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钟表的始祖——烟台北极星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机械座钟的一个重量级元老品牌-北极星。可能90后00后等,对于机械座钟挂钟的概念不是很强,80后往前,估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挂钟、座钟、闹钟,尤其是60后、70后,家里或多或少都有过挂钟、座钟,而且还是带语录的。

1915年7月,德顺兴五金行经理李东山出资在烟台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机械造钟企业,宝时造钟厂。聘修表名师唐志成任厂长兼技师。建厂初期,共有自制和从德国购置的以电力为原动力的机械设备83台,主要从德商在烟台开办的盎斯洋行购进钟机零件,组装出售。同时开始研制自己的座、挂钟,这期间,经理李东山曾三次去日本大阪,观摩学习造钟技术。经过近三年的苦心研制,终于1918年初试制成功第一批座挂钟,注册商标“寶”字。宝时造钟厂的创办和“寶”字钟诞生,标志着我国造钟业由作坊式的手工生产,进入机械化的大生产的新阶段。

“寶”字牌座、挂钟一问世,就面临着与泊来时钟的激烈竞争。当时,各种外国时钟充斥市场,其中尤以日产马球牌时钟占有优势。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胶东半岛与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在这种背景下,势单力弱的“寶”字牌座、挂钟要与日产马球牌时钟竞争,可谓以卵击石。但宝时造钟厂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以华美的外观,低廉的价格和高精度赢得用户。1920年宝时造钟厂实现了钟机自制。1923年以后,产品除在山东境内销售外,还销往天津和东北的部分地区。1926年产量达4.5万只。1927年3月,烟台第二家造钟企业永康造钟无限公司建立,拥有购自德国和美国的各类设备74台,产品商标“永”字、“KY”。

1928年由学生和工人发起的抵制日货运动席卷全国。藉此时机,“寶”字牌座、挂钟以其质优价廉和“永远保修”的独特维修方式,终于将日本马球牌时钟和西洋钟挤出东北市场。当年永康造钟无限公司生产座、挂钟10600台,产品主要销往华东、华南地区和新加坡、菲律宾、越南等国家。1931年初,宝时造钟厂与德顺兴五金行合并,企业更名为德顺兴造钟厂,职工达240人,年产时钟5.5万只;永康造钟无限公司职工增加到190人,年产时钟4.3万只。

三十年代是烟台市钟表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继宝时和永康之后,1931年1月盛利造钟厂开业,李汉臣任经理,商标“盛”字;1932年6月,永业造钟厂开业,经理赵智信,商标“業”字;1933年4月,慈业造钟厂开业,经理王树慈,商标“慈”字。短短的几年时间,烟台的造钟企业就发展到5家,至1934年底,从业职工已达1050人,其中管理人员44人,拥有各种机器设备290余台,年产钟表16万只。产品除在全国主要城市销售外,还销往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南洋群岛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烟台被誉为中国的“钟表城”和“东方瑞士”。1934年秋,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到德顺兴造钟厂和永业造钟厂参观时,赋诗赞誉“无论钟,无论表,大家都说外国的物件好。到烟台,看钟表,装置既辉煌,机件又灵巧。谁说国货没有洋货好?!”1937年初,烟台第六家造钟厂仁昌造钟厂开业,经理陈歧鸣,商标“八卦”。

但是好景不长,1937年7月,日军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侵华战争,所经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颠沛流离,生死未卜,社会购买力迅速下降,加上日军的严密封锁,东北、华北等主要销售市场日渐萎缩,烟台造钟工业受到沉重的打击,各厂家大幅度裁员,半数以上的工人被解雇。1938年2月,日军侵占烟台后,既对觊觎已久的德顺兴造钟厂进行要挟,企图以合股经营为名掠为己有。在遭到李东山的婉言谢绝后,日军恼羞成怒,罗织罪名,绑架其子李殿章,严刑拷打,迫其就范。李东山只好与日本人另外开了一个华兴商行,日本人只挂名不出资,坐收渔利。在这同时,其它几家造钟厂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勒索。1939年钟表行业赖以进口原材料的德办盎斯洋行撤走后,钟表原材料供应不上,产品、产量再度下降。在日本侵略者的践踏下,享誉海内外的烟台钟表工业从此一蹶不振,至1945年烟台第一次解放时,除德顺兴和永康两家企业还在苦苦支撑外,其余几家造钟厂或歇业、或转产,造钟工人仅剩百余人。

1945年8月,日军投降,烟台成为八路军从日寇手中接管的第一座沿海城市。由于缺乏城市工作经验,同年底,部分工人在市各救会的的带领下,仿照农村土改的方式,没收了永康公司的机器设备,将钟机零件分给工人,解散回家。不久市委遵照党的城市工作政策,迅速纠正了这个错误,并发放贷款救助。至1947年6月,造钟工人已恢复到186人。1947年10月,国民党军队霸占烟台,抓兵派差,敲诈勒索,造钟工业再遭洗劫,到1948年10月,烟台第二次解放时,只有职工89名。

自1935年开始,由烟台钟表行业分离出来的技术骨干,先后在沈阳开办了新明造钟厂;在丹东开办了大陆造钟厂;在天津开办了北洋造钟厂和华威造钟厂;去青岛开办了福祥造钟厂、时辰造钟厂;在上海开办了忠众造钟厂、时民造钟厂、大光明造钟厂;在北京开办了长城造钟厂。这些企业的开办对传播造钟技术,促进我国钟表工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连年战乱,通货膨胀,其中多数厂家没有保存下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也只剩二、三家。

1948年10月,烟台第二次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扶植民族工商业,烟台造钟工业得以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49年生产钟表3600只,1953年增加到3.9万只,同年8月,钟表产品由中国百货公司烟台分公司包销,从此,钟表生产纳入国家计划。1954年,在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德顺兴、新德、永业三家造钟厂先后实行了公私合营,年底职工达298人,年产钟表6.9万只,为1949年的19.3倍。1956年5月,为了进一步协调生产,提高产品产量、质量,三家造钟厂合并,成立了公私合营烟台造钟厂,产品使用“寶”字牌商标。1960年1月,开始使用“北极星”商标,当年职工923人,生产钟表49.2万只。1962年,公私合营烟台造钟厂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经济性质转为国营,企业更名为山东烟台钟表厂,共有职工989人,年产量40.68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