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亚历山大大帝是西方最强征服者
来源:史密记
“让我们把战争留给东方,把财富带回希腊!”
这是22岁的希腊国王亚历山大在出征波斯前给战士们鼓舞打气的战前动员讲话。
很多不熟悉历史的中国人不知道亚历山大是何许人也,但在西方世界,亚历山大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他与凯撒大帝、汉尼拔和拿破仑并称为西方四大军事统帅,亚历山大位居统帅之首。
不仅仅是因为亚历山大的时代最早,他取得的军事战绩也是最强的,他创建了西方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同时在文化上开启希腊化时代,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自古英雄出少年
公元前356年,马其顿王国的皇宫内,国王腓力二世喜得贵子,为其取名亚历山大。
腓力二世对小王子的教育十分重视,为其聘请当时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担任他的老师,亚历山大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酷爱读书,尤其是诗人荷马的诗歌。
由于深受父王器重,亚历山大16岁的时候在腓力二世出征时,代父统治马其顿,并率军镇压马其顿北部的起义。
在他18岁那年,希腊城邦发生反马其顿的大叛乱,亚历山大随父平叛并表现出天才的军事天赋。他作为军队左翼总指挥,在战争中瞅准时机果断突入叛军缝隙,全歼所有敌军,为马其顿赢下关键性胜利,从此亚历山大在希腊军队中树立了极高威望。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20岁的亚历山大被军队的一帮重臣推举为国王。
由于老国王突然遇害,新君年少,希腊城邦出现不稳定的情绪,他们没有把这位年轻后生放在眼里,甚至起兵谋反。亚历山大虽然年轻,但是在过去几年的战争锤炼中,亚历山大已经具备一名成熟政治家的手腕和魄力。
他先是以暗杀腓力二世的罪名处死对他有威胁且有继承权的四个兄弟,然后集结军队,先发制人的镇压了马其顿贵族的谋叛。然后率军南下,在未等其他城邦行动时就重兵南下至以雅典为首的主要城邦,面对亚历山大的强大军事威慑,雅典只好派使向亚历山大请罪,承认他为希腊的霸主。
前335年,亚历山大挥师北上,出征马其顿北部的色雷斯以及多瑙河的野蛮部落,经过一年的征伐,他成功扫清马其顿北部和西部的所有障碍,牢牢控制希腊全境。
亚历山大作为年轻充满活力,且雄才大略的君主,眼光不仅仅是区区的希腊,他的目标是东方,矛头直指与希腊有百年世仇的古老庞大的波斯帝国。
十年东征,二十岁青年建立横跨欧亚非的帝国
在希腊文明时代,各城邦的主要对手是东方的波斯,波斯作为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帝国一直觊觎希腊土地。
但在亚历山大之前,波斯帝国已经是个没落的军事奴隶制国家,帝国统治者大流士三世刚愎自用、穷兵黩武。在他的统治下,波斯内政腐败,政局不稳,国势日衰。亚历山大敏锐的察觉到波斯的衰落,他有信心打败这个东方巨无霸。
对于亚历山大来说,他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是大地山川。前335年,21岁的亚历山大率领以马其顿军为主,雇佣兵和各邦盟军为辅,由3万步兵、5000骑兵和160艘舰船组成的远征军,踏上远征波斯的征途,这一去就是十年。
前334年,亚历山大远征军抵达小亚细亚(土耳其),也是漫漫征程的第一站,这里是波斯的统治范围,波斯在这里部署骑兵2万、希腊雇佣兵2万、舰船400余艘。
两军在马尔马拉海南岸排开阵势展开激战,虽然波斯军数量多于亚历山大,但亚历山大凭借巧妙的战术使敌军露出破绽,乘机率主力猛扑敌阵中央。激战中,亚历山大发挥长矛优势,杀伤大量敌人,波斯阵亡千余人,2000余人被俘,步兵四处溃散,远征军仅亡百余人。
亚历山大首战告捷并趁势向内陆推进,占领小亚细亚全部地区。
前333年,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亲率的10万大军在今土耳其东南部的伊苏斯展开交战,这里是通往叙利亚和中东的要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亚历山大避其锋芒,首先击退波斯人力量较弱的左翼,然后骑兵步兵协同,合围并歼灭处于大流士军队中央的希腊雇佣兵。
大流士军队虽然人数多,但大部分由奴隶和战俘组成,缺乏战斗意志,在亚历山大的冲击下一触即溃,四散逃窜。亚历山大率军追击,大流士率残部逃过幼发拉底河并派出使者求和,但遭拒绝。
亚历山大继续南下叙利亚、腓尼基(黎巴嫩),前332年,亚历山大攻陷黎巴嫩滨海要塞推罗,又用两个月攻占加沙,杀死俘获敌军4万余人。至此整个东地中海沿岸全部落入希腊人之手,波斯海军基地全部被拔除。
亚历山大成功夺取地中海制海权,确保远征军和希腊本土的交通线畅通,以免自己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而波斯与海外的联系全被切断。同年11月,亚历山大南下埃及,波斯在埃及的统治者眼见四下无援,在抵抗两个月后向亚历山大投降。
亚历山大通过怀柔政策和安抚手段争取埃及宗教阶级的支持,他甚至穿越茫茫沙漠前往阿蒙神庙进行拜谒。埃及的祭司十分感动直接宣布年仅24岁的亚历山大为太阳神阿蒙的儿子,埃及法老的继承人。
埃及成为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的大后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补充调整,前331年,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骑兵7000从埃及出发北上向波斯腹地的巴比伦和伊朗高原进军。
这次双方在底格里斯河附近的高格米拉平原相遇,两军均意识到这是决定国运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如果希腊军失败,亚历山大此前的努力均化作乌有,自己也可能死无葬身之地,如果波斯战败,则有亡国灭种之祸,所以谁都不敢大意。
大流士本人再次御驾亲征,率领10万步兵和4万5千骑兵迎战,10月1日高格米拉战役打响,大流士首先发起攻势,仗着数量优势向希腊军猛冲。亚历山大沉着应对,一面避开正面决战,另一面自己率领轻快骑兵向波斯军队左翼猛冲过去,波斯军顿时阵势大乱,溃不成军,亚历山大大获全胜。
此后整个战局向希腊倾斜,亚历山大先是攻取巴比伦,随后进入伊朗高原占领都城苏萨并继续向东追击大流士。
前330年,大流士三世被其属下所杀,盛极一时的古波斯帝国至此灭亡,亚历山大成功占领整个波斯并成为波斯统治者。
我们前面说过,亚历山大的目标不是波斯也不是某个国家,而是整个世界,在他看来,只要是战马所及都要成为希腊的领土。所以在灭亡波斯后,亚历山大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东征。
前329年,亚历山大穿越兴都库什山进入中亚,与当地粟特部落发生激烈冲突。亚历山大对其进行残酷镇压并占领他们的都城撒马尔罕,随后又在锡尔河之战中还击败中亚人的游牧骑兵,亚历山大用两年时间征服中亚。
此后亚历山大把目光瞄向富庶的印度,前327年,他率兵3万人经开伯尔山口侵入印度河上游地区。前326年,亚历山大与波鲁斯王国在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的杰赫勒姆河展开大战。
亚历山大继续发挥高超军事才能和勇敢无畏精神,率军渡河作战,消灭波鲁斯步兵近2万、骑兵3000人,波鲁斯国王投降,整个印度河流域被亚历山大收入囊中。
放眼世界,亚历山大似乎再无对手,正当他继续征服脚步之时,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老天爷给他浇了一盆冷水。首先是印度的热带气候让来自地中海的希腊士兵十分不适,而且终日下雨、毒蛇蚊虫叮咬让他们苦不堪言。再加上热带地区瘴气病毒活跃,亚历山大军中疫病流行,官兵厌战情绪增长,亚历山大被迫于前326年10月停止东征并撤军。
他分兵水陆两路沿印度河顺流而下,海路经阿拉伯海入波斯湾至幼发拉底河口(希腊人从未走过的新航线),陆路经印度洋沿岸西行,由亚历山大亲率。前324年春,亚历山大返回巴比伦,东征结束。
在这场十年的东征中,亚历山大以希腊区区14万平方公里为基地,征服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东征结束后,他建立起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锡尔河的大帝国,马其顿成为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而这所有的骄人战绩均出自于一位二十几岁的青年之手。
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的首次融合
我们说亚历山大伟大不仅仅在于他的军事征服,而是他以军事手段为载体,把希腊文明传播到东方,促成了东西方的首次文化大融合大发展。
他在远征过程中,使希腊和西亚、埃及和中亚等地的贸易、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亚历山大不同于后来的蒙古帝国风卷残云的征服,他没有屠城、没有杀戮,而是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新城。这些城市都被命名为亚历山大里亚,城市大约有40余座,并在这些城市建立大量学术机构和图书馆,它们成为当时地中海的文化圣殿。
这里吸引了大批优秀学者进行学术研究,在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取得非凡学术成就,如今这些城市绝大多数都成为各个国家的经济文化中心。
同时很多希腊学者在亚历山大征服期间来到东方,将东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带回希腊,加速希腊文明与犹太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和印度文明的交融。
亚历山大本人竭力推行希腊和东方人融合的政策,他积极倡导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他本人更是带头与东方民族交好。
在征服波斯后,他迎娶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多位马其顿将领效法他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
亚历山大以非常积极的姿态融入东方文化,极大的推进希腊和东方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传播。英国古典学家保罗·卡特利奇曾评价亚历山大是历史上文化播种能力最强的人之一。
一代天骄英年早逝
经过十年的远征,亚历山大在东方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也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他本人也被冠以大帝称号。也许是天妒英才,亚历山大回到巴比伦后本打算继续远征,企图进一步征服罗马和迦太基等地中海西部和南部地区。但在前323年6月初,亚历山大却突然得了恶性疟疾而病倒,到6月13日就溘然长逝,死时年仅33岁。
由于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亚历山大死后,他的手下将领为了瓜分帝国而陷入内战,亚历山大的母亲、妻子和孩子都惨遭杀身之祸,不久亚历山大帝国就分崩离析。
小结
亚历山大虽然英年早逝,但他在十年间率兵东征,所向披靡,从偏居爱琴海一隅的小国演变为横跨欧亚非的帝国。
单从领土扩张来看,亚历山大是西方四大军事统帅最强的,汉尼拔虽然厉害,但最后在罗马折戟沉沙。
凯撒对高卢的征服不过是区区西欧,远不如亚历山大驰骋于伊朗高原来的壮阔,拿破仑虽然多次打败欧洲列强,以欧洲霸主自居,但始终被英国封锁压制。
同时亚历山大对文化做出的贡献也只有拿破仑传播的法国大革命思想能够相提并论,所以年轻的亚历山大无愧于大帝称号,无愧于四大统帅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