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余晖——甲午战争之后的清朝海军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及海军内外学堂全部停撤,而且其后将北洋海军的军官士兵一律遣返。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及海军内外学堂全部停撤,而且其后将北洋海军的军官士兵一律遣返。不过海防的实际需求和有识之士不断努力使得清政府继续建设海军。从甲午战争前定购,战后交货的“飞鹰”驱逐舰到清朝时定货,民国交货的“应端”、“肇和”两艘巡洋舰结束,清政府大致购买和自建四十余艘军舰。1899年,清政府决定重建北洋水师,叶祖珪任统领,至1909年,清政府将北洋,南洋,广东,福建四支水师统一改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由萨镇冰任海军提督,程璧光统领巡洋舰队,沈寿堃统领长江舰队,1910年建立清朝海军部,载洵任海军大臣。

▲海军部官员合影

改编后的巡洋舰队有巡洋舰“海圻”、“海筹”、“海容”、“海琛”号,练习舰“通济”号,驱逐舰“飞鹰”号,运输舰“保民”号,鱼雷艇“辰”、“宿”、“列”、“张”、“湖鹏”、“湖隼”、“湖鹗”、“湖鹰”号共15艘;长江舰队有练习舰“镜清”号,运输舰“南琛”、“登瀛洲”号,驱逐舰“建安”、“建威”号,炮舰“江元”、“江亨”、“江利”、“江贞”、“楚同”、“楚豫”、“楚有”、“楚观”、“楚泰”、“楚谦”、“策电”、“甘泉”号共17艘。

这时的清朝海军先后完成了海上巡逻,对外访问等任务,经历了三门湾事件,墨西哥护侨等事件,辛亥革命之后,海军纷纷起义,拥护民国,随国家的命运进入了一个曲折发展时期。

叶祖圭 (1852年-1905年),福建闽侯人,1871年7月毕业于马尾船政学堂,1876年前往英国学习,1894年9月叶祖圭率靖远舰参加黄海海战,1900年6月大沽口战役爆发,叶祖圭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海龙号等四艘驱逐舰被列强瓜分,1904年叶祖珪任总理南北洋水兵兼广东海军提督,1905年病逝。

萨镇冰 (1859—1952年),福建福州人,1872年毕业于马尾船政学堂,1876年赴英国学习,甲午战争期间参加威海卫保卫战,1905年任总理南北洋水兵兼广东海军提督,1909年任海军提督,民国后任海军总长1921年卸任,抗战期间积极宣传抗日救国,1952年病逝。

程璧光 (1861-1918),广东香山人,1875年考入马尾船政学堂,率广丙舰参加甲午海战,后统领巡洋舰队,1911年率“海圻”舰参加英国国王加冕礼,回程时平息了古巴和墨西哥排华运动,1917年率领舰队参加护法运动,1918年2月被暗杀致死。

爱新觉罗·载洵 (1885—1949年),1909年任筹办海军大臣,提出发展海军七年规划,并赴欧美日考察海军,订购军舰,次年授海军部大臣。抗战期间载洵坚持气节,拒绝到伪满州国任职,1949年逝世于天津。

▲载洵(左三)和萨镇冰(左二)考察德国造船厂

飞鹰号驱逐舰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1895年完工,长79米,宽8.71米,吃水4米,排水量850吨,主机功率5430马力,航速22节,设有两门克努伯105mm炮,六门三磅(47mm)炮,三支鱼雷发射管。1909年飞鹰号驱逐舰远航东沙巡视西沙,1911年辛亥革命后参加海军起义,1932年因粤系内部矛盾,飞鹰号被广东空军飞机炸沉,成为了中国空军击沉的第一艘军舰。

海容级巡洋舰,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共三艘,分别为海容、海筹、海琛号,为清末海军主力舰艇,1896年全部交付,排水量2950吨,航速20节,主机功率7500马力。装备有克虏佰式150毫米炮3门,105毫米口径炮8门,鱼雷发射管3个。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三艘“海容”级负责收容战败俄舰,1907年之后海容级先后多次前往南洋巡视护侨。辛亥革命之后,海容级起义,1917年海琛号参加护法运动,海容、海筹则归属北洋政府,十月革命之后海容、海筹两舰先后前往海参崴承担护侨和武装干涉任务,1937年三舰在江阴防线自沉,新中国成立之后,三舰打捞拆解。

▲海容舰模型

海天级巡洋舰,共两艘,海天号和海圻号,和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于1896年11月11日开工,1898年1月24日下水,1899年5月10日竣工服役。舰长129.32米,宽14.23米,吃水6.1米,排水量4300吨,主机功率17000马力,航速24节,舰员445名;舰载武器有2门203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主炮,10门120毫米口径阿式炮,12门47毫米口径阿式炮,4门37毫米口径阿式炮,6挺7毫米机枪和5具鱼雷发射管。在近代海军中该级舰排水量仅次于定远,镇远和重庆号巡洋舰,是清末海军的核心力量。

1899年,意大利妄图强租浙江三门湾,海天级和海容级巡洋舰严阵以待,最终迫使意大利放弃。1904年海天舰触礁沉没。海圻舰1909年赴南洋访问,1911年赴英参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典礼,同时对美国,拉美等地进行访问,平息了墨西哥等地的排华事件,迫使墨西哥道歉并同意赔偿。辛亥革命后,海圻号起义,之后辗转多地,1937年自沉于江阴防线,新中国成立之后打捞拆解。

建安,建威号驱逐舰,福州船政局建造,第一艘建安号于1898年4月7日开工,1899年1月29日下水。第二艘建威号1899年2月开工,1900年3月3日下水。舰长86米,宽8.83米,型深4.5米,排水量850吨,主机功率6500马力,航速23节。武器系统包括:1门100毫米主炮,3门65毫米炮,6门37毫米炮,2座双联装鱼雷发射架。二舰后来编入长江舰队,辛亥革命后,二舰归海军部第二舰队,1927年,北伐军进攻上海,两舰响应起义,1930年建安号和建威号由江南造船厂改造,分别更名为大同号和自强号。二舰于1937年自沉于江阴防线。

“江元”级长江炮舰,日本川崎造船厂制造,“江元”于1907年竣工,“江亨”1908年竣工,“江利”、“江贞”1909年竣工。船长180尺、宽28尺、吃水7尺,排水量550吨,标准航速10节、最大航速13节,编制85人。装备有阿姆斯特朗120mm炮1门,阿姆斯特朗75mm炮1门,哈乞开斯47mm机关炮4门,马克沁机关枪4门。

楚泰级炮舰由日本川崎造船厂制造,楚泰,楚有,楚同三舰于1906年完工,楚豫,楚观,楚谦于1907年完工。该舰排水量740吨,全长60.96米,垂线间长57.91米,舰宽8.99米,吃水2.43米。

肇和级练习巡洋舰,共两艘,1909年载洵和萨镇冰在欧洲考察海军期间向英国订购,肇和、应瑞分别由两家船厂施工。肇和舰舰长97.6米,宽11.89米,吃水4.27米,排水量2600吨,航速20节应瑞的排水量只有2460吨,较肇和略小。应瑞号1937年在安徽马鞍山的采石矶被日机炸沉,肇和号则在虎门抗战中和日军夕张舰交战,后被日机击沉。

“豫章”、“同安”、“建康”驱逐舰,载洵和萨镇冰在欧洲考察海军期向德国硕效船厂订购,于1912年完工,1913年交舰。舰长63.4米,宽6.58米,型深3.84米,吃水2.74米,排水量390吨,航速32节。武器系统包括2门76毫米主炮,4门37毫米炮,两具鱼雷发射管。1932年,“豫章”舰触礁沉没。1937年9月25日,“建康”舰在守卫江阴封锁线的战斗中,遭10余架日机轰炸而沉没。后来日军将其打捞修复,先编为杂役船“翠”号,1940年12月,又将其交还汪伪海军,更名为“海绥”号。抗战胜利后,重属国民政府海军,此舰最后下落不明。1937年12月12日,“同安”舰自沉于青岛小港,以封锁青岛航道。

永丰炮舰1910年由载洵和萨镇冰在日本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订购,1913年完工。船长62.1米,船宽8.9米,型深4.5米,吃水2.4米,排水量780吨,航速13.5节,设有105mm舰炮1门,76mm舰炮1门,47mm舰炮4门 。1922年陈炯明叛乱,孙中山夫妇乘坐永丰舰撤退,孙中山逝世以后,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以示纪念,1938年中山舰遭日机空袭并沉没,舰长萨师俊等25人在作战中牺牲。中山舰后来被打捞经修复后于2011年在武汉展出。

每次翻看中国近代史,总是感慨万千,心中总有无限遐想,幻想穿越情景,然而历史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历史拥有无限可能,却只有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