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海军名将沈鸿烈小传
沈鸿烈(1882-1969),字成章,民国海军中将,白手起家创办了东北海军,叱咤海上十余年,后来经历了九·一八事变和内部的争权夺利,强大的东北海军最终在抗战中全部损失;抗战后民国海军可以重建,但是沈鸿烈却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海上,海鲨不得不上岸,历任山东省主席、浙江省主席、农林部部长,均无所建树,最终郁郁病逝于台湾。
01:留学日本
1882年,沈鸿烈出生在湖北天门,自幼勤奋好学,1900年考中秀才,由于两湖地区近代化历程开始较早,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对于近代科学接受程度比较高,虽然沈鸿烈中了秀才,但是并没有走科举之路,而是开始学习科学知识。据说沈鸿烈数学极好,在一次考试中,多位老师出的题全然难不住他,令人大为惊奇。1905年,沈鸿烈东渡日本留学。
张之洞(1837-1909)
甲午战后重建海军,张之洞从日本订造了6艘炮舰和4艘鱼雷艇,这也让湖北青年大开眼见,沈鸿烈也就是受这种影响,选择学习海军。但是到达日本之后,却得知日本当局不同意接收中国学生学习海军。当时中国驻日本公使多次联络,均被日本当局拒绝,这次前往日本留学的学生有不少见状气愤回国,后来担任中华民国海军部长的陈绍宽就是其中之一,陈绍宽愤而回国,后改派其前往英国学习海军。
沈鸿烈可没有这么大的胆量拂袖而去,倒不是说沈鸿烈胆子不够大,而是后台不够硬。中国自筹办近代海军以来,福建人就占据了绝对优势,身为福建人的陈绍宽可以回国改派,但是身为湖北人的沈鸿烈,怕是就没这个机会了。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正当这批学生进退两难之际,日本商船学校表示愿意接收这批中国学生。原来日本商船学校新换了一个校长,是从海军退役的军官,他表示海军学校也得先学习航海和轮机两个基础科目,这批学生可以先到商船学校学习,而后在添加一些军事科目。这批学生最终转到商船学校学习。
张之洞在日本订造的“楚泰”号炮舰
由于这些学生本来是学习海军的,暂时栖身商船学校乃是权宜之计,他们仍不断联络公使馆,联络日本海军省,要求转学,并且共推沈鸿烈作为代表联络日本海军省,沈鸿烈的外交和沟通能力得以显现。由于事情越闹越大,1909年,时任日本海军大臣的斋藤实决定接受这批学生到日本各海军学校学习,为期一年。这一下子,沈鸿烈的威望空前提高。
沈鸿烈在军校学习时,也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特点。据说沈鸿烈身材并不高大,但是学校组织的摔跤课程,沈鸿烈一定要去,而且去了就一定要上场。虽然每场必败,但是依然上场,据说当时规定,被摔倒地之后,要在对手身上拍一下,表示认输,但是沈鸿烈每次被摔,就是不拍,反而死缠烂打,让对手不能脱身,所以同学们都称呼他“不败将军”。
02:微澜十年
1910年,留日学生学业完成,随即被安排到日本军舰上见习,航行日本周边和中国附近海域。1911年沈鸿烈随舰前往釜山港时,得到了辛亥革命的消息。在留学生们相继得到消息后,他们决定不等毕业典礼进行,就回国参加革命,日本海军省也表示同意,因此他们立即启程前往上海,加入了长江舰队。作为留日学生的核心,沈鸿烈在司令部任职,其他学生到军舰上任职。
身着海军礼服的沈鸿烈
辛亥革命结束后,海军的作战任务也已经结束,中国传统的人事斗争又开始了,作为湖北人的沈鸿烈自然是受到福建人的排挤,而在船上的同学却又埋怨沈鸿烈不提携,沈鸿烈真是里外不是人。最后他一气之下辞去司令部职务,请求到军舰上服役。等到了军舰上才发现,由于常年在司令部工作,军事技能已然生疏,也是郁郁不得志。1916年沈鸿烈随观战团前往欧洲观摩一战,回国后曾撰写相关建议,但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1919年,为了维护松花江航权,北洋政府派出了四艘军舰组成吉黑江防舰队。而自1918年开始,列强开始干涉苏俄内战,正值吉黑江防舰队到达松花江时,发生了庙街事件。庙街事件是苏俄和日本之间的冲突,但是由于江防舰队曾经将舰炮借给红军使用,引起日方不满,酿成外交事件,当时中国成立了相关团队前往东北处理此事,沈鸿烈自告奋勇前往东北。
庙街事件处理完毕后,沈鸿烈就留在了吉黑江防舰队任参谋。由于工作出色,1921年晋升上校军衔,并逐步升任舰队参谋长。在参谋长任上,沈鸿烈清除了闽系势力,大力重用留日同学和湖北老乡,并且沈鸿烈还通过杨宇霆跟张作霖接上了头。
张作霖(1875-1928)
当时张作霖在东北那可是如日中天,除了拥有强大的陆军之外,对于海军和空军的重要性也早有认识。空军自不必说,张学良就在东北的航校学习过飞行;海军方面,张作霖则比较中意于沈鸿烈。正巧1922年,由于经费紧张,吉黑江防舰队脱离海军部管辖,由张作霖接手。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的专列差点被直军“海圻”舰主炮击中,张作霖对于强大海军的追求越发强烈,便在镇威上将军公署下设立航警处,统辖东北所有海洋事业,沈鸿烈任处长。张作霖给了沈鸿烈一个艰巨的任务——从零开始建立东北海军。
03:大展宏图
张作霖的财力之雄厚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沈鸿烈却是有钱也买不到军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1919年,列强签订了《限制中国海军军备条约》,条约禁止向中国出售军舰等海军装备,这个条约直到1929年才解除,因此1919-1929年被称为禁运时期。既然买不到军舰,沈鸿烈就另辟蹊径,反正军舰就是船+武器,那就按照这个思路来吧。
1923-1924年,沈鸿烈从东北政记轮船公司购买了两艘商船,安装大炮后充作军舰,取张作霖“镇威上将军”之名号,名为名“镇海”、“威海”。又在奉军占领大沽港后,将俘虏的一艘大型破冰船改装为军舰,命名为“定海”,并从日本购买了原本是鱼雷艇的客船“第一宇部丸”,改装为炮艇,命名为“飞鹏”。这成了东北海军最初的家当。
真正的军舰要比商船复杂得多,战斗力也强悍的多,沈鸿烈自然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些改装货,他需要的是货真价实的军舰。而这个时候,一块肥肉送到了嘴边。
甲午战后,清政府重建了北洋海军,1908年又重新整编了海军舰队,全国海军编成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民国建立后,又分别改称第一和第二舰队。1917年护法运动爆发后,海军一部分军舰南下加入了护法军政府,组建了护法舰队,这样中国就有了三支大舰队。后来,护法军政府内部斗争激烈,孙中山备受排挤,护法舰队也考虑自己的出路,最终1923年,舰队司令温树德率领护法舰队中的6艘军舰抵达青岛,投奔了吴佩孚,这支舰队就是渤海舰队。别看渤海舰队只有6艘军舰,但是均是国内较为先进的大型舰艇,包括国内最大的“海圻”号巡洋舰,以及2艘巡洋舰,2艘炮舰和1艘驱逐舰。
当时中国最大的“海圻”号巡洋舰
由于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军战败,山东省归了张宗昌,渤海舰队也由张宗昌接管,因此对于渤海舰队,沈鸿烈就有了吞并之意。吞并一个比自己强大得多的舰队,哪有那么容易,不过沈鸿烈可是一个聪明人,他非常懂得抓住时机。
1925年底,“海圻”舰进入旅顺船坞维修,该船坞当时由日本人经营,沈鸿烈立即买通日本人将该舰扣押,随即开始收买舰上官兵,实际工作主要由东北海军总教练官张楚才负责。经过收买,舰上绝大多数官兵表示愿意投奔沈鸿烈,但是该舰副舰长张耀南不服,自行回到烟台老家,并准备前往青岛调渤海舰队前来营救。巧合的是,张耀南的家在烟台三马路馀庆里13号,张楚才的家则住在12号。张楚才的家人有一次无意中说了这个事,张楚才立即返回烟台“度假”,借机劝说张耀南投降,由于是毗邻,来往就比较方便,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最后张耀南屈服了,两人同返旅顺,东北海军顺利接收了“海圻”舰。
张宗昌(1881-1932)
同时,沈鸿烈借着张作霖的名义大力拉拢张宗昌,据说每次请张宗昌吃饭都花费不菲,还花了3000大洋给张宗昌订做了一件大礼服,张宗昌逢人就说“沈成章(沈鸿烈字成章)会办事”。沈鸿烈在吞并“海圻”舰之后,借口张作霖曾经说过东北海防舰队和渤海舰队应该通力合作,但是渤海舰队不服从命令,并且舰队内部腐化,说的张宗昌十分生气;沈鸿烈借机提出统一两支舰队,张宗昌可以任司令,又说的张宗昌心花怒放,决定跟随沈鸿烈前往青岛整顿舰队。由张宗昌出面,工作就好做多了,很快沈鸿烈就兼并了渤海舰队。虽然沈鸿烈表示张宗昌可以担任舰队司令,但是海军这样的高技术部队哪里是张宗昌这种大老粗玩得转的,最终大权还是沈鸿烈的。这一时期,东北江防舰队也有很大增强。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这是目前唯一的真实照片)
至此,沈鸿烈从零开始一手打造出了国内最强大的东北海军。东北海军包括东北海防舰队和江防舰队,总计军舰27艘,吨位达32200吨,要知道,当时全国军舰总共只有42000吨,东北军海军占了近77%。并且东北海军拥有国内最大的“海圻”号巡洋舰,最新式的“肇和”号巡洋舰,以及水上飞机母舰“镇海”。凭借手里强大的舰队,东北海军曾经打的闽系海军心惊胆战,和苏联人兵戎相见,也和日本人搞过“摩擦”,沈鸿烈尽显海鲨本色。1928年改旗易帜之后,心高气傲的沈鸿烈并不接受有闽系海军控制的海军部改编,仍然号称东北海军,挂五色旗。
04:人生起落
日出则仄,月满则亏。东北海军到达全盛之时,他的衰落也悄然开始了。1929年,发生了中东路事件,东北江防舰队损失惨重;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江防舰队全军覆没,好在海防舰队及时南下青岛,未受损失。1932年发生了崂山事变,1933年发生了三大舰叛逃事件,强盛的东北海防舰队只剩下军舰6艘,炮艇6艘,沈鸿烈郁郁不得志,辞去了舰队司令职务,专任青岛市长。舰队司令由自己的老同学,原舰队参谋长谢刚哲接任。由于实力不济,这支舰队最终也不得不放弃东北海军的名号,接受南京海军部改编,称为中华民国海军第三舰队,改挂青天白日旗。
青岛市水族馆
沈鸿烈在青岛市长任上可以说官声不错,不论是为青岛市政建设出力,还是为青岛乃至华北的企业商号创造宽松环境,他都付出颇多,例如现在青岛海底世界的水母馆,最早就是沈鸿烈投资兴办的青岛市水族馆,也是当时中国第一个专业水族馆。更重要的是,沈鸿烈凭借军事力量,建立了完善的护渔制度,有力的保障了中国渔民的利益,遏制了日本渔船在中国非法的捕捞作业。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以后,日本就开始在青岛制造事端。8月14 日下午,两名受日本陆军情报机构指使的浪人着便衣袭击了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致使一人死亡。日本舰队以武力威胁,日驻青总领事大鹰正次郎赶赴市政府,向市长沈鸿烈提出“严重抗议”。但很快,新闻媒介披露此事为日本浪人所为。日本总领事馆与海军方面经过调查,也查明此事全系日本陆军阴谋。日本陆海军一向不睦,互相拆台,深谙此道的沈鸿烈还专程前往日本总领事馆慰问,以示羞辱,日本方面吃了哑巴亏,还得笑脸表示“此不幸事件出自意外,深感遗憾”。
随后,根据现实情况和海军部统一指令,东北海军(当时已改为中华民国海军第三舰队)在青岛的全部舰艇自沉在港内,阻塞航道,海军士兵携带舰炮前往长江各要塞,作为炮兵参战,当年强盛一时的东北海军终归于零。沈鸿烈并不知道,他这头海鲨这次被迫上岸,以后就再也没有返回大海的机会了。
05:游击主席
沈鸿烈虽然在青岛市长任上官声不错,但是毕竟官职不大。抗战爆发以后,时任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司令韩复榘,不听号令、丧师失地,被蒋介石处决。韩复榘死后,山东省主席一位虚悬。经过考虑,蒋介石选择了沈鸿烈出任山东省主席。1938年初,蒋介石在开封召见沈鸿烈,面授机宜,希望沈鸿烈勉力以赴,勿负期许。沈鸿烈感到自己新的政治生涯已经到来,故欣然领命,不过他并不知道,对他来说,这才是悲剧的开始。
1938年1月,沈鸿烈被任命为山东省主席,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2月又被任命兼任保安司令。1938年底鲁苏战区成立后,沈鸿烈又被任命为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战区游击队总司令。
抗战时期的沈鸿烈
名头虽然不小,但是却一无所有。山东省政府职员在韩复榘溃败后已作鸟兽散,而且沈鸿烈本来是海军将领,下辖的陆上部队只有海军陆战队和原青岛市警察等总共3000余人,难以与日军周旋。这些与当年在东北从零开始筹办海军几乎一模一样。沈鸿烈先是化妆潜入济南,联络原山东省政府职员,并且成立了干部培训学校,自行培养干部;还联络邻近的石友三69军,要求调拨枪支弹药、通讯器材和军政干部充。再就是收容民团和各类地方武装,整编部队扩充兵员。沈鸿烈的扩编工作卓有成效,山东省政府逐步恢复,设有四厅八处;武装部队总计编成三个师、四个游击纵队,另外各专区多有保安旅,县都有保安团或保安大队。
不过与此同时,由于日伪军的不断进攻,山东省政府不得不四处转移,狼奔豕突。省政府足迹遍及山东省中西部各个地区,如果罗列的话,完全可以当作山东中西部地理教材使用,如果省政府能够驻守,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不驻守的话即停即走,在蒙阴吕匣店子驻守时间最长,约一年半。沈鸿烈也被诨称为“游击主席”。
1939年6月,省政府驻地东里店遭日军轰炸,损失惨重,轰炸之后,日伪军又对于山东省政府急迫进剿,6月27日,沈鸿烈自江岭到茶峪沟呆了半天,怕日军追击不敢白天出发,于是在晚上7点天黑以后才出发前往广和峪,28日上午到达。结果刚到广和峪,随从就报告说日本人追来了。全村老百姓赶紧上山避难,沈鸿烈派卫兵侦查,卫兵回来说日军确实追来了,而且现在正在布防。沈鸿烈和随从准备出村上山,走了几步就听见村里有枪响,日军已经追到村里。沈鸿烈等加快脚步出村,碰到一些村民往回跑,一问,原来村口也有日军。沈鸿烈看看周围,只有随从和卫兵二十余人,已经到四面楚歌的地步了。沈鸿烈高呼大势去矣,拔枪就要自杀,副官张裕厚、李连陛等见状急忙上前夺枪阻止,被沈鸿烈击倒,沈鸿烈再次开枪,结果卡弹没能击发,卫兵数人赶紧上前夺下手枪,护卫沈鸿烈突围,最终逃到了山上。像这样的情况,在沈鸿烈主鲁的日子里还要经历多次。
06:从零到零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沈鸿烈本身没有足够实力,却接任了一个力不从心的职位,这不像筹办东北海军,那是沈鸿烈专业所在,这次条件不一样了。由于德不配位,力不从心,手底下许多地方武装对省政府命令阳奉阴违,甚至有时公然对抗,例如山东省民政厅职员万永光于1941 年赴鲁东各县视察工作,十二师参谋长同行,经过地方部队驻地,那位参谋长受到殷勤招待,他却备遭冷遇,据说因为碍于那位参谋长的面子,对他还算客气,若非如此,已经丢了性命。受改编的武装火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此外,共产党在山东的发展也很迅速,对日伪的打击卓有成效。如果沈鸿烈能够和共产党通力合作,必将打开山东抗日新局面,但是沈鸿烈非但没有这样做,反而扬言“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反”,进而不断制造摩擦,开始不过是造谣生事,后来竟甚至武力攻击八路军,共产党则进行了坚决的反击。但这种兄弟阋墙,国共交战的局面,却让日本人看了笑话。
于学忠(1890-1964)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沈鸿烈与鲁苏战区司令于学忠的冲突。于学忠是东北军名将,骁勇善战,也是对日强硬派,日本人对其颇为忌惮,曾使用包括暗杀在内的一切手段妄图除之。比战绩更重要是,于学忠是山东人。沈鸿烈自己一直想独揽山东军政大权,两人的冲突似乎成了必然。于学忠一到山东,沈鸿烈就拿出地图,要求于学忠按照他的意思部署兵力,保护省政府,遭于学忠断然拒绝。于学忠对待共产党采取中立态度,两人在“剿共”问题上分歧严重,争执激烈竟至拍案。于学忠鉴于沈鸿烈屡屡找茬,也在经费等方面进行了回击。甚至沈鸿烈在“剿共”中被八路军包围不得不向他求救之时,也是作壁上观,逼的沈鸿烈几乎有”成仁之念”。
至此,双方矛盾已达顶点。1940年夏末,韩子佳刺杀于学忠未遂,在八路军防区被抓获,供称此事受沈鸿烈指使,虽然没有其他证据指向沈鸿烈,但是山东省官员多倾向于学忠,认为沈鸿烈是小人,二人已经难以共事。沈鸿烈遂于1941年8月提出辞职。1942年初,沈鸿烈被免去山东省政府主席职务,由牟中珩继任。至此,沈鸿烈再次经历了从零到零。
离开山东后,沈鸿烈调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长,之后曾担任过浙江省主席、国民党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但实际上都无建树。抗战结束以后海军的重建工作也因为蒋介石要培植自己的势力而与沈鸿烈无缘。1949年沈鸿烈随国民党败退去台湾,1969年3月12日,病逝于台湾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