夫妇
倚靠张静江这一坚强后盾,三十余年间,当时的国民政府对于卢芹斋的走私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卢芹斋的古董贸易也为民国政府创收不少。
这个饱受争议的卢芹斋,在西方人看来,是中国文化的亲善大使,教会了欧美收藏者如何欣赏中国古代墓葬艺术品。
1930年代,卢芹斋在他的公司留影
“在他之前,西方人主要收藏的是具中国风味的精致工艺品,卢芹斋开拓、建立了一个高古艺术的市场。”勒南说。
这是一项很大的赌注,也是他有魄力的地方。
因为当卢芹斋开始卖高古器时,这些东西在欧美根本不值钱。他必须去教育潜在买家,教他们欣赏这些东西,他甚至创造出一套西方收藏家能够懂的新语汇,来销售中国高古艺术品,他想,“既然我面对的是只懂希腊罗马艺术的西方藏家,那我就要用相同的词语,才可以让他们理解并产生共鸣。”
真是个营销天才。
卢芹斋和他的欧美客户
就这样,卢芹斋稳扎稳打,在美国古董界再次拓荒成功,获得颇高声誉和知名度。
“他帮助建立西方博物馆和私人手中最棒的亚洲艺术收藏”,成为他们的供应商和顾问,他的客户有弗利尔、小洛克菲勒等大富豪,也有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等著名机构。
「荣归巴黎,建中式红楼C .T. Loo, 1880-1957」
1925年,卢芹斋在其发家福地的巴黎富人区蒙梭公园附近买下一栋原拿破仑三世时期建造的奥斯曼式公馆,并耗时三年改建成五层的中式红楼,这是巴黎市区唯一一幢中国风格的建筑。
他在这里向欧美藏家展售亚洲古董,楼内珍宝琳琅满目,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卢浮宫”,风光一时无两。
卢芹斋的巴黎红楼旧景,楼内珍宝琳琅满目。
然而岁月催人老。
1947年,68岁疾病缠身的卢芹斋不得不将红楼交给小女儿佳宁来经营。1949年之后,中国文物出境受到严格管理,他在中国两家分店的大批库存也统统被查收,红楼失去了货源,只有靠出售原有库存和为客户订做中式家具来维持经营。
卢芹斋元气大伤,不得不退休。他将纽约库存拍卖,店面让给助手弗兰克·卡罗(Frank Caro)经营,1952年正式返回法国定居。
风烛残年的他患上肌肉萎缩性硬化症,身体每况愈下,直至足不出户。1957年,在女儿佳宁的安排下,他到瑞士治疗休养,数月后病逝,葬在妻子的家族墓地、巴黎西北郊的古何贝瓦(Courbevoie)。
今日红楼
2003年,红楼一、二、五层和地下一层被巴黎市政府列为文化遗产,不能随意改建。由于红楼日常维护开销极大,2006年家族协会将红楼拍卖出售。现在,红楼已变成一个文化交流的聚会地,常年举办亚洲艺术的展售。
卢氏经手的藏品,在今天的古董市场上仍然备受追捧
国际市场上,卢芹斋的名号至今响当当。一件藏品若他经手过,则保证了来源与品质,价格通常比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