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花园口决堤:真的挡住日军了吗?其真实作用如何?

一、黄河决堤的背景

继徐州会战之后,掘开黄河大堤的想法就一直在蒋介石的脑海中盘旋。

其实早在1935年,武汉行营参谋长晏勋甫就向蒋介石有过提议:中日开战后,日军肯定会沿平汉线夺取郑州,郑州失守,则日军西进南下都不成问题了,可以掘开黄河堤岸来阻击。

抗战时期的平汉线,是指北京到武汉的铁路,该线贯穿北京、石家庄、郑州及武汉四个省会城市,是重要的交通大动脉。日军占领这条铁路后,可从东北到武汉畅通无阻运送兵力及物资。抗战爆发后,平汉线东部的天津、山东、江苏、安徽、河北、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被日军占领,而这些区域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产地,日军将源源不断地补给粮食给南下的日军,国民政府偏安重庆都会成为问题。

那么掘开黄河大堤能不能把日军阻止在郑州以东?会有多大损失?一句话,掘开黄河大堤到底值不值

(黄河花园口)

军委会就此展开了讨论,蒋介石还亲自去黄河大堤视察。1938年6月1日深夜,蒋终于批准第一战区炸开黄河堤坝的动议。

水利专家建议在河南中牟县赵口开挖,一是日军集结在中牟和下游附近,二是此处决堤,可使黄河流经以前的河道,从安徽注入淮河,损失相对较小。

但专家还说明了一个情况,黄河决堤后,豫东南的百姓首先遭灾,包括安徽、江苏等地加起来,受灾人群将超过800万,财产损失多少无法计算。

二、正式开挖

6月5日凌晨,负责开挖的第20集团军的一个团挥汗如雨地干了一夜。中午想用炸药把口子开大一点,不想塌方的土石把原来的口子又堵住了,上千人白干了一夜。

蒋介石非常着急,电话催促20集团军司令商震:土肥原已经打到开封了,我6月9日上午再给你打电话。

显然,蒋只给他三天时间。

商震也急了,让军长刘和鼎亲自带一个团去赵口继续挖。感觉不放心,又让新8师师长蒋在珍带一个团去协助。但赵口堤坝纹丝不动!

(1938年6月,花园口开挖堤坝的场景)

团长熊先煜提议,不如到他的防区花园口去挖。理由是,花园口关帝庙附近正是黄河的拐弯处,这里的堤坝受到河水的压力更大,挖的时候容易冲垮。经过勘察后,大家统一了意见。

水利专家张国宏仰天长叹道:“弱国的无奈之举啊!”

团长熊先煜及随行诸人纷纷跪下,清泪长流。作为军人,他们感觉无奈和耻辱,更明白这会给几个省的百姓带来怎样的灭顶之灾。

随后,新8师战士与附近的民工近3000人纯人工挖掘,从6月7日到9日早8点,口子终于撕开。

(1946年6月黄河花园口,封堵前的堤口)

6月9日9时许,黄河水从缺口后奔涌而下,虽然下游村庄已经提前疏散,但更远的村落呢?没人知道。

熊先煜团长内心极为复杂,他建议并亲自指挥挖开了黄河大堤,是英雄,还是罪人?

那么,花园口决堤到底有没有作用?

三、花园口决堤的作用

日本军部确实有计划沿平汉线进军武汉。但这样的话,就要从程潜的第一战区正面进击,背后还要防备李宗仁第五战区的部队,这样动用的兵力太多,日本人犹豫了。所以,在花园口决堤前,日军已经放弃了走平汉线的打算。

(艰难行进的日军)

他们的新计划是,主力沿大别山北麓进击,辅助部队沿长江两岸进兵。但花园口决堤后,淮河水暴涨,走大别山的主力部队补给会变得很困难,只好改为主攻方向为长江两岸。长江两岸地形复杂,部队行进缓慢,推迟了武汉陷落的时间。

但汹涌的黄河水使已经攻下中牟县的土肥原第14师团狼狈不堪,日军第16师团更惨,整个师团的辎重寸步难行,士兵补给尽毁,只能靠空投,600米的黄泛区,该师团用了20多天才完全走出来。

(艰难行进的日军)

花园口决堤后,形成一道巨大的屏障,使日军在新黄河以东无法过河,这样一直到抗战即将结束的1944年。不仅郑州、洛阳和中原大部分地区没被日军占领,陕西也因此得以保全。否则,一旦郑州陷落,日军极有可能进逼陕西,湖北再不保的话,重庆也必势同危卵,被日军合围。从这点来看,花园口决堤还是有它的实际意义的。

(花园口决堤后形成的黄泛区)

四、损失及复堤

但黄河决堤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黄泛区豫、皖、苏三省44个县被洪水涉及,形成的黄泛区长400余公里,宽30~80公里,淹没耕地84万多公顷,受灾人口1250万,难民391万,黄泛区人口死亡89万。

1946年,中共两党经多次协商,历时一年零4个月,出工300余万人次,花费390多亿元,把花园口的缺口重新堵住,使黄河重归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