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平原小村两个家族超过半个世纪的权印之争

这是一个有趣的乡村故事,尽管类似的故事可能在其他乡村也绝对上演过,相信今后还会继续。至少在中国的广大乡村,家族是一个回避不掉的现实存在。

01/乡村管理权利的平衡和谐时期

这个乡村在自然村形成之初,有两个比较大的姓氏,这两个家族其中一姓王氏,一姓张氏,是本村的大姓。其他杂性人口较少,男丁也不是那么多,这两家大姓人口多,很多公共事务就是两家说了算。

比如田产纷争,水源分配,村社祭祀,与邻村礼尚往来,等等。只要两家大姓平衡决策表态,其他姓氏基本就是参与执行。

为了保证必要的沟通渠道,两家姓氏之间自然有传统的办法,那就是互相结成儿女亲家,或者干亲家(认干儿干爷)。这样经过强强联合,实际上就成了全村第一大村务管理集团。

这种平衡在村级事务管理以乡绅村贤管理时代,有家族的背景,只要不伤及各自利益,完全可以相安无事。至于其他小姓小户,没有公共事务的决策和执行的强力,略有损失根本也不会去抗争,毕竟自己的利益也不至于有多大损失,谈不上维护或争取。仅仅是参与而已,在乡村,如果一些事务不主动参与,就会被边缘化。小姓氏的人家只要能参与就知足了。

02/村级政治经济利益的共享时期

等到国家大政已定,农村治理开始走向合作社及后来的大队小队管理形式之后,乡村管理已经完全由当时的党组织来决策。

张王两大家族仅仅凭人口优势,也无法分享管理中的各种利益,但有一点,再强大的组织也是由具体的人来组成,组织当中的人当然也来自本土,作为本村占人口优势的张王家族,很快在组织当中占据选票优势。

这样,村级管理机构中的各种由岗位诸如书记、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民兵连长、会计、保管员,凡是沾上权利的,基本上被两个家族占据。毕竟舅舅当书记,让外甥做个团支部书记,别人不会不同意。女婿当民兵连长,老丈当个村保管员完全不是问题,说不定还是书记的远房叔伯兄弟啥的。

偶尔有副书记之类的,可以平衡到其他小姓氏。凡是要表态决策的事,表面上是组织决定,便仍然这两个家族说了算。所以说权力是平衡的就好办了,至于换届选举,无非也是在家族内部流转,一切不是问题。

这里,涉及公共事务的,一般不会有很大的偏差,秉公而来,集体承担责任。两大家族及各姓小户仍然相安无事。

有了平衡的权力,就自然伴随着利益分配的平衡。

当年正好是国家开启大建设模式,到处都缺少各类人才,各种人才的选拔方式多半还是以村社推荐制,政治上可靠,头脑灵活,略有文化,只要有组织推荐,一切水到渠成。

比如,推荐招工、招干、参军、上大学甚至派出学个技术诸如赤脚医生、村小招个老师等等。这样凡是能跳出农村的好事,自然被两个大的家族都占上了,其他小姓氏基本没有机会,就算有,也是凤毛麟角。

当然,派出的多半在外表现都不错,最后都完全脱离了农村。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些许不和谐,最后出现了权利的分配失衡。

03/村级权利与利益纷争期

在最初比较封闭的村社会形态,亲结亲,戚连戚,利益均沾,权利共享相安无事是常态。

随着上述人才推荐制度的深入,出现了一个吊诡的现象,

占据组织权利多数的王家,出去的在外面最多当个工人啥的,提干的少。而张家出去凡当兵的,就学的,混不到几年,入党提干升官,这对王家是比较尴尬的事,加上张家出去的那些子弟,混出个模样之后,有好事基本不考虑王家。加之社交面扩大,本村内王张两家后代结亲的现象也几乎没有了。

为了阻止对方的人才发展,甚至出现了,张家子弟当兵面临入党提干,组织来函调查,王家书记不签字,不盖章的意外情况。也出现了借口书记不在家,张家为推荐自家子弟外出培训学习私自盖章推荐的情况。利益共同体就趋向解体了。

这样,还是由于张家的优势人才慢慢淡出村级圈子,组织内部的选票,基本就被王家取代了。张姓在村级事务管理中也就失去了话语权。

尤其是在发展组织新生力量时,王家就基本屏蔽了张氏家族,导致当下,几乎王家成功掌控村级权利近三十年。

04/王内张外的家族发展态势。

由于推荐式的选拔人才变成了考试制选拔人才,张氏家族比较注重教育,全村中第一个中专生、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军校生、第一个研究生,第一个博士生都出现在这个家族中。后来更有法官、大学教授、博导、研究员甚至各级官员等等。

这成了王氏家族无法逾越的沟壑,王氏家族之前成功举荐出去的本家人才,随着年龄老去,也成了昨日黄花。王氏家族唯一能做的是尽量保证手中的村级权印不丢失。

张氏家族在村级社会权利之争中已经没有任何追求了,但整个家族的凝聚力却依然很强大。

05/共建家园回报乡梓情怀依旧。

离开乡村的张氏后人其时对乡村的权利之争没有任何兴趣,相反,乡村毕竟是少小时代的家园,更多的时候会利用手中的资源,给儿时的家园争取了些许投资。

但凡乡村要修路,建水厂,修学校,河道整治甚至修建陵园(其实也是本村各姓氏共同的墓地),都一呼百应筹款捐物。这一点,张氏家族做的还是挺到位的。

尤其是对家族中比较困难弱势的家庭,都会自发的施以援手。

重大节日祭祀活动,比如春节、清明等等,张氏家族都表现出超出其他家族更多的凝聚力。

这也许是家族格局的不同最具体的体现。

随着乡村社会的没落,家族式的组织形态可能是乡村亲情维系的一种仅有的纽带,但只会越来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