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者张梦实:影响二战走向,抓父亲入狱,陪溥仪在苏联坐牢5年
来源:历史通宝
张梦实
革命时期,红色特工张梦实一直是一个“特殊”的人物。
他出身于汉奸之家,却走上了红色革命的道路;他向往爱情的自由,于是娶了一名丫鬟为妻;亲手将父亲抓进监狱,陪伴溥仪坐牢,影响二战历史走向的功臣之一。张梦实的一生,可以说是波澜壮阔。
少年志向,“弃暗投明”
20世纪20、30年代,张作霖是军阀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张作霖的结义兄弟张景惠,便是其左膀右臂,二人并肩作战,在奉军内部几乎只手遮天。
张景惠,就是张梦实的父亲。也正因为父亲的权势,张梦实的童年几乎衣食无忧。
张景惠与张梦实
1922年,张梦实出生,那时的张景惠已经是51岁的高龄,老来得子的喜悦让张景惠对张梦实更加宠爱。
张梦实是张景惠的第二个儿子,因为大哥生病,张梦实便成为了张家唯一的希望。
张梦实童年时期,张家几乎达到鼎盛,佣人、丫鬟无数,门客络绎不绝。张梦实从小在众人的呵护之下长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直到9岁才开始学会提裤子。年少时的张梦实无忧无虑,父亲便是他最为崇敬的人。
起初张景惠与张梦实的关系极好,在张梦实的眼中,父亲是一个“慈祥”的人,从不拘泥于外部礼俗,家中佣人,都可以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头”。然而在张梦实9岁的那一年,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破东北之门,国内一直有着两种不一样的声音:抗日与保全自己,争权。自1928年张作霖身死之后,张景惠所管理的东北特区一直十分复杂。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北更是暗潮涌动。
有人规劝张景惠抗日,有人希望他利用日本与中国的矛盾,不战而胜,入主东北。国仇家恨、个人得失,张景惠一时之间也陷入矛盾之中。
那年的张梦实对所有的一切并不知情,唯一的记忆便是父亲的“焦灼”,正如张梦实后来回忆的那样:“他说,看看再说吧,他就说了这么一句。”
遗憾的是,张景惠最终还是做出了错误的决定。1932年,为了加强对东北的控制,日本人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由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管理,不久后,日本力邀张景惠,自此,他成为了伪满洲国总理大臣,东北的“二号人物”。
张景惠
张景惠成为了卖国求荣的汉奸,作为汉奸儿子的张梦实,生活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张梦实忍受着同学们的指指点点,顶着“汉奸之子”的头衔,内心苦闷不已。
张梦实曾经多次劝告父亲,换来的却只是他的责骂。渐渐地,从前关系亲密的父子俩渐行渐远。
1935年,张梦实无法忍受父亲的汉奸身份,愤然离家出走。张景惠得知此事,即刻派人搜寻,最终在中朝边境将张梦实抓回,将其“软禁”。
正当张梦实迷茫之际,一个人的出现坚定了他的人生方向,那便是张绍维,张梦实的堂兄。
张绍维年长张梦实6岁,自小留学日本,是典型的进步青年。在得知张梦实在国内的遭遇时,张绍维便给张梦实写信,邀请他前往日本学习,接受新思想的洗礼。
从左至右:张梦实的母亲、父亲、张梦实、张梦实的堂兄
起初张景惠并不同意张梦实孤身一人前往日本,张梦实斗争无果,只能以绝食相威胁。万般无奈之下,张景惠只能同意张梦实的留日请求。
1940年,张梦实前往日本,自此开启新的生活。他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在堂兄的影响下,张梦实开始阅读大量的马列著作,对红色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后来,张梦实得知堂兄是“新知识研究会”的成员,便对这一组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这个所谓的“新知识研究会”,便是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情报组织。就这样,张梦实加入“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开始参与共产主义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张梦实与从前的家庭彻底决裂。
1941年,张梦实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求他尽快查明日军的作战计划。原来,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已经攻入苏联。作为德国的同盟,日本的态度是苏联制定下一步作战方案的依据。
尽管按照规定,日本不会入侵苏联,斯大林却对此惴惴不安,将大量的兵力安插在远东地区,苏联则兵力薄弱,形势已然岌岌可危。
张景惠是日本在中国的代理人,自然也对日本下一步的动向了如指掌。在接到上级命令后,张梦实偷偷潜入张景惠的书房,翻看了涉及日军的机密文件,确定了日军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后来,张梦实向上级报告:日军下一个进攻目标并非苏联。
张梦实提供的消息被紧急送往苏联,一周后,斯大林将远东的苏联军队调集到欧洲,成功击退敌军,守住了莫斯科。
此后,张梦实一直利用自己的身份,多次搜集伪满洲国的重要情报,为我党的地下潜伏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理力争,恋爱自由
事业上春风得意的张梦实,在感情生活上却遇到了一些困难。1942年,20岁的张梦实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母亲便自作主张为他选择了门当户对的妻子,却未预料到张梦实言辞拒绝。
原来,早在4年之前,张梦实就已经心有所属。
1938年,张梦实父亲的贴身丫鬟即将出嫁,张家便从外面新买了一个丫鬟:大俊。大俊心细如发,将张梦实及父亲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起初对于张梦实来说,大俊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丫鬟,而他第一次对大俊另眼相待,始于一场责骂。
张梦实同往常一样给父亲请安时,看到一向备受宠爱的大俊被母亲罚跪在地上,母亲厉声斥责,问大俊:“是不是错了?”大俊始终沉默不语,尽管已经被鸡毛掸子打得遍体鳞伤,她却始终不愿意松口。
张梦实于心不忍,便在旁边小心提醒:“说一声错了,太太就不会惩罚你了。”令张梦实意外的是,大俊始终咬紧牙关,不肯认错。
那是第一次,张梦实的内心受到了触动。张家丫鬟甚多,犯错误的更是不在少数,不论有错与否,最先的反应一定是认罪。
大俊的行为让张梦实开始自我反思:面对父亲以及其他长辈的逼迫时,为何没有反抗的勇气?从那时开始,张梦实便将目光倾注在大俊的身上。后来张梦实发现,大俊不仅固执倔强,还十分有上进心。
因为生活凄苦,大俊并未受过良好的教育。张梦实得知此事,便主动承担起教授她知识的任务,在张梦实的帮助下,大俊学会了写字、绘画,二人之间的感情也愈加深厚,不久后便坠入爱河。
张梦实的母亲显然意识到了他们的“不对劲”,两个人的身份天差地别,张梦实的母亲不同意二人的亲事,将大俊赶出家门。
张梦实与母亲大吵一架,却也无法留下大俊。后来,考虑到大俊的对知识的渴望,他便将其送往长春读书,每天省吃俭用,将自己的生活费邮寄给大俊。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俊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得知大俊计划前往东北助产士学校读书后,“应该找一个地方学一门技术,我自己养活我自己。”大俊如是说。
张梦实内心深受触动。他自觉不能如此碌碌无为,便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大俊的激励,少年的梦想,堂哥的帮助,都成为张梦实踏上日本求学的勇气源泉。
前往日本之前,张梦实与大俊依依惜别,张梦实向大俊承诺,自己一定会回来,而大俊需要做的,就是等他回来。
前往日本后,张梦实的生活繁忙,革命形势艰难,却始终无法放下对大俊的牵挂。张梦实经常与大俊通信,也正是在那时,张梦实为大俊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徐明,意为徐光明。纵使二人相隔万里,感情却始终未曾改变。
1942年,张梦实回国探亲,母亲为他安排了婚事。迫于无奈,张梦实只能将自己与徐明的感情和盘托出,强调自己非徐明不娶。
张梦实的母亲听闻此事勃然大怒,坚决反对二人的婚事。为了斩断二人的情缘,张梦实的母亲放出狠话:“根本不行,你不用想,我不行,你父亲也不行。”
万般无奈之下,张梦实只能先行攻克父亲的难关。令张梦实意外的是,在得知自己与徐明感情后,张景惠并未表现出强烈的反对。张景惠深知自己儿子的倔强,加之自己妻妾成群,便同意了二人的婚事。
母亲自知已经无法阻止,决定“以退为进”。她建议张梦实迎娶她中意的女子,至于徐明,做一个妾室已经足矣。张梦实坚决反对,对父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成功抱得美人归。
1943年,在张景惠的安排下,张梦实与徐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二人跨越身份与阶级的“自由恋爱”,一时间沦为美谈。
婚后二人一直相敬如宾,对于自己地下潜伏者的身份,张梦实一直隐瞒,就连自己的妻子也并不知晓。
后来,张梦实正式从日本回国,担任张景惠的秘书,开始了自己在国内的潜伏之路。
任务执行,险象环生
张梦实利用自己“总理”儿子的身份,将大量的我党地下情报人员安插在伪满洲国的内部。张景惠从日本处接收的第一手资料,张梦实也源源不断地向我党输送。也正因如此,我党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日本的动向。
与此同时,在张景惠的帮助下,张梦实成功打入伪满洲国的上层社会,认识了众多政界、商界著名人士,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
张梦实将情报用米汤写在张景惠照片的背后,我党得到照片后,只要用红药水便可以让信息显现。
没有人想到,大量足够给日军致命一击的信息,竟然由满洲国总理的儿子亲自传递。
与此同时,张梦实还承担起帮助党中央筹措经费的任务。抗日战争进入关键时期,党中央财政困难,张梦实四处奔走筹措资金,果真发现了一个好机会。
那时商人李双振买下了一个日本企业,计划独立经营。在东北建厂必须征求伪满洲国的同意,是以,李双振便寻求张梦实的帮助。
张梦实思索一番,决定入股。经组织上安排,张梦实成为工厂社长,他以职务之便,成功拿到了工厂的所有合法手续。
工厂正式投入运营后,张梦实每个月的工资为1500伪币,他保留了一小部分用以生活,其余的收入全部上交党组织,以解燃眉之急。
抗日战争后期,通货膨胀严重,市面上售卖的物资价格极高。张梦实同我党成员一起,将工厂制造的纸张运送到黑市上出售,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利润。有了张梦实提供的经费支撑,我党资金短缺的状况也得到了缓解。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轰然倒塌。梦实这个名字,便是张梦实新的开始,意为“梦想实现”。
张梦实原本认为自己即将回归组织,心中万分期待,却再一次接到了组织上的任务:继续潜伏。是以,张梦实一直留在张景惠的身边,继续搜集情报。
与此同时,国民党与东北地区的重要人士暗中勾结,试图对抗苏联军队与中国共产党。张梦实与苏联军队取得联系,向他们提供情报。
苏联对此表示怀疑,张梦实自信地说道:“我自愿为苏军提供情报,如不属实,愿意接受军法惩处枪毙。”在张梦实的帮助下,苏联军队处理东北遗留问题,可谓易如反掌。
日军逃离后,张景惠以及其他的伪满洲国重要人物恐惧不已,计划逃跑。张梦实紧急将这一消息传给苏联,苏联迅速派兵将一众人逮捕。8月30日,张梦实随其他的伪满洲国高层一同被关押在苏联的监狱。
张景惠
苏联长驱直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将溥仪、张景惠等人逮捕,张梦实便是头号功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梦实亲手将父亲抓进监狱。
日后回忆起此事,张梦实依旧十分矛盾,正如他所说:“一个是父亲,一个家国大义,我的父亲是汉奸,应该受到人民的审判,而不是逍遥法外。”
张梦实也没想到会被苏军安排一同前往,走时匆忙身不由己,家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向。
自此,张梦实在苏联监狱中陪伴着溥仪,度过了整整5年的时间。
张梦实在苏联服刑期间,徐明孤身一人抚养两个孩子,承担着极大的压力。在不知情之人的眼中,徐明是“汉奸”的女人,也正因如此,徐明与孩子一直都承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恶意。为了养活自己和孩子,徐明当过保姆,摆过地摊,几乎受尽苦楚。
众人也曾经劝告徐明,张梦实永远不会回来,不如改嫁,过新的生活。徐明只是摇摇头,她始终坚信:张梦实总会回来。日复一日的盼望中,徐明终于等来了光明。
1950年,中国国内环境趋于稳定,苏联便将曾经的伪满洲国战犯交还给中国。为战犯撰写遣返简历时,张梦实公开身份:自己就是红色特工。
得知即将回到中国,张梦实欣喜不已。至于皇帝溥仪,则陷入无尽的恐惧之中。因为身份特殊,张梦实与其他的200名战犯先行回到中国。
不久后溥仪听闻传言,先行回国的200人已经全部被杀。溥仪自觉必死无疑,一直十分抗拒回到中国。被押送到沈阳东北公安部,见到张梦实后,溥仪则更加震惊。
溥仪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这样说道:
小张的出现,使犯人们都活跃起来。“死不了了”,这个思想一在脑际出现,我的眼泪也就如同潮水一般,汹涌而至。
多年来,张梦实一直对自己的身份严格保密,直到新中国成立,溥仪也并未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小张”,其实是我党的红色间谍。
张梦实回到中国后,成为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干部,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遗憾的是,提及自己的父亲,张梦实依旧心有愧疚。
1959年,张景惠去世,张梦实看到了父亲的档案。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感谢政府对自己的宽大,感谢政府给自己的子侄一条出路。”这里所说的子侄,其实就是儿子张梦实与他的堂兄张绍维。
有人曾经问张梦实:“你是否后悔,亲手将父亲送进大牢?”
张梦实说:“我确实充满了愧疚,然而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依旧会这样做,因为小家不如大家。”
2014年12月,张梦实于北京逝世,享年92岁。这位红色特工波澜壮阔的一生虽落下帷幕,他为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却成为时代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