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人宋高宗赵构

靖康二年(1127年)1月初,因为昏庸无能的北宋君臣指挥不当,加之江湖术士郭京误国,北宋都城东京汴梁被金国女真兵攻破。金兵大肆烧杀抢劫搜刮,将当时世界的著名大都会东京汴梁洗劫一空。同年四月初,金兵押着徽、钦二帝以及宋朝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返,被金国女真兵押走的还有东京城内的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以及平民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其中女性尤多,金兵还带走了北宋朝廷的大量文籍舆图以及宝器法物,北宋宣告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耻”。

宋高宗赵构的亲生父亲宋徽宗赵佶后来被金人折磨致死,宋徽宗的尸体还被金人拿去炼油,后来宋金和议达成之后,金人归还的所谓“宋徽宗梓棺”里面装的并不是宋徽宗的遗体,而是一截朽木。

包括宋高宗赵构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在内的所有北宋皇亲国戚几乎全部被金人抓走,在金国受尽凌辱,有的被折磨致死,有的沦为金人的奴隶。

在被金人掳走的宋朝战俘中,女性的遭遇尤其悲惨。金人把从宋朝掳掠到的女子,不论是皇后妃嫔、公主太后,还是宫女和民间女子,全部集中关押在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南)的“洗衣院”(官方妓院)里,供金国女真人玩弄、蹂躏,而且金国的达官贵人们还可以把他们看中的宋朝女子带回家当“性奴”。

在健康之变中,宋高宗赵构的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女儿以及宋高宗赵构的亲生母亲和兄弟姐妹也都被金军掳掠而去,并曾多次遭到女真贵族的凌辱蹂躏。

但是,宋高宗赵构并没有感到很耻辱,也没有因此而对金人恨之入骨,宋高宗赵构后来甚至一再奴颜婢膝地屈辱求和,祈求仇敌金人让他当“太平皇帝”。

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日,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将靖康二年改为建炎元年,成了南宋的开国之君,后庙号称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当时才二十一岁,他长期在深官养尊处优,所擅长的只有享受和淫乐,统治经验还不丰富。

宋高宗赵构称帝伊始,迫于严酷的形势,不得不起用众望所归的爱国名臣李纲担任宰相。然而,宋高宗赵构当时真正言听计从的,却是权奸汪伯彦、黄潜善,外加一些宦官。黄潜善和汪伯彦等人无意恢复故疆,坚持迁都东南,以图苟安一隅,这正中宋高宗的下怀。

建炎三年(1129年),向来畏惧金兵的宋将刘光世不战而逃,致使金兵在顺利渡过淮河,接着,金国骑兵奔袭南宋小朝廷所在的扬州。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初三,前方军情极端吃紧,宋高宗赵构却还在扬州行宫里面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宦官得知消息以后赶忙去向宋高宗赵构告急,宋高宗赵构此时正在大白天淫乐,金国骑兵快要杀到扬州这一消息有如晴天霹雳,正在行淫的宋高宗赵构顿时被吓成了阳痿。

宋高宗赵构惊惶失措,来不及再召集大臣会商,便立即穿上戎装,骑马出城,抢先逃命。跟随在宋高宗赵构身边的,只有那个贪赃枉法的御营都统制王渊、宦官康履等五六人,侍卫兵也只有几个,大家打着马拼命奔跑。

宋高宗赵构丢下几万将士和扬州百姓,然后自己逃命,架轻舟横渡长江,去了江南。

不久,金国铁骑杀来,十几万扬州百姓和将士家属望着滔滔长江哭天喊地,要么溺水而死,要么被金兵屠杀,剩下的都成了金国女真人的奴隶。

宋史泰斗王曾瑜先生指出:在杀害抗金名将岳飞以及爱国文人陈东、欧阳澈等人时,宋高宗赵构有足够的凶狠,在南宋臣民面前,宋高宗赵构也具备足够的帝王专横霸气,但是对待杀父之仇敌金人,宋高宗赵构却表现了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奴气。

刘豫之称帝、李成之为盗、郦琼之反叛(他们原本都是宋臣,后来投靠金人,给金人当鹰犬,成了汉奸),都很逍遥自在,也很难见到宋高宗赵构对他们的指责。

至于金人之跋扈骄横,灭亡北宋,侵占宋朝疆土,屠戮宋朝臣民,害死宋高宗赵构父兄,奸淫宋高宗赵构母姊与宋高宗妻女,宋高宗赵构反倒尊之为大金,自称曰臣构,屈膝跪拜,必恭必敬了。

岳飞遇害十几年之后,金国海陵王完颜亮蓄意吞灭南宋,故意命令其使者王全在出使南宋时当面毒骂宋高宗赵构,完颜亮还对其使者说“彼必不敢害汝”。

在听到金国使者的恶毒谩骂之后,宋高宗赵构不仅没有发怒,而且还可怜巴巴地躲到屏风后面哭泣。

事后,宋高宗赵构竟然还命令南宋大臣照旧设宴招待,以礼貌发遣金国使者,还继续派遣使者去金国修好,仍然企图乞求完全没有丝毫希望的和平。

南宋时人的史书为了给皇帝遮羞,只字不提金国使者辱骂宋高宗的具体情节。我们真是惊异于宋高宗赵构的忍辱心态,假如换做是个稍有血性者,是可忍,孰不可忍,肯定是先宰了这个辱骂自己的金使,再行区处。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前后,金国内外交困。然而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达成宋金和议之后,经过将近二十年的休养,加上南宋每年进贡给金国的大量财富,金国的国力得以恢复,金军将士也养得膘肥体壮;而此时的南宋,经过秦桧及其党羽将近二十年的折腾,已经国困民穷,“国之府库,无旬刀之储,千村万落,生理萧然”。宋金国力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

(注意:秦桧执政期间,是宋朝最黑暗、专制、腐败的时期之一。南宋日后的繁荣,大半是建立在宋孝宗的励精图治之上,与秦桧赵构之流毫无关系。)

在接连得到完颜亮加紧备战的情报之后,南宋的一些臣僚开始上奏请求朝廷赶快备战。秦桧虽然死掉了,但南宋的朝政大权还被秦桧过去扶植起来的党羽们把持着。秦桧的党羽们玩弄权术、压榨百姓、作威作福十分在行,但是处理军国大事却是鼠目寸光。由秦桧党羽把持的南宋朝廷不仅拒不接受备战的建议,还处罚了一些上书言事的官员。

宋高宗也认为自己的南宋王朝给了金人那么多好处,又向来毕恭毕敬地侍奉大金国,故大金国找不到借口来进攻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听说金主完颜亮率大军气势汹汹地扑来,宋高宗赵构马上吓得尿裤子,赶紧备船,准备逃亡海上,经过大臣陈康伯分析利害、竭力劝阻之后,宋高宗赵构暂时留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但是宋高宗赵构仍然命人暗中备好大海船,一旦金军渡江,他就要赶紧坐船逃亡海上。

而经过秦桧及其党羽将近二十年的压制和破坏,到了金国再次发起攻宋战争的绍兴三十一年(秦桧当时已经死了),南宋军备已废弛多年,宋军军纪败坏、军心涣散,宋军将士也早已失去绍兴十年时的那种进取之心和雪耻之志,此时算得上是兵无精兵,将无良将。结果,在名将刘锜(已经六十多岁)的指挥下,虽然集中了江州、池州、建康、镇江四支大军,但宋军在两淮还是一败再败。毫无疑问,刘锜此时手中的兵马,已非昔日骁勇善战的八字军,而是被秦桧之流腐化削弱后的军队。刘锜纵有千般能耐,此时也无济于事了。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多亏了临危不惧的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残部凭借长江天险据守,成功地阻止金军渡江,宋军取得了采石之战的胜利,粉碎了金军的南侵图谋,南宋总算又逃过一场劫难。

在金军南侵失利之后,金国海陵王完颜亮死于内讧,面对金国内部政局动荡的严峻形势,刚刚夺取政权的金世宗完颜雍派遣使者前去与南宋谈判,希望两国重新议和。

见到金国使者,作为战胜国皇帝的宋高宗赵构刚说了些“洒扫陵寝,肃清京都”之类豪言,就马上改口,说可与金使讨论“朝见之仪、岁币之数”等。他先说要与金使在交界处讨论,商量不妥,就不接待,旋即又让金使到临安,主动引见。

一个自称“臣构”二十多年的人,似乎已不知与杀父之仇敌平起平坐为何物。如此千古一人,能用正常的理智去忖度他吗?

编著《宋史》的元朝史官在《高宗本纪》的结尾对宋高宗赵构做出了如下评价:

『赞曰:昔夏后氏传五世而后羿篡,少康复立而祀夏;周传九世而厉王死于彘,宣王复立而继周;汉传十有一世而新莽窃位,光武复立而兴汉;晋传四世有怀、愍之祸,元帝正位于建邺;唐传六世有安、史之难,肃宗即位于灵武;宋传九世而徽、钦陷于金,高宗缵图于南京:六君者,史皆称为中兴,而有异同焉。

夏经羿、浞,周历共和,汉间新室、更始,晋、唐、宋则岁月相续者也。萧王、琅琊皆出疏属,少康、宣王、肃宗、高宗则父子相承者也。至于克复旧物,则晋元与宋高宗视四君者有余责焉。

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况时危势逼,兵弱财匮,而事之难处又有甚于数君者乎?君子于此,盖亦有悯高宗之心,而重伤其所遭之不幸也。

然当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师,内相李纲,外任宗泽,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顾乃播迁穷僻,重以苗、刘群盗之乱,权宜立国,确虖艰哉。

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甚而赵鼎、张浚相继窜斥,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

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

早在公元1127年,宋高宗登基不久,就不断遣使去金国,卑辞厚礼,一意求和。但金国最初兵力强盛,一心想吞灭南宋,根本就不肯承认南宋的重新立国。

面对金军的武力威胁,宋高宗乞和不成,为了自己的性命和皇冠,不得不破格提拔抗金将帅。

南宋初年,时局动荡、战事频繁,朝廷无力也无心限制武将的发展,同时因抗金战争的需要,一批原无资历、默默无闻的年青将领得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成长为灿烂耀眼的将星。岳飞、吴玠就是这批年青将领中最优秀的人物,也是南宋王朝军功最为卓著的两位将领。

但是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却一直是赵宋王朝恪守不渝的家规。宋朝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行重文轻武、以文制武,打压武将的事权,使武将受制于文官。只要出现武将功大、官高、兵多、权重的情况,就会被宋朝统治者视为对皇权的巨大潜在威胁。

只要有战争,南宋朝廷就不得不倚重武将,这与宋朝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的传统国策相抵触。

南宋初年外敌入侵、战乱不断的特定历史条件使武将事权增重、威望提高,与宋朝以文制武的传统国策发生了冲突。宋朝以文制武的传统国策与武将权力增重之间的矛盾,在南宋初年始终存在。这个矛盾随着抗金形势的变化而升降。

到后来,宋高宗赵构出于对武将的防护与猜忌,为了压制武将、防止武将做大,甚至不惜放弃收复失地,曲膝求和、偏安江南。

在抗金过程中,爱国将领岳飞屡立战功、威高望重,治军严明、秋毫无犯,深得军心民心,不仅得到岳家军将士的爱戴拥护,而且也得到广大军民拥护和尊崇。

同时,岳飞既不贪财,也不好色,一向廉洁奉公,一心只想着如何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美人金屋,丝毫不能打动岳飞,其志趣之高远,可以想见。宋高宗担心岳飞会有功高震主之威,对岳飞的疑忌愈来愈深。

宋高宗赵构不是圣明的君主,他没有雄才大略,但他也并非昏庸无能之辈。宋高宗赵构处置军国大事,虽没有大智大勇,却不乏小聪明和小伎俩。

对于像岳飞那样德才兼备而又卓尔不群的杰出将帅,宋高宗赵构感到自己的能力和威望比不上他,而且对于能否驾驭控制他,也没有信心。所以,在具有防范武将的传统的宋朝,宋高宗赵构不仅在潜意识里畏惧岳飞,而且还将其视为皇权的潜在威胁。

由于北方人民的反抗斗争以及金国女真统治集团的内讧,加上连年侵宋,金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金军将士厌战,士气低落,军力日弱。而在侵宋战争中,金军又接连被宋军击败,金国统治区内的各地汉人纷纷起兵反抗女真人的压迫,加之来自北方蒙古的威胁,使兵老气衰的金国无力继续打下去。

在经历了公元1140年和公元1141年几次大战的挫败之后,作为向来骄横的金国好战分子,把持金国军政大权的金国都元帅完颜兀术(宗弼)也不得不承认南宋『近年军势雄锐,有心争战』(《三朝北盟会编》卷215《征蒙记》)。意识到宋金双方战略态势已经发生逆转之后,兀术采取的策略是,一边虚声恫吓,一边放出允许和谈的信息。

金国统帅完颜宗弼(兀术)要讲和,这当然是宋高宗、秦桧求之不得的。但宋高宗、秦桧却又感到议和的最大障碍是来自那些握有重兵的宋军大将们。宋高宗、秦桧明白,收回宋军诸大将兵权和与金国议和这两件事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与金人媾和,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解除诸大将的兵权;而只有收回诸大将的兵权,才能确保与金国议和的顺利进行。

宋高宗赵构要解除宋军诸大将的兵权,不仅是为要议和,而且更是出于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而防范武将做大是赵宋王朝恪守不渝的家规。宋朝历来就重文轻武,推行以文制武的国策。

绍兴十年(1140年),在金国败盟之后,宋军取得了空前的胜利,这标志着金强宋弱的形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正因宋金对立的形势发生了这样的根本转变,赵宋政权偏安江南已经有十足的把握,解除诸大将兵权的时机也已成熟。所以,宋高宗赵构就把他这一心思告诉了秦桧,『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6)。

内奸秦桧的心理状态和宋高宗并不完全一样。一方面,内奸秦桧一直在不断地破坏南宋的抗金斗争,尤其是在金国危难的关键时刻,更是要千方百计地来为其金国主子效劳。另一方面,秦桧在南宋朝廷中,正因有金国女真主子作后台,与金人勾结往来,决意主张和议,才取得了宋高宗的宠信而久居相位,进而争权夺利。

如果宋军北伐取得了胜利,金国政权势必被最终打垮,而秦桧自己也会随之而失去包括官爵、权力、财富在内的一切,甚至连身家性命都难保。

只有大金国继续存在下去,并通过和议让南宋臣服于金国,秦桧才能得到金人的支持,而一心求和的宋高宗也必须倚重秦桧,这样秦桧的特殊地位才能继续维持下去。

结果是,金人有所需求,秦桧都无不唯命是从;在议和之后,有了金国主子撑腰,秦桧当上了皇帝无法罢免的终身宰相,没有金国首肯,宋高宗不敢罢免秦桧;而在秦桧的主持下,南宋解除了三大将的兵权,并与金国达成了绍兴和议,暂时消除了金军对南宋的武力威胁,向来猜忌防范武将的宋高宗赵构自此可以无所顾忌地打压武将,进而消除武将权力增重对皇权构成的潜在威胁。

秦桧及其奉行的妥协求和政策既符合金国女真贵族的利益,又满足了宋高宗赵构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才有秦桧这个金国代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内奸秦桧为要替其金国主子女真贵族效劳,为要适应兀术“乃始讲和”的策略,更是『力主和议,恐诸将难制,欲尽收其兵权』(《宋史纪事本末》卷72《秦桧主和》)。因而,宋高宗的主意,正中秦桧的下怀。

宋高宗赵构个人小档案

姓名:赵构

出生:大观元年(1107年)

属相:猪

卒年:淳熙十四年(1187年)

享年:81

在位年代:建炎元年(1127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

当太上皇的年代: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淳熙十四年(1187年)

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

庙号:高宗

陵寝:永思陵

父亲:赵佶

母亲:韦贤妃

初婚:17岁

配偶:邢皇后、吴皇后

子女:1子(三岁时受惊吓夭折) 二女(靖康二年被金军掳走)

继承人:宋孝宗赵眘(养子,原名赵瑗)

最得意:当太上皇期间生活安逸、备受尊称,继承人赵眘对自己十分孝顺

最失意:绍兴和议之后秦桧长期专权、架空皇帝

最不幸:建炎年间颠沛流离、逃亡海上

最痛心:建炎三年,金军突袭扬州时受惊吓而失去生育能力

最擅长:屈膝求和、苟且偷安

宋高宗赵构,生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五月二十一日,为宋徽宗第九子。赵构的母亲韦氏是一个地位较低的嫔妃,并不受宋徽宗的宠爱。赵构本与皇位无缘,然而,靖康之变中,赵宋宗室多被金兵掳去,惟独赵构成了漏网之鱼,“中兴之主”的位子自然非他莫属。

靖康二年,时年21岁的赵构登基,重建赵宋政权。但是,宋高宗赵构这个“中兴之主”实在是有名无实,父母兄弟妻女被掳的奇耻大辱都无法激起他对金人的仇恨,他的“恐金症”不可救药。

宋高宗赵构在位期间,无论抗金战场上的胜负如何,他都是一味地投降求和,在金人面前极尽卑躬屈膝、摇尾乞怜的丑态。历史安排了一个谈“金”色变的君主来承担抗金御侮的使命,无论如何是难有成就的。

秦桧 :“世世臣属 年年进贡”

秦桧迈向汉奸的第一步应为被金人捉去后,为宋徽宗向金人递交“和议书”。显然,二圣为苟且而欲臣服金人替秦桧扫清了心理障碍——天子敢称臣,臣下就敢做汉奸。

但是否没有此事,秦桧就不做汉奸了呢?其时,金人欲立张邦昌为傀儡,版本有三:

一 “惟秦(桧)抗论,以为不可”——《朱子语录》

二 “众唯唯,(马)伸独奋曰:吾职谏争,忍坐视乎?”——《宋史•忠义》

三 “(秦)桧犹豫,(马)伸率同僚合词立请,桧不得已始书名。”——《续资治通鉴》

孰对孰错?

纵观秦桧一生,擅杀专权,排除异己,桧北上,帝前邀功;南归则改史书。可见,金人立张邦昌之时,桧已无抵抗意志可言。

秦桧非但是彻头彻尾的汉奸,更是一个“出色”的间谍,而且还是个多面谍。请看:

一 对于二帝来说,康王继位如一意北伐,金人很可能会迁怒于己,或许连苟全都不可得,顾命秦桧向金人“与约和议”,且极有可能在秦南归前向秦传达南宋朝廷当以和为贵的“旨意”,执行“和平”使命。

二 对于金人来说,手中扣有二帝,可攻可守,但如能兵不血刃的使利益最大化自是上上之策。况秦桧在北地的主子是“和派”金将挞懒,挞懒放桧南归必命其向南宋灌输议和,割地赔款,并打击主战派,做到内外勾结以亡宋。金人握有秦桧投降把柄,自不惧其不尽心尽力。

三 对于赵构来说,国仇家恨,但求一扫前耻。但如若以岳飞为首的主战派真能收复河山,功高震主是无法避免的,唐末五代十国的权力交接便是血的教训,宋王朝也是靠此起家的。况且万一岳飞真能迎二圣返,该如何是好?如不让出帝位便是不孝。让出帝位便可天下太平吗?唐初玄武门之变即是后事之师。所以通过起用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投降派)以制衡主战派便是“明智”之举。于国不忠,于慈不孝,赵构虽无汉奸之名,却有汉贼之实。

以上可见,秦桧的汉奸之路分为三个阶段:

1 可以做汉奸 2 不得不做汉奸 3 心安理得做汉奸

内奸秦桧的心理状态和宋高宗并不完全一样。

一方面,内奸秦桧一直在不断地破坏南宋的抗金斗争,尤其是在金国危难的关键时刻,更是要千方百计地来为其金国主子效劳。

另一方面,宋高宗赵构一心求和,秦桧在南宋朝廷中,正因有金国女真主子作后台,与金人勾结往来,决意主张和议,且被金人多次点名为和谈最佳人选,这才取得了宋高宗的宠信而久居相位,进而争权夺利。

如果宋军北伐取得了胜利,金国政权势必被最终打垮,而秦桧自己也会随之而失去包括官爵、权力、财富在内的一切,甚至连身家性命都难保。

只有大金国继续存在下去,并通过和议让南宋臣服于金国,秦桧才能得到金人的支持,而一心求和的宋高宗也必须倚重秦桧,这样秦桧的特殊地位才能继续维持下去。

结果是,金人有所需求,秦桧都无不唯命是从;在议和之后,有了金国主子撑腰,秦桧逐渐成了皇帝无法罢免的终身宰相;而在秦桧的主持下,南宋解除了三大将的兵权,并与金国达成了绍兴和议,暂时消除了金军对南宋的武力威胁,向来猜忌防范武将的宋高宗赵构自此可以无所顾忌地打压武将,进而消除武将权力增重对皇权构成的潜在威胁。

秦桧及其奉行的妥协求和政策既符合金国女真贵族的利益,又满足了宋高宗赵构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才有秦桧这个金国代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宋高宗赵构是杀害岳飞的主谋(秦桧、张俊之流是帮凶)不假,但其动机却值得商榷:

第一,宋高宗赵构下命令杀害岳飞,发生在绍兴十一年年底(公元纪年已是1142年),此前宋徽宗赵佶已于绍兴五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剩下一个宋钦宗赵桓与宋高宗赵构是同辈,按封建礼数宋高宗赵构没有让位的义务。

第二,宋钦宗赵桓于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登基,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被掳,在位期间毫无建树,反倒被金兵两次围攻京城,最后与整个皇族同掳北方。在金国期间,宋钦宗赵桓过着猪狗不如的奴隶生活,十几年来,受尽凌辱、鞭笞、呵斥,苟且偷生,人性尊严丧失殆尽,有何面目重登九五,再抚群臣?

第三,宋钦宗赵桓在南宋国内没有任何政治基础和可依恃的势力,纵使南归,又岂能与赵构一争?即便真的对帝位构成威胁,赵构也只需在打败金国之际,将他谋害了事。

第四,当时岳飞早已经回军,北伐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停止了,宋高宗赵构怎会还因担心他北伐成功而杀他?

第五,被金兵吓出精神病的宋高宗赵构,在其心目中金国更是强大无比,怎会因担心金国失败而杀害岳飞呢?

第六,宋高宗赵构积极要与金国媾和,岳飞正是他谈判的一个重要筹码,宋高宗赵构虽然懦弱,但决不昏愦,岂能轻易自挖墙脚?

第七,宋太祖遗训有“誓不杀大臣及言事者”,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宋高宗赵构杀岳飞就是“违宪”行为,是要承担相当政治风险和心理压力的,非不得以,不会出此下策。

第八,宋高宗赵构与金国议和就有送还宋钦宗的条款,并且正式达成协议,只是金人变卦钦宗才未能回。综上所述,可见岳飞不是因积极抗金而被杀的。

最为关键的是,绍兴十一年四月,岳飞被解除兵权,后来又被罢官,居家赋闲,脱离军队,不仅对南宋朝廷的降金乞和活动无权干预,而且对皇帝的宝座也没有威胁。

绍兴十一年(1141)八月九日,宋高宗不失时机地解除岳飞枢密副使的职务,为岳飞保留少保的官阶,又“特授”他原来的武胜、定国军两镇节度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还假惺惺地表示要『保功臣之终』(《金佗续编》卷2《武胜定国军节度使万寿观使奉朝请制》)。岳云也和父亲一起被免职。从此之后,岳飞也和韩世忠一样,罢官赋闲。不久,岳飞告假,回到江州(今江西九江)私邸暂住。

岳飞罢官赋闲之后,既脱离军队,也没有兵权,不仅对南宋朝廷的降金乞和活动无权干预,而且对皇帝的宝座也没有威胁。如宋高宗真要“保功臣之终”,完全可以就此住手。

绍兴十年(1140年),在金国败盟之后,宋军取得了空前的胜利,这标志着金强宋弱的形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点连向来畏敌如虎的宋高宗赵构也看得清清楚楚。如绍兴十一年(1141)初金兵再犯淮西时,宋高宗赵构就认为:『中外议论纷然,以敌逼江为忧,殊不知今日之势与建炎不同。建炎之间,我军皆退保江南。杜充书生,遣偏将轻与敌战,故敌得乘间猖撅。今韩世忠屯淮东,刘锜屯淮西,岳飞屯上流,张俊方自建康进兵,前渡江窥敌,则我兵皆乘其后。今虚镇江一路,以檄呼敌渡江,亦不敢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9)。

正因宋金对立的形势发生了这样的根本转变,赵宋政权偏安江南已经有十足的把握,解除诸大将兵权的时机也已成熟。所以,宋高宗赵构就把他这一心思告诉了秦桧,『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6)。秦桧为要替其金国主子女真贵族效劳,为要适应兀术“乃始讲和”的策略,更是『力主和议,恐诸将难制,欲尽收其兵权』(《宋史纪事本末》卷72《秦桧主和》)。因而,宋高宗的主意,正中秦桧的下怀。

于是,秦桧便积极地与他的党羽参知政事王次翁、给事中直学士院范同密谋。经过反覆的策划后,范同向秦桧献计说:把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都调入朝廷任枢密使和副使,明升其官职,实『罢其兵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0)。

王夫之《宋论》卷10说:『高宗之为计也,以解兵权而急于和;而桧之为计也,则以欲坚和议而必解诸将之兵,交相用而曲相成』。降金和解除大将们的兵柄,成了宋高宗和秦桧的当务之急;而岳飞在这两个问题上,都成了首当其冲的人物。

当然,仅仅从对金国妥协求和以及解除大将兵权这两个问题着眼,岳飞也可以仅仅罢官赋闲,得到与韩世忠一样的善终结局。

毕竟,岳飞当时已经被解除了兵权,后来被罢官,又脱离军队,不可能再对宋高宗和秦桧的卖国求和政策构成阻碍,更不可能威胁南宋皇权。

况且,威名远播的抗金名将岳飞曾经是南宋的重要军事支柱,金人十分畏惧他。被扣押在金国的宋使洪皓曾经在给南宋朝廷的密信中写道:『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

早在绍兴八年(1138年)年底,宋金达成第一次和议。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半,到了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上旬,金国统帅完颜兀术(宗弼)就突然撕毁和约,大举攻宋,宋高宗当时无奈地说:『夷狄之人,不知信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5)。所以,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第二次达成议和之后,金人会不会很快变卦,还是一个未知数。

很显然,假如南宋留着岳飞不杀,即使暂时不用岳飞,而只是让他呆在家里赋闲,或者把他软禁起来,也可以在无形中震慑那些贪婪狡诈、反复无常的金国女真统治者,使金人不敢轻易违约败盟。

但是,有两件事却直接导致了岳飞的遇害!

岳家军在绍兴十年(公元1140)七月颍昌大战时,重创金军,并杀死金国统帅完颜兀术(宗弼)女婿,即金军中的夏姓统军使、金吾卫上将军,而与金国统帅完颜兀术(宗弼)结下深仇。

况且,岳飞不仅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而且善于带兵、练兵。岳飞带出的军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巨大的战斗力,堪称无不“以一当十”。尤其是岳飞曾经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能够在野战中与金国倚为支柱的女真骑兵争雄较长。并且,在南宋初年的诸大将中,只有岳飞是进攻型的将帅。南宋的其他将领中,吴玠、刘锜是防御型的将帅,守则有余,攻则不足。韩世忠的抗金意志很坚定,但是军事成就不仅比不上岳飞,而且也不及吴玠、刘锜。而刘光世、张俊等人其实都是些养尊处优、贪图享乐、畏敌怯战的庸将懦夫,主要靠着与皇帝关系亲近、会奉承且资历老而忝为大帅。此外,岳飞抗金意志十分坚定,向来主张积极备战进攻,反对消极防守。岳飞提出了“连结河朔”的高明军事策略,还坚持“以仁为本”的军事观,向来治军严明,是宋朝最得军心和民心的将帅。

在南宋初年,具备光复失地的决心和能力的宋军统帅,惟有岳飞一人。所以,岳飞的存在对金国具有很大的潜在威胁,金国当权者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安。

当时执掌金国军政大权的金国都元帅完颜兀术(宗弼)提出了以杀害岳飞作为宋金议和的条件,这是由于金人深知,岳飞能征善战、威名远播、功高望重,并且还是进攻型的将帅,不仅向来抗金意志坚定,而且还具备光复失地能力。岳飞即使被南宋朝廷罢官免职,也犹如『猛虎在山』,『飞虽不掌兵,亦足以强国』。这对于兵老气衰的金国来说,仍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威胁。

兀术的密信,就像给秦桧下了一道不可违抗的圣旨,秦桧当然会千方百计地去执行。

还有一件事不容忽视。即早在公元1127年发生的靖康之变中,宋高宗赵构的亲生母亲韦贤妃也被金人掳到北方,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宋金议和之时,韦贤妃还被扣留在金国。宋高宗赵构即位后,母子情深,十分挂念自己的亲生母亲韦贤妃。宋高宗赵构曾经对大臣们说:『宣和皇后(指韦贤妃)春秋高,朕思之不遑宁处,屈己请和,正为此耳』(《宋史》卷243《韦贤妃传》)。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月十三日,岳飞下狱。当岳飞被投进冤狱时,宋金议和的书信、使者往来十分频繁,双方秘密地就宋金两国再次议和之事进行讨价还价。

金人提出了条件,要想议和,要想让宋高宗亲生母亲韦太后回归南宋,除了割地称臣纳贡之外,南宋还必须杀掉岳飞。于是宋高宗不但要解除岳飞的兵权,而且还下决心谋杀岳飞。

很显然,宋高宗赵构为了对金媾和成功以迎回亲生母亲韦太后,加之对岳飞的忌恨,故在秦桧的怂恿下,必须下决心杀害岳飞。这才是导致岳飞遇害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