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国参战、500万人丧生,刚果为何引爆非洲版“世界大战”
来源:环球情报员 作者:碧落清遥
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全球流量第二大的刚果河滚滚而过,在这里形成全球第二大热带雨林;这里的地表之下则蕴藏着储量惊人的矿产资源。
▲刚果(金)就位于刚果盆地上
政治上,刚果盆地大部分归属刚果(金)。该国总面积达234万平方公里,排名非洲第2位、全球第11位,人口超过9000万,体量强于周边任何一个国家。
▲刚果(金),又称“民主刚果”,妥妥的C位
但糟糕的内政让国家积贫积弱。为了争夺这个中非“聚宝盆”,20世纪末接连爆发两场“刚果战争”,周边9个国家、20余支武装力量卷入其中,是二战后非洲大陆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被称为“非洲版世界大战”。
庞然大物般的刚果(金)被其东部的卢旺达、乌干达、布隆迪三个小国联合入侵。国家基础设施损毁殆尽,社会发展大幅倒退。
▲非洲版世界大战
除军人伤亡外,超过500万平民在战争中丧生,另有100余万难民流落他乡。
这场充满杀戮的非洲地缘战争究竟为何发生?“非洲版世界大战”对今日的非洲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大湖怒涛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了获取原材料及商品市场,列强们掀起了新一轮对非洲的瓜分狂潮。
在殖民竞赛中,以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和比利时等新兴殖民国家围绕着刚果河流域争执不下。
这片深居非洲内陆的区域土地土壤肥沃,除了流量丰沛的刚果河,在盆地东部还分布着数个体量巨大的湖泊,充足的水源和物产让这里成为非洲中部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刚果盆地与其东部的大湖区
在德国的调停下,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以保证英法等国在刚果内陆贸易权益为条件,诱使英法承认刚果盆地为比利时国王私人领地,比利时人在刚果盆地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
其他列强并非没有收获,法国控制了刚果河下游右岸地区(今刚果共和国);比利时国王领地的东北和东南均为英国殖民地(今苏丹、乌干达、赞比亚),而比利时人势力范围最东部是德国统治的德属东非(今坦桑尼亚大陆部分、卢旺达、布隆迪),这些殖民边界演变成今日这些非洲国家的地理边界。
▲瓜分非洲
1918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其殖民地被其他列强瓜分。原属德属东非的卢旺达-布隆迪被交由比利时托管。
为巩固殖民统治,比利时人将卢旺达、布隆迪境内黑人割裂为两个民族。肤色较浅、拥有一定家产的黑人命名为图西人,他们被吸收进殖民地政府,协助比利时人管理肤色更黑、数量更为庞大的胡图族(占卢、布两地总人口的7成)。图西人很快适应了新角色,压榨奴役黑人同胞。
▲卢旺达-布隆迪,位于刚果东部
二战后,非洲大陆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1960年,包括比属刚果在内的17个殖民地取得独立。
与比属刚果(首府金沙萨)一河之隔的法属刚果(首府布拉柴维尔)也在1960年独立,由于两国国名相同,中文语境中在其国名后括注首都名称用以区分,比属刚果独立后被称为刚果(金)。
▲隔河相望的两个首都
1962年,卢旺达与布隆迪两国获得独立。长期被压制的胡图族凭借人口优势夺取政权,曾是“人上人”的图西人被看作“黑奸”受到排挤。为求自保,一部分图西人向西迁入刚果(金)。
1965年,军队出身的蒙博托通过政变上台,开启了他对刚果(金)长达32年的独裁统治。
虽然极尽贪腐之能事,但蒙博托紧紧跟随美国脚步;不仅政治上大力反苏,刚果(金)还源源不断向西方国家提供各类矿产,因而获得西方的支持。纵使民众生活苦不堪言,但蒙博托的统治依然稳固。
▲蒙博托
刚果(金)地域辽阔,境内拥有254个民族,总体上可分为班图、苏丹、尼洛特三大族系,其中班图族系占刚果(金)总人口的84%。
为构建国家认同,蒙博托严厉打击民族主义。为谋求地区大国地位,蒙博托长期支持周边国家的反对派(例如安哥拉、卢旺达等国反政府武装)。蒙博托在刚果(金)境内为这些外国反政府武装提供基地,希望借此削弱邻国实力。
▲躲藏在刚果(金)境内的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
冷战结束后,美国不再无条件支持蒙博托。严重的贪污、国际矿价的下跌致使刚果(金)经济每况愈下,曾被压制的民族主义再度抬头。
1994年4月,卢旺达境内爆发严重的民族冲突。此时图西族人口约400万,其民族主体生活在卢旺达、布隆迪境内,另有100余万生活在刚果(金)东部地区。掌握卢旺达政权的胡图族对图西族实施了惨烈的民族清洗,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便有70万人被杀。
▲胡图族(左)与图西族
大量图西族难民逃往乌干达、刚果(金),蒙博托希望利用国内民族矛盾维持统治,包括图西族在内的跨境民族遭到排斥。
蒙博托下令取消境内图西人的国籍,图西人被塑造成了国家蛀虫的形象,受到其他民族的攻击和驱逐。
大部分生活在刚果(金)的图西人是二战前从卢旺达迁徙来的。蒙博托一刀切的政策让这些已在刚果居住半个世纪的图西人瞬间变成了“无国籍人士”。图西人团结起来,武装反抗蒙博托的民族政策。
▲卢旺达大屠杀
向北逃到乌干达的图西族人受到了较好待遇。早在20世纪7、80年代,就陆陆续续有图西人逃亡到乌干达。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生存,加入到穆塞韦尼领导的游击队,并在1986年帮助穆塞韦尼推翻了前政府。
卢旺达大屠杀发生后,已经成为乌干达总统的穆塞韦尼接纳了大量图西族难民。在穆塞韦尼的支持下,以卡加梅为代表的图西人在乌境内组建了卢旺达爱国阵线,该组织由图西人和少部分温和的胡图族人组成。
▲刚果(金),撒哈拉以南的“庞然大物”
大屠杀爆发几个月后,卡加梅率军杀回卢旺达并夺取了政权。一些参与屠杀图西人的胡图族人逃到了刚果(金),以此为基地不断发起对卢旺达本土的袭击。
蒙博托本想趁卢旺达内乱,让没有后台的图西人替自己失败的统治背锅。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卡加梅率领图西族武装很快卷土重来。卢旺达内战结束后,卡加梅在新政府内担任副总统兼国防部长。他迅速向刚果(金)境内的图西族同胞提供武力支持,并乘势打击躲藏在刚果(金)境内的胡图族武装。
▲穆塞韦尼与卡加梅(右)
30余年的独裁统治让蒙博托在国内树敌无数,刚果各地出现大量反对派武装,其中一支由卡比拉率领的武装与卢旺达取得了联系。卡比拉希望得到卢旺达以及图西族地方武装的支持,准备推翻蒙博托。
这一提议引起了卢旺达的兴趣,如果能扶持卡比拉成为刚果(金)总统,卢旺达就会在刚果(金)获得巨大的影响力,不仅能维护图西族民众权益,还可以扩大卢旺达的地缘影响力。
▲卡比拉
双方一拍即合,卢旺达又联系乌干达,两国共同出兵协助卡比拉。1996年10月,卡比拉对蒙博托政府宣战,第一次刚果战争爆发。
卡比拉率先占领了与卢乌两国接壤的刚果(金)东部地区,以获得卢乌两国的支援。安哥拉、布隆迪等国为了打击接受蒙博托支持、躲藏在刚果(金)境内的反政府武装,也纷纷向卡比拉施以援手。
人心涣散的刚果政府军节节败退。1997年5月,卡比拉的部队和卢乌联军杀入首都金沙萨,蒙博托仓皇出逃,第一次刚果战争结束。
▲第一次刚果战争双方阵营
二、非洲绞肉机
1997年5月17日,卡比拉宣誓就任刚果(金)总统。在登上权力巅峰的同时,卡比拉认为卢旺达等外国军队应尽快撤出刚果(金)。
可现实却是卢旺达势力充斥在卡比拉政府的各个角落,甚至连卡比拉军队的参谋长都是卢旺达派来的,大有反客为主的势头。
▲第一次刚果战争,卡比拉进军路线(蓝色)及主要支持者(金色)
第一次刚果战争期间,乌干达从刚果(金)违法开采了价值6000万美元的黄金,卢旺达也曾一次性掠走价值20亿美元的钻石。吃得满嘴流油卢乌两国自然不甘心退出刚果(金),卢旺达甚至计划通过图西族侨民来控制刚果(金)东部地区。
对此,卡比拉派人返回自己位于刚果中部的老家招兵买马,准备武力对抗卢乌两国。对于刚果(金)境内的图西人,卡比拉也不准备恢复他们的刚果(金)国籍,甚至制定了排斥、屠杀图西人的计划。卡比拉还公开支持卢旺达反政府武装,在刚果(金)境内为其提供基地。
▲刚果(金)境内的图西族难民营
随着双方矛盾公开化,1998年8月第二次刚果战争爆发。
刚果(金)国力虚弱,但人口是卢旺达的9倍,国土面积是卢旺达的90倍。为增加胜算,卢旺达拉上乌干达、布隆迪组成军事同盟,三国联军大举入侵刚果(金)。
▲卢旺达军队进入刚果东部
刚果(金)境内反对卡比拉的武装纷纷投靠卢乌等国,在卢乌两国支持下,大批零散武装被整合成刚果民主联盟(RCD)与刚果解放运动(MLC)两支武装,总兵力超过5万人。
实力大增的联军开始攻城略地,布卡武、戈马等刚果(金)东部重镇相继沦陷。曾追随卡比拉打进首都金沙萨的图西族武装也在刚果(金)西部起事,控制了刚果(金)为数不多的港口,断绝其海上交通,并准备围攻首都金沙萨。
卡比拉迅速向邻国发出求援。安哥拉、津巴布韦、纳米比亚三国立即回应。卢旺达、乌干达等国的反政府武装也投靠卡比拉,战争迅速将9国20余支武装卷入其中。第二次刚果战争升级为“非洲版世界大战”。
▲战争扩大
安哥拉与刚果(金)有长达数千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安哥拉出兵协助卡比拉,主要是为了趁机剿灭藏身在刚果(金)境内的本国最大的反政府武装“安盟”。
津巴布韦与刚果(金)并不接壤,但津巴布韦政府与卡比拉的关系密切。第一次刚果战争时,津巴布韦就向卡比拉提供支持,卡比拉上台后,津巴布韦向刚果(金)投入2.4亿美元的固定投资。
出兵刚果(金)不仅可以维护既有利益,津巴布韦还趁机获得了更多刚果(金)矿山的开采权。战争的巨大消耗也为津巴布韦刚刚建立起来的轻武器生产线提供了巨大市场,军火贸易让津巴布韦大赚一笔。
▲时任安哥拉总统(左)与津巴布韦总统(右)与卡比拉私交甚笃
此外,在90年代前,津巴布韦曾是南部非洲的“话事人”,南非种族隔离取消后,南非凭借经济体量取代了津巴布韦的地位。此次津方参战,也是想借机提升影响力,从南非手中夺回“话事人”的角色。
纳米比亚1990年刚从南非获得独立,实力相对较弱。纳米比亚派军参战,无非是想在刚果(金)的矿产开采中分得一杯羹。
除了直接出兵的国家,苏丹等国也向刚果(金)提供了一定量的资金和武器支援。苏丹和邻国乌干达关系不和,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支持本国的反政府武装。本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原则,苏丹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卡比拉一边。
▲第二次刚果战争双方阵营
安哥拉军队从背后攻击图西族武装和“安盟”,津巴布韦则派出3800人的地面部队进驻金沙萨郊区,挡住了图西族武装对刚果(金)首都的围攻。
津巴布韦精锐的空军在刚果(金)东部对卢旺达等军队狂轰滥炸,逼停了他们快速推进的脚步。卡比拉暂时稳住阵脚,但大量村镇被战火夷为平地,强奸、抢劫、虐待战俘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战争中的各方也在不断调整策略,卢旺达就计划吞并刚果东部领土,以缓解国内地狭民稠(卢旺达的人口密度是刚果的10倍),资源不足的困局。
▲第一阶段(1998年-1999年)红色为卢旺达及图西族武装占领区,黄色为乌干达占领区
双方不断增加兵力,顶峰时期卢旺达、乌干达、津巴布韦派驻在刚果(金)的军队均超过1万人。装备坦克火炮等重武器的各国正规军不断交火,虽然大都是些老式装备,但这丝毫没有降低战争的烈度。双方支持的地方武装也在占领区内烧杀劫掠,恶斗不断。
到1999年,刚果(金)北方第一大城市基桑加尼、西北重镇温梅纳相继陷落,至此,刚果(金)近半的国土被敌军占领。但卢旺达等军队也是强弩之末,战线在刚果(金)中部逐步稳定下来。
▲第二阶段(1999年-2003年)
由于战事胶着,在联合国主导下,参战各方在1999年8月签署《卢萨卡停战协定》。
各方同意立即停战,联合国派出维和部队,外国军队一律撤离;刚果政府和反对派对话,重新分配国家权力。实际上,各方仍在不断调兵备战,协议沦为一张废纸。
▲奔赴前线的坦克与逃难的平民
2000年,卡加梅成为卢旺达新任总统。他下令发动对刚果(金)的新一轮攻击并在占领区内任命图西族官员,他还计划向占领区大规模移民,以实现对刚果(金)东部领土的实际控制。
2001年,卡比拉被保镖枪杀,正在中国留学的儿子小卡比拉迅速返回国内,接过了刚果(金)的领导权。卡比拉的遇刺并没有给战局带来多大的波澜,战线基本稳固下来。唯有刚果(金)的人民,仍在战争的泥淖中艰难求生。
▲小卡比拉(黑衣)
三、鲜血矿藏
除了战场交锋,参战各方围绕着刚果(金)丰富的物产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掠夺战。
刚果(金)被誉为“中非宝石”,境内矿藏储量大、种类全。据刚果(金)矿业部统计,截至2002年,其境内储藏有铁10亿吨、铜7500万吨(占全球15%)、钴450吨(占全球50%)、黄金600吨、钻石2.06亿克拉(全球第二位)……。除此之外,刚果(金)的钽、铌、铀等工业亟需矿储量均位居全球第一位。
▲丰富的矿产
交战各方在己方控制区内大肆掠采资源,数量惊人的黄金、钻石、木材、咖啡流入国际市场,第二次刚果战争已变成一场赤裸裸的资源掠夺战。
截至2000年,通过掠采,不产钽的卢旺达每月都能出口价值2000万美元的钽;钻石出口也从1998年的166克拉猛增到30500克拉。
乌干达也“不甘落后”,从1998年到2000年,乌干达的黄金出口增长2倍;钻石出口增长7倍;钽矿出口增长27倍。深入刚果(金)腹地的卢乌两军借此实现了军费自足。
▲非法采矿
控制刚果(金)西南部的小卡比拉也通过出口当地矿藏筹措军费,支持小卡比拉的安哥拉、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都不同程度的获得了矿山开采权,作为出兵援助的回报。
据联合国2002年的一份报告,超过85家跨国公司参与刚果(金)非法矿物买卖,绝大多数为西方公司,其中包括钻石龙头戴比尔斯,全球第四大黄金矿业公司金罗斯、资源巨头英美资源集团。
▲戴比尔斯总部
在这场肮脏的资源掠夺中,西方的这些公司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他们为了获得价格低廉的矿产,甚至鼓动非法开采,这促使战争进一步加剧,大量儿童、战俘被强迫到矿场高强度劳作,基本人权得不到保障。
2002年,战争进入第4个年头。各国都已无力再战,作战目标和利益分配的分歧也让卢旺达和乌干达的联盟出现裂痕。
▲边打边谈
小卡比拉抓住机会改善与卢旺达和乌干达的关系,他还积极寻求与反政府武装对话和解,最主要的就是卢乌两国支持的刚果民主联盟(RCD)与刚果解放运动(MLC)。
在联合国的斡旋下,谈判取得进展。2002年10月,卢旺达率先撤军,其他国家随后跟进,至当年年底,外国军队全部撤出刚果(金)。但战争并未结束,各方的代理人仍在激烈交火。
2003年4月,小卡比拉政府与反对派武装在权力分配问题上达成一致,成立过渡政府。刚果(金)境内的图西人获得国籍承认,大批曾反抗小卡比拉的武装被允许保留,绵延5年之久的第二次刚果战争宣告结束。
除刚果(金)外,各参战国都从战争中获利,不仅增强了地缘影响力,还获得了经济利益。参战国领导人借助战争提升了个人声望,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从1996年第一次刚果战争爆发到2003年第二次刚果战争结束,总计540万刚果(金)平民丧生,国家基础设施损失殆尽。
该国东部地区仍盘踞着十数支武装,这些地方军阀不听从刚果(金)中央政府的号令,不时与政府军发生交火。雨林密布的刚东部地区为这些武装提供了绝佳的游击战场,储量巨大的矿产则为他们提供了充足资金。
截止2022年,刚果(金)人均GDP仅为500多美元,低于卢旺达、乌干达等国,7成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战争彻底破坏了刚果(金)本就脆弱的医疗和教育体系,超过800万儿童失学,艾滋病肆虐全国。
▲埃博拉席卷刚果(金)
刚果(金)拥有1.5亿公顷的可耕地,如果充分利用,凭其一国之力就可解决非洲的粮荒问题。可战争致使大量土地撂荒,刚果(金)被联合国列入“粮食问题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此类国家全球仅4个)。在每年进口超过100万吨粮食的情况下,全国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营养不良。
第二次刚果战争深深影响了21世纪初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缘政治格局,各参战国通过战争实现了打击反政府武装、掠夺矿产的目的,作为战场的刚果(金)却被打入地狱。这个凭借体量本应成为地区强国的国家,如今却成为全球失败国家的典型。
▲被迫淘金的孩子
2016年,小卡比拉卸任总统,刚果(金)实现战后首次政权轮替。新一届中央政府仍无法控制全国,遍布东部各地的地方武装仍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战争结束近20年后,贫穷、战乱、疾病、腐败仍困扰着刚果(金)。在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下,其国家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摆脱泥淖的步伐仍步履维艰,矿藏带来的诅咒仍盘旋在每个刚果(金)民众的头顶。
▲生活前景恰如这幽暗的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