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乌克兰“旧纳粹”分子疯狂屠杀波兰人,纳粹德国看了都怕

1939年8月20日,身在柏林的“小胡子”强压对他心中的劣等民族斯拉夫人的鄙夷之情,给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发去一封急电,希望对方允许德方代表里宾特洛甫前往莫斯科就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进行谈判。

希特勒对于这次谈判的结果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苏联方面已经两次拒绝了他提出的谈判请求。但是这一次,由于之前的英法苏三国谈判破裂,斯大林爽快地答应了德国方面的谈判请求,因为他已经隐隐地感觉到,一场大战即将到来,而苏联除了自己谁也靠不住。

斯大林并不是真的相信希特勒,相反,他几乎百分之百确定纳粹德国在将来的某一天一定会进攻苏联,所以,他更加急迫第想在苏德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就是波兰。

于是,苏德两个大国替波兰安排好了命运:以波兰境内的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为界,西部被德国占领,东部被苏联占领。

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苏联军队也越过苏波边界,9月17日,苏德两军在布列斯特会师,波兰第二共和国亡国。

模糊的边境

发动战争总要找一个理由,而苏联为进攻波兰找的理由是:解放波兰境内长期受波兰政府压迫的乌克兰人。

这个理由虽然不太能站得住脚,但却道出了一些实情:在乌克兰与波兰边境地区,有大量在波兰政府中不受重视的乌克兰人。乌克兰长期处于沙俄治下,只有在10月革命后短暂建立国家,而后乌克兰的布尔什维克夺取了全国政权,并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国。

相比于乌克兰,波兰独立建国的历史要久远得多,但1795年,波兰被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三国瓜分殆尽,波兰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亡国。一战结束后,根据《凡尔赛合约》,波兰得以复国。

也就是说,在一战之后的那段时间里,刚刚建立的乌克兰和刚刚复国的波兰相遇,其边境划分带有很大的不合理和随意性,两国边境地区有大量多民族杂居现象,其中沃伦便是其中之一。

沃伦,位于现乌克兰西北部边境地区,此前波兰第二共和国在此建省。沃伦地区的居民中,乌克兰人最多,但由于该地区先前为波兰领土,故该地区的波兰人普遍社会地位较高,无论是官员等政治精英还是农场主等经济精英的占比,波兰人都多于乌克兰人。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相互叠加,让当地的乌克兰人普遍反感波兰人。

苏联人到来后,将富人的土地和财富分给穷人,由于富人以波兰人为主,这项政策实际上是帮助了社会地位较低的乌克兰人。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大举进攻苏联,沃伦地区再次落入纳粹德国手中。

纳粹军来到此处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当地的犹太人进行了清洗,虽然这次清洗并未针对乌克兰人和波兰人,但纳粹军队的做法无疑形成了示范效应,这些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乌克兰民族主义

“乌克兰”一词起源于斯拉夫语,本意是“偏远的地方”,12世纪至15世纪,乌克兰地区的诸侯们出于自谦,书信往来时常以“乌克兰”指代自己,久而久之,“乌克兰”一次变成了该地区的地名。

19世纪,乌克兰民族主义运动开始兴起,当时的乌克兰人大多身处奥地利治下,与波兰人杂居,但自那时起,波兰人的身份就普遍高于乌克兰人,乌克兰人想进入上层社会需要让自己融入波兰文化。这样的社会背景,刺激了乌克兰人建立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的愿望,于是,当时乌克兰的一些精英人士开始收集关于乌克兰的起源、习俗、语言等知识,为乌克兰的民族认同埋下了伏笔。

乌克兰人认为基辅罗斯被蒙古人攻占后,其国民分散各处,逐渐形成了大俄罗斯、小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三个民族,乌克兰即小俄罗斯。

基辅罗斯

形成了民族认同后,乌克兰人开始寻求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主张建立一个由乌克兰人组成的国家。

1917-1920年之间,趁着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和一战结束奥匈帝国和德国战败的机会,乌克兰境内出现了数个以乌克兰民族独立建国为述求的组织,但是这些组织都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最终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并入苏联,西部的少部分地区被波兰占领。

苏联时期,由于不合理的征粮政策导致大量乌克兰人被饿死,这导致了乌克兰民族运动再次兴起,一些乌克兰民族主义从杀苏联的征粮干部开始,逐渐演变成了直接组织武装与苏联对抗,但在苏联强大的武力下被镇压下去。

乌克兰大饥荒

1939年,苏联进攻波兰后,在波兰境内的乌克兰聚居区重新回到苏联的控制之下。

1941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并快速占领了乌克兰大部分领土,乌克兰又暂时处于纳粹德国的控制之下。

但是,纳粹德国对于乌克兰的控制未能长久,苏联很快组织了反攻,二者在乌克兰地区相互纠缠,谁也没有能力去管乌克兰民间事务了,而这就造成了乌克兰地区出现了明显的权力真空,而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者则找准时机迅速占领了这些权力真空,他们控制了当地的权力中枢,并在当地实行恐怖统治,这段时间里,种族灭绝惨案简直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而提到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者,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斯捷潘·班德拉。班德拉派班德拉于1909年出生于加利西亚,当时该地区还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

班德拉从小就受乌克兰极端主义思想影响,励志要以暴力手段建立一个乌克兰人统治的国家。一战后,随着加利西亚并入波兰,加利西亚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思想进一步走向极端,开始出现明显的“法西斯化”,他们认为为了建立乌克兰国,可是使用任何手段,而暴力手段尤其重要,为了达到目的,暴力手段的使用不受限制,暗杀、种族灭绝等受可以使用,要通过大量杀死乌克兰的“敌人”来让其他敌人害怕,从而在这种恐怖的作用下,允许他们建立的乌克兰国的存在。班德拉正是这种思想的坚定信徒。

1940年,德国入侵苏联前,班德拉就在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者当中拥有相当高的威望。在苏联统治时期,班德拉就组织起了一大批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分子进行地下活动,并组织游击队,这些力量构成了日后班德拉派武装的初始武装力量。

1941年,纳粹德军占领了乌克兰大部分地区,班德拉派活动广泛的加利西亚和沃伦地区落入了纳粹德军的控制之下。由于以班德拉派为首的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者大多是反苏先锋,纳粹德国占领西乌克兰地区时准备拉拢这群人,希望让他们帮助德军在西乌克兰地区建立统治。

但是疯狂寻求乌克兰独立的班德拉派与纳粹对于乌克兰地区分而治之的理论严重冲突,班德拉派决定自行行动,造成乌克兰地区统一的事实,让德国人不得不承认。

内部清洗

班德拉做的第一件事是对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内部进行大清洗,他派人袭击了另一支相对温和的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领袖波罗维茨的家,抓走了对方的妻子,折磨了2周后才将其杀死。

为了获得更多的武装力量,班德拉曾试图命令在纳粹德国的警察和军队队伍中的乌克兰人全部带着武器参加他组织的武装,在遭到一些人拒绝后,班德拉对这些人的家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这样的迫害与屠杀持续了1年多,凡是被班德拉认为不够“忠诚”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都有可能被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杀掉。

在班德拉的恐怖统治下,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狂热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而对于居住在西乌克兰地区的波兰人来说,噩梦即将开始。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对于波兰人的屠杀从苏联统治时期就开始了,只是当时多是一些零散屠杀或暗杀,1943年,苏德战场上德军已经表现出颓势,看到纳粹德国可能失败,苏联可能会打回来的班德拉认为,应该在苏联人返回之前,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让苏联人不得不承认乌克兰人实际占有西乌克兰地区的既定事实,而这些“必要”措施,就是杀光包括沃伦、加利西亚在内的西乌克兰地区的所有波兰人。

血腥屠杀

1943年,班德拉派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武装对沃伦、加利西亚地区的波兰人进行了数十次有组织的大规模屠杀。

1943年2月8日,班德拉派武装分子在沃伦省萨尼郡安托罗卡镇的一个叫波罗斯勒的小村庄进行了血洗,所有波兰人无论男女老幼一律屠杀,男人被剥皮,妇女被凌辱后挖出双眼,然后割掉鼻子最后砍掉脑袋,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被用餐刀钉死在墙上。4月22日至23日,班德拉派武装分子包围了克泽缅尼克郡境内一个叫萨巴拉的村子,随即,班德拉派武装人员对村子中的750名波兰人进行血腥屠杀,并烧毁了他们的房屋。一天后,他们又在附近的一个村子如法炮制,杀死了600余名波兰人。

最为残忍和血腥的一天在1943年7月11日到来,那天,班德拉派武装人员包围了科威尔、霍 洛切尔和科威尔霍洛切尔三个郡的波兰人据点,并杀死看见的所有波兰人,疯狂的屠杀持续了整整5天5夜,数千名波兰人被杀死。

1943年8月29日至30日,班德拉派武装再次展开行动,用当时参与行动的武装人员的话说:“我们杀死看到的所有波兰人,抢走他们的所有财务,烧毁一切波兰样式的房屋。”

这些只是班德拉派极端民族主义者屠杀波兰人的冰山一角,据统计,大约有6万至7万名波兰人在屠杀中失去生命,随着考古挖掘发现更多尸骨,有专家分析,实际被屠杀人数可能达到10万以上。

班德拉派不仅对波兰人痛下杀手,对自己同胞也绝不手软,所有对波兰人表现出一点同情的乌克兰人都会视为叛徒而杀掉,哪怕只是不愿意与他们一起动手杀人的乌克兰人也会被无情杀死。

对于种族灭绝这种事十分“内行”的纳粹军队最开始对于这些屠杀不以为然,听之任之,但是随着屠杀规模的扩大,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武装屠杀波兰人的残忍程度让搞种族灭绝出身的纳粹德军都感到后怕,由于当时前线战事对于德军不利,纳粹军队也没有太大能力去维持当地局面,只能给当地的波兰人提供一些武器,让他们用以保护自己。

永恒的伤疤

随着苏联红军的大举反击,不甘心面对失败局面的纳粹军队想到让这支凶残程度不逊色于自己的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武装与自己一道对付苏联红军。但是在对于种族灭绝十分“在行”的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武装面对苏联的钢铁洪流时却显得不堪一击。

二战结束时,大部分武装都被苏军消灭,但仍有少部分武装仍在西乌克兰地区与苏军作战,直到1949年,这些武装才被彻底消灭。

随着二战后,波兰被纳入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与波兰之间的矛盾被刻意淡化,苏联解体后,关于这些屠杀的报道才逐渐多了起来。

在西方媒体的渲染下,由苏联政府主导的针对波兰精英人士的“卡廷惨案”被充分报道,而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者对波兰平民进行的“沃伦大屠杀”却很少被人关注。但无论如何,这些罪恶都被波兰人记在心里,并成为乌波两国人民心中的一道伤疤。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人急需寻找一位纯乌克兰的民族英雄,但是由于乌克兰的历史一直与沙俄或苏联纠缠不清,这也让历史上的乌克兰名人都被认为不够“纯粹”,他们找来找去,竟将班德拉这样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视为“民族英雄”。

2010年时任乌克兰总统尤先科

追授班德拉为“乌克兰英雄”,此举引发了波兰方面的强烈反对,波兰总统卡钦斯基认为:追授班德拉这样的双手沾满其他民族人民鲜血,甚至也沾满本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为民族英雄,是典型的政治利益大于历史真相的行为,十分可耻。

2011年,新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撤销班德拉民族英雄称号。

随着近些年,乌克兰与波兰两国在经贸往来等方面合作加深,两国的关系有所升温,2018年,乌波两国领导人会面时再次提到了沃伦惨案,双方一致认为:面对历史上的伤痛与悲剧,不应刻意隐瞒,更不应颠倒黑白,而应该在事实的基础上,不断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只有这样才能让两国人民持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