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芸英
1924年的一天,在由美回国的邮轮中,28岁的陈寿荫被一名气质优雅的中国女子吸引住了目光,她衣着考究,集东西方风韵于一身。
上前攀谈后发现对方竟讲着一口流利的英文和法文,让他十分惊喜。
他们所在的是邮轮的头等舱,价格不菲,能坐得起的人非富即贵,聊了几句后,原来对方是张静江的三千金。
张家是江南丝商巨贾,在南浔赫赫有名,张静江与孙中山关系要好,为支持革命事业奉献大量资产,在当时国内政治舞台上是响当当的人物。
张静江的宝贝女儿张芸英是毋庸置疑的名媛千金。
她从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钢琴演奏水平极高,高中毕业时,已经能开钢琴演奏音乐会。
一直在国外学习的张芸英由于母亲的意外身亡,父亲工作忙碌,便被舅舅送回了国,这才有了与陈寿荫的邂逅。
张静江与原配姚蕙
两人从经济政治聊到传统文化,陈寿荫会给张芸英讲她感兴趣的诗词歌赋,这让常年生活在西方的张芸英崇拜不已。
陈寿荫还曾在纽约国家剧团演出,有丰富的表演经验,这些奇特的经历也引起了张芸英的好奇,两人越聊越投机。
这艘邮轮要在大海上漂两个月才会抵达上海,陈寿荫有充足的时间来追求心中的女孩。
他展开猛烈的攻势,将自己汹涌的感情寄于信笺中递给张芸英。
张芸英面对风流倜傥的才子的猛烈攻势,一颗心也沦陷了进去。
姚蕙与四个女儿
两人都接受西方教育,崇尚自由恋爱,不被中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束缚,一切感情以心动为前提,当下有感觉便当下在一起。
这对海归的才子佳人便这样坠入爱河了。
回到上海后,张芸英毫无保留地把邮轮上的小插曲告诉父亲,她兴奋地夸赞陈寿荫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见多识广,富有学识,谈吐不凡。
张静江听了之后若有所思,没有立刻否定或是肯定,曾经来张家提亲的世家公子几乎把门槛踏烂,他也都一一礼貌回绝,只是不想让女儿成为政治联姻的筹码。
他在商界沉浮几十年,看人眼光毒辣,深知人是要慢慢考察的,女儿的终身大事急不得。
张静江
张芸英本质上还是一个大家闺秀,从小在国外生活中文不是很好,回上海之后在中西女中学习中文,同时坚持学习钢琴演奏。
这位新归国的千金小姐马上就成了上海权贵公子们的焦点。
而这时,陈寿荫选择了一条小众的路,他回国后没有选择从事在麻省理工学习的专业,而是选择进入电影行业。
在那时的人们看来,商界政界才算上流,在电影行业不过只是一名“戏子”,算不上上流。
陈寿荫剧照
陈寿荫并不在意大众的评判眼光,一心只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一名导演,或许这样坚持梦想的大胆也是张芸英欣赏他的地方之一。
他先从演员做起,又先后在雷摩斯公司、大中华公司、新华公司、新人公司任职,导演了《人心》、《孽海潮》、《糊涂警察》、《人面桃花》等多部作品,成为行业中炙手可热的新星。
胡蝶
此外,他还是电影学院的面试官,一代女神胡蝶就是他面试的。
从古至今,娱乐行业都是备受质疑的。
在那个年代,没有哪个豪门公子会去当演员,家里有个拍电影的女婿也不是很体面,更不要说张家这样的巨富大家族。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爱女心切的张静江此时也有了疑虑,娱乐行业中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美女如云,就算自己的女儿再美貌出众,也会有容颜衰老的一天,到那时,陈寿荫真的还能禁受住外界的诱惑吗?自己女儿的幸福能得到保证吗?
没有家人支持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已经交往了两年的两人仍要面对许多变数,然而宋子文的出现使这对恋人的关系趋于明朗。
宋子文
1926年,身为民国元老的张静江因工作调动前往广州,张芸英也从上海到广州来探亲。
张芸英无论到哪里都是耀眼的存在,在广州也不例外,她一到广州便引得宋子文一见钟情。
那时的宋子文33岁,与盛七小姐的恋情刚被拆散。
见到张芸英后,他仿佛见到了黑暗中的灯塔,立刻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来,对张芸英展开热烈地追求。
这期间常常有人看到两人骑马出游,在外人看起来关系十分亲密。
本来宋子文对张芸英是志在必得的,然而张芸英实在太出众了,倾慕她的青年越来越多,这让宋子文有些乱了阵脚。
他不想再经历一次失恋的痛苦,便想快点确定下两人的关系。
有一次在海边游泳的时候,当宋子文在大庭广众之下单膝跪地向张芸英赠送了一枚戒指,正是这个举动把张芸英推得更远。
宋子文
若是一般女子可能迫于场合的压力答应他,不敢驳了宋子文的面子,毕竟他的姐妹宋庆龄和宋美龄分别嫁给了孙中山和蒋介石,他成了“国舅”,他本人又是财政部长,在财政金融界地位权威。
但张芸英可不是一般女子,她对宋子文这一冒昧的举动感到十分生气,满脸涨得通红,当即就把这枚戒指扔到海里,利落地转身离开,头也不回,完全不顾及宋子文的面子。
这段单向的暗恋便“惨烈”地结束了,这段令宋子文难堪的故事还常被张静江当作笑谈讲给宾客,可见在他心中,宋子文也不是女婿的好人选。
宋子文和张芸英是名流,关于两人的花边新闻很快就传到了在上海拍戏的陈寿荫耳中。
恋爱中,一方的过于出众,总是会让另一方陷入不安全的情绪。
得知自己的女朋友正被“国舅”宋子文疯狂追求,他醋意横生,心里顿时七上八下。
宋子文与夫人
他心想,若张芸英见宋子文才貌双全又事业有成,变心也不是没有可能。
再加上万一张静江更中意宋子文做女婿,那自己更是没了胜算,思及此,他立刻有了危机感。
他知道自己在家世背景、社会地位上都比不上宋子文,唯一的优势就是在张芸英心中的分量。
陈寿荫思来想去,决定孤注一掷,走了一步险棋,用自己的性命来赌张芸英对他的感情。
“速回沪,否则就看不到我了。”
陈寿荫在感情上是执着激进的,他会用极端的方法逼迫张芸英做出选择。
身处爱情漩涡的张芸英并没有认为男朋友这种逼宫的做法非常极端不可取。
张芸英看到这封电报时,与陈寿荫设想的一样,顿时乱了心神,心里只有他的安危,马上启程赶回上海。
宋子文听到张芸英要离开广州,还不死心地企图阻止那班轮船出发。
或许再给他一些时间,就能俘获张芸英芳心了……
但是面对张芸英心中真爱的性命,他的种种“争取”手段丝毫没有打动张芸英,反而让她更加反感,同时也坚定了心中所爱只有陈寿荫。
张芸英与陈寿荫
回到上海不久后,张芸英就与陈寿荫举行了风光无限的西式婚礼。
张静江见女儿心意已定,他也不是思想古板的老古董,明白“儿孙自有儿孙福”的道理,只是拿出10000大洋作为嫁妆送宝贝女儿风光出嫁。
在当时,一个教员一个月的工资大概在一百大洋左右,开一个酒店需要两千大洋,若是大型一点的企业,基本上五千大洋就能够创办下来。
一万大洋若是换算成如今的人民币的话,价值大约在300万到500万左右,可见张静江老父亲的爱女之心。
结婚之后,陈寿荫没有选择坐吃山空,而是固执地继续他的演艺事业。
他在事业上投入颇多心血,也收获了一些名声,但是性格决定命运,他偏执的性格最终让他的路越走越窄。
适当的完美主义会让工作更出色,但过度的完美主义只会让自己更痛苦,甚至影响整个工作进度。
陈寿荫
他作为导演时有非常严重的完美主义倾向,对影片的审美、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稍有与他预期不合的部分就要重新拍摄,这一做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随着他手中的“废片”越来越多,同事们的怨言也越积越多。最后,不愿意妥协的陈寿荫选择辞职。
只有具有强大背景条件的人才有勇气做出这种“任性”的选择。
娱乐行业圈子很小很封闭,高傲的陈寿荫基本上断了自己在这个行业的后路。
辞职后,张芸英不忍心看着丈夫待业在家,就一起到杭州投奔时任浙江省长的张静江。
张静江本就不希望陈寿荫从事演艺工作,觉得辞职也好,他把女婿安排到杭州电厂当一个小科长,不求大富大贵,只希望两人可以好好过安稳日子。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日本进攻杭州,杭州电厂也被日军占领,国民政府被迫撤退,电厂的小科员陈寿荫只能再次无奈失业,变成“无业游民”。
虽然事业上几经波折,但是幸福美满的小家庭是两人的避风港。
张芸英、陈寿荫与儿子
张芸英先后生下两个可爱的儿子陈平和陈鹏,两个儿子都完美继承了父母的艺术细胞。
长大成人后,两个儿子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就,长子陈平擅长钢琴,成为一名音乐家,担任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副总编。
小儿子陈鹏擅长美术,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做工艺美术设计师。
自从有了孩子,张芸英生活的重心全部偏移到儿子身上,被“忽视”的丈夫便有机可乘。
张静江曾经的疑虑不是杞人忧天,陈寿荫终究没有经受住外界的诱惑,被“野花”迷了眼。
在张芸英43岁时,丈夫的中年出轨让这个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1946年,陈寿荫出轨了一名年轻的女演员,虽然他小心翼翼,但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个丑闻风传一时,甚至出现在了报刊上。
得知丈夫的背叛,张芸英心如刀绞,原来自己坚定不移的爱也换不来他的一心一意。
就在看客们都在猜测这位不幸的女人是会选择原谅丈夫换取家庭的表面和谐,还是会选择一刀两断时,张芸英做出了最艰难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若婚姻成为爱情的坟墓,那么这段婚姻便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从小养尊处优的张芸英从来都不是委曲求全的主,她的眼睛里容不下一点沙子。
姚蕙与四个女儿
她就算忍受巨大的精神折磨,依然选择带着两个儿子与陈寿荫离婚,毅然决然结束了两人19年的婚姻。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人前坚强的外壳下是无数痛苦的不眠之夜。
离婚后的张芸英常常把自己关在家中,以泪洗面,并产生了自我怀疑,是不是她不够好,所以丈夫才会出轨?
张静江作为父亲,看到女儿婚姻的失败也十分自责,也尽力开导女儿。
“他的出轨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你即便貌美如花,他要出轨的话,依然还是会出轨的。”
是的,容貌的衰老永远不是渣男出轨的借口。
虽然明白个中道理,但张芸英还是迟迟走不出来婚姻失败的阴影。
所谓母子连心,母亲的痛苦,陈平都看在眼里,他放弃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选择北上到清华大学读书,就是为了让母亲换个城市生活,忘掉从前的不开心。
“离开这个尽出坏事的大上海!”陈平曾这样对母亲说。
可怕的从来不是婚姻的失败,而是因为婚姻失败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对人生失去信心。
有了父亲与儿子的开导和支持,张芸英慢慢调整心态振作起来,既然男人靠不住,那她就靠自己 !
张静江一家
来到北京后,张芸英重拾陪伴自己一生的钢琴,当指尖在黑白琴键上跃动时,她仿佛又回到了年少时期,回到了那个聚光灯下自信的少女。
“母亲在弹琴的时候,就像欢快的小鸟,眼睛也格外明亮,所以弹出的乐符永远是流畅、动听的。”
她将自己的一技之长变为职业,靠教授学生钢琴挣钱,有时也会为芭蕾舞团、民族歌舞团等表演伴奏,还会帮学生补习英语法语补贴家用。
通过自食其力,一家人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张静江从美国打来越洋电话,他担心时局不稳,让女儿带着两个外孙移民美国,连船票都买好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关键时刻,还是父亲记挂着女儿。
但是张芸英深知靠人不如靠己,她不可能一辈子都依靠父亲生活,在北京她体会到了自食其力的成就感,认为自己可以把生活过好,同时她期待新中国,也相信新政府会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因此她拒绝了父亲的安排,倔强刚直的张芸英甚至将继母从美国寄给她的美金都如数上交国家,希望可以为新中国的建设尽绵薄之力。
这一心为国的赤忱真是遗传到了父亲张静江的精髓。
张静江一家在纽约
1955年,在中学同学的介绍下,张芸英获得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担任编辑和翻译的宝贵机会。
此后15年中,张芸英一直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丝毫没有大小姐做派,她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直至1998年离世,张芸英一直没有再嫁他人,坚强独立地度过了离婚后的52年时光,同时她的人生价值也得到充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