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阵亡17174人 日关东军在东北的损失竟如此之少
文:朱世巍
以前谈到过,按日本陆军1933年8月的一份粗略概要介绍,在所谓“狭义的满洲事变”(即截止塘沽协定停战为止)期间,日本陆军共死伤6500人。这组数字显然不包括轻伤、重复负伤和海军的损失。
而且,在塘沽协定签署后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日军在华仍冲突不断,加上在东北清缴抗联武装等等,也有一定的伤亡。日本政府1936年11月的一份内部报告记载,截止1936年7月底,事变造成的损失已经增加到:战死2891人,战伤6694人。合计9585人。也就是说,自1933年7月至1936年7月,3年时间里,日军又至少伤亡了3000人。此后到七七事变爆发,显然还有一些损失。
1939年,日本陆军省一份文件谈到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日本人的“忠灵塔”,提供了“满洲事变”在“满洲”各地死亡的人数:旅顺地区77人、大连32人、辽阳465人、奉天728人、安东261人、新京(长春)923人,哈尔滨2234人,齐齐哈尔757人,承德901人。合计6378人。以上不包括牡丹江地区的死者。这批“忠灵塔”的建立时间基本都是1937年2月,只有承德是在1937年11月建立。而且承德的“忠灵塔”除了“满洲事变”死亡的901人外,还有“支那事变”的死者428人。因为没看到过碑文,所以不清楚具体如何界定。
值得一提的是,“忠灵塔”所列举的死者,并非只有单纯意义的战斗死亡者,还包括病死等非战斗死者。而且如前所述,日本所界定的“满洲事变”伤亡,并非只是在“满洲地区”。在上海、华北等地的伤亡也包括在内。比如第一次上海事变战死的769人,以及1933年所谓“关内作战”在华北境内战死的163人,也包括在“满洲事变”损失中。
综上所述,日本所统计的“满洲事件”的阶段性伤亡是:(战斗损失)1931年9月18日至1933年6月,死伤约6500人;(战斗损失)1931年9月18日至1936年7月,战死2891人,战伤6694人。合计9585人;(战斗死亡和非战斗死亡)1931年9月18日至1937年2月,死者7000人以上。
但以上数字仍不完全。一般认为,靖国神社的供奉数字是最全的,显示“满洲事变”的日本人死者共有17174人。当然,靖国神社包括了战死、战伤死和病死者,还包括为日军提供帮助和服务的非军事人员。而且,据说自“满洲事变”爆发,日本国内因公务而罹患伤病死亡的军职以及文职人员,也可入靖国神社。加上这部分人数,则总数肯定会更可观。但具体如何还不能定论。
而且这17174人究竟有多少是战死,多少是病死,也依然不清楚。只知道其中陆军人员有6050人(可能不包括所谓“内陆”死亡者),而战死者可能在3000人以上。所谓“广义的满洲事变”,自1931年9月18日至1937年7月,为时近6年。以17174人计算,则每年死286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