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一生无法化解的纠结

来源:历史大学堂

“1127年5月,在“靖康之变”中侥幸成为漏网之鱼的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南宋政权,时年赵构21岁。 金兵探知这一消息,遂于1127年秋大举攻宋,那时的赵构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路逃奔若飞。《宋史·高宗本纪》记载,赵构听到金兵南侵…”

一、不可告人的“恐金症”

1127年5月,在“靖康之变”中侥幸成为漏网之鱼的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南宋政权,时年赵构21岁。

金兵探知这一消息,遂于1127年秋大举攻宋,那时的赵构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路逃奔若飞。《宋史·高宗本纪》记载,赵构听到金兵南侵,急忙将朝廷迁到扬州。1129年2月,金兵奇袭扬州,正在后宫寻欢作乐的赵构,慌忙出城逃跑。他经镇江府逃到瓜洲,再渡江南逃,经过常州、平江府、吴江县、秀州、崇德县,最后才在杭州安置下来。但金兵依然在后紧追不舍,赵构又离开杭州狂逃,先后来到常州、江宁府、浙西、镇江府、平江府,又逃到浙东等地,经越州、钱清镇、明州、定海县、昌国县,到达温州、台州。而金兵也是日夜不停地在后穷追猛打,赵构眼见在陆地无法躲过金兵的追赶,急忙登船入海,在温州沿海飘荡了4个月。1130年4月,获悉金兵北撤,赵构才从温州经明州回到越州。1132年,赵构又迁都杭州,至此,南宋政府方才站稳了脚跟。

从宋高宗登基称帝后的几年间,他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期间受到过无数次惊吓,尤其是在扬州听到金兵来临的消息时,由于惊吓过度,竟然失去了生育能力。宋高宗唯一的亲生儿子,也在流亡过程中夭折。那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日子,让宋高宗一生一世都难忘记,想起来就后脊背发冷。这种“恐金症”,自然不敢在朝堂之上明言,只能悄悄地藏在心里,成为难言之隐。《朱子语类》记载道,直到1163年,也即宋高宗禅位给宋孝宗的第二年,南宋军队被金兵打败,消息传来,当时已57岁、作为太上皇的宋高宗“日雇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备担索”,随时准备逃命。那时距离南宋建立已经几十年过去了,但宋高宗依旧如此害怕,心有余悸,真正是被金兵吓破了胆。谈金色变,成为宋高宗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二、无法言表的“钦宗纠结”

宋高宗心中还有一个无法明说的纠结,那就是被金兵掳走的其兄宋钦宗。宋高宗称帝时,宋钦宗不过28岁,正当壮年。宋高宗虽然表面上要“迎还徽、钦二帝”,但他心里十分清楚,一旦宋钦宗回来,宋高宗将面对一个烫手的洋芋,不好处置。万一惹急金朝,金朝为了瓦解南宋,立宋钦宗为宋朝傀儡皇帝,那样,势必使南宋臣民分心,到那时,宋高宗的皇位也岌岌可危。基于此,宋高宗权衡再三,想出了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一味求和,维持现状,偏安一隅。

宋高宗心中的“钦宗纠结”,就是在与金人议和时,也暴露无遗。绍兴和议时,金人派遣使者前来,宋高宗道:“今立誓言,当明言归我太后”、“太后果还,自当谨守誓约。”宋高宗只要求将生父宋徽宗的灵柩与生母韦太后接回,只字不提宋钦宗。韦太后归来时,宋钦宗哭着对韦太后说,他若回去,只当一位太乙宫主即可,但宋高宗依旧不理不睬。绍兴和议后,金人册封赵构为皇帝,也算是金人给赵构的一个承诺。1143年,也即宋高宗母亲韦太后归国的第二年,金人就“有归钦宗及诸王、后妃意”,但宋高宗始终没有积极回应,致使包括宋钦宗在内的北掳的北宋宗室全部死于异国他乡。值得一提的是,宋高宗的妻女当时也一同被掳往北方,但宋高宗始终没有提及寻找或迎还之事,其中的隐情已不得而知。

三、难以启齿的猜忌与防范

宋高宗深知,南宋初建,国力弱小,财力匮乏,灭金谈何容易,再加上“恐金症”与宋钦宗的纠结,于是他量身定制了安内和外,维持现状的治国战略,但又不能过于明言,否则会被认为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为实现自己的战略决策,宋高宗便在文武大臣中施展拉拢、平衡、猜忌、排挤、打压之事。宋高宗对待文臣武将,往往口是心非,嘴上一套,心里一套,软弱中隐藏着强硬,微笑中透露着凶光。很多时候,宋高宗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真正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和议和策略的时候,他就会采取断然措施,毫不留情。

譬如对于抗金名将岳飞,他一方面极力拉拢,目的只是保住南宋的半壁江山。《宋史·岳飞传》记载道,宋高宗曾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给岳飞,还对岳飞说:“中兴之事,一以委卿”。但另一方面,因为岳飞屡屡提出主动进攻,要“迎还徽、钦二帝”,这正戳痛了宋高宗敏感的神经。有一次,宋高宗当面答应将淮西军划拨给岳飞指挥,但又害怕岳飞拥兵自重,因此又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岳飞一气之下,以为母守孝为借口,擅自离开鄂州军营,上了庐山赌气,引起了宋高宗的极度不满,他引用宋太祖的话严厉警告岳飞:“犯吾法者,唯吾剑耳”;还有一次,岳飞竟然建议宋高宗早立太子,这让没有亲生儿子的宋高宗十分反感,对岳飞呵斥道:“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更重要的是,岳飞坚定地反对宋高宗制定的议和大战略,成为议和之路上的绊脚石,不得不让宋高宗痛下杀手。

对丞相秦桧,宋高宗表面上也是极力赞赏,《宋史·秦桧传》记载道,宋高宗“初奇桧,继恶桧,后爱桧,晚复畏桧。”宋高宗曾夸赞秦桧说:“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并亲书“一德阁天”匾额赠给秦桧,但暗地里却对秦桧防范有加。绍兴二年八月,当听到秦桧拉党结派时,宋高宗果断罢免其丞相职务。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宋高宗曾对大臣说:“此乃秦桧任意所为,不欲朕知天下事耳”,矛头直指秦桧。《宋史·秦桧传》记载,秦桧病重时,宋高宗亲临秦桧府邸探视,秦桧儿子秦熺乘机“奏请代居相位者”,但宋高宗绝不糊涂,回应道:“此事卿不当与”,直接拒绝了秦熺想要继任丞相的愿望。第二日,宋高宗便将秦桧、秦熺父子免官,其党羽纷纷被贬或被罢职,当晚,66岁的秦桧一命呜呼。《朱子语类》中还说,秦桧死后,宋高宗对其心腹大臣说,“朕今日始免得膝裤中带匕首”,意思是宋高宗经常身藏匕首以防范秦桧,尽管里面有夸大其词、推卸责任的成分,但足可看出他对秦桧的不信任。

由此可见,岳飞也好,秦桧也罢,都是宋高宗求和大棋局上的几颗棋子而已。

四、不能明说的禅位原因

1161年,对于宋高宗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那年有两件事,让他悲喜交加。第一件事是宋钦宗之死。早在1156年6月,57岁的宋钦宗就病死在金朝,但直到1161年,宋钦宗的死讯才传到南宋。宋高宗得知消息后,表面上悲痛不已,实质上乐在心中,他心中最大的纠结终于化解,从此一身轻松;第二件事是金兵南侵。1161年,金朝完颜亮政变夺权后,随即发动了对南宋的进攻,此役宣告让宋金之间维持了20年和平的“绍兴和议”作废,这对一直主张和议、为和议付出毕生心血的宋高宗打击颇大,彻底击碎了宋高宗凭一纸和议就可高枕无忧的美梦。1162年5月,宋高宗提出禅位,宰相劝道:“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之”,但宋高宗置之不理,毅然以“老且病,久欲闲退”为由禅位。1162年6月,时年56岁的宋高宗正式下诏退位,由养子宋孝宗继位。禅位时,宋高宗对大臣们说:“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赖卿等掩覆。”可见,他对自己当皇帝以来的所作所为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

宋孝宗继位后,立即对岳飞冤案进行平反昭雪,此举得到了当时已经退居太上皇的宋高宗的默许。宋高宗心中比谁都明白,岳飞的确是冤枉而死的。在平反岳飞一案中,宋孝宗在诏书中就有“太上皇念之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等语,显然是受到了宋高宗的支持。

看来,无论心中有多少纠结,宋高宗至始至终都是一个明白人。1187年,当了25年太上皇的宋高宗带着他一生所有的纠结离开了人世,时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