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拖欠薪水,中秋节过不了,总统被逼下台

来源:观点与视角

与中秋有关:被欠薪逼下台的民国总统

中秋节到了,许多单位都会给职工发放节日福利,有福利的各种圈晒各种“宝”,没有福利的则催生各式各样的吐槽……这也堪称现今过节的一大特色。

然而在民国时期,一位总统因为节日不但没有给下属发节日福利,甚至连下属们赖以养家糊口的薪水也欠着不发。后果当然很严重,这名总统因此而被下属们逼得下了台。

杜锡珪,字慎臣或慎丞,号石钟,生于1874年,卒于1933年,是福建省闽县人。北洋政府的那段日子,杜锡珪曾经担任过国务总理和两任海军总长。他一生仕途最辉煌的记录,就是曾经代摄总统职位。

根据《民国掌故》记载,杜锡珪在代摄总统职权的时候,恰逢当年的中秋节即将来临,于是他于1926年9月18日在国务院召集会议,与军政大员们商讨中秋节费用分配计划。这也是民国的惯例,但凡利益分配方面的事情,狼多肉少,大家都生怕亏了自己,所以锱铢必较、毫厘不让,“探讨”了多半天也难以“一锤定音”。

正当会场上如火如荼、唾沫乱飞的时候,忽然间一伙荷枪实弹、气势汹汹的军人冲进了会场,为数至少三四百人,很快就“刀出鞘、箭上弦”地包围了会场,并且迅速控制了会场所有官员。

喽啰们完成了“包抄”任务之后,带头的将领才如同京剧里的大人物出场一般,扎着架势、摆着谱走了进来。众人心魂不定地放眼一看,“带头大哥”原来是京畿宪兵司令王琦。如果真的是在唱京剧,那王琦的脸谱保证是个五花脸、火红髯,背插五虎旗、手执开山斧,威风凛凛。

王琦开门见山,立马就说出了“包抄”会场的来意:“中秋节马上到了,保卫京师的将士们必须发放拖欠的饷银80万元。”主将话音刚落,手下那三四百名壮士也跟着齐声喊话,会场里刹那间喊声如雷、声势震天,大有当年马嵬坡众将哗变,逼迫唐玄宗赐死杨贵妃的模样。

随后,王琦一行要求当时担任财政总长的顾维钧出来搭话。顾维钧感觉自己势单力孤,面对这帮武装到牙齿且情绪极度激动的壮士有点胆怯,于是喊上交通总长张志谭和内务总长张国淦同时出来,一方面给自己壮壮胆,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忙圆圆场。

但凡面对讨债的,哭穷一般是首先要进行的程序,顾维钧自然也免不了秀一下演技。顾维钧一再对那帮红了眼的好汉们诉苦:现今财政状况已经是借债度日,告贷还毫无门路,掘地三尺好不容易才凑了一百多万元钱,伸手要钱的、等米下锅的,比自个的头发还多。

讨还欠薪的壮士们哪管这些,只是一味叫嚷着要发放自己和家人的救命钱。无奈之下,顾维钧只好表示,给京畿将士发放三四成的现款,其余的用国库券代替。壮士们哪肯答应,又是齐声大喊“要现金,要现象……”

张志谭和张国淦两人忙里忙外,求爷爷告奶奶,在壮士和顾维钧等之间多方斡旋,但讨债的壮士们毫不让步,会场依旧被围得水泄不通,眼看已经到了半夜三更,参加会议的一众官员们个个心惊胆战,但害怕又没有掩盖饥肠辘辘,年迈点的官员还多了点性命担忧。无奈之下,顾维钧只好勉强答应壮士们的要求,至于钱从哪里来,他心里丝毫也没有底。

为了防止顾维钧耍手腕,施缓兵之计“忽悠”,一群如同饿虎饥狼般的壮士们,又武装“保护”顾维钧回家。之后又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把守大门,单等顾维钧签发支票。

顾维钧知道仓里几粒米,本来已经捉襟见肘、窘迫万分,那经得住壮士们如此这般地逼迫。无奈之下,他只能求助于代摄总统的国务总理杜锡珪。俗话说“不看佛面看僧面”,祈求能否借总统的“金面”,让壮士们给自己一个喘气的机会。

岂料在这帮等救命钱的饿虎饥狼眼里,总统算什么,银元才是硬道理,根本不买杜锡珪的账。好不容易挨到了第二天凌晨,杜锡珪只好请中国银行副总裁张嘉、交通银行总理卢学溥出来救场。

眼看着财政确实没钱,连银行都请出来救急了,总统一方与壮士们不得不均作出了让步。最后协商确定并当场签发支票75万元,由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开库兑现现金,其余再加25万元国库券作为补偿。虽然其中有25万元国库券但壮士们看到能比期望值多出20万元,也就见好就收,不再得理不饶人了。钱一到手,顿时作鸟兽散。

这次因为中秋节“福利”发放引发的士兵哗变,让代摄总统杜锡珪懊悔、羞愧、恐惧、担忧等诸般滋味一下子全都涌上了心头。在自己的敦促下,财政部好不容易才筹措了一百来万元现金,被京畿防卫的人一口“吞”去了绝大多数。张作霖、张宗昌、吴佩孚等一帮子“大老虎”们数百万元协饷毫无着落,内阁成员、各级官吏的办公费、生活费更是缥缈无际,接下来的日子,只能是比“中秋哗变”更加艰难、窘迫和恐惧。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纵使杜锡珪有三头六臂的能耐、点石成金的神通,面对如此庞大、深邃的“窟窿”,也只能在遍翻“兵法”、穷尽心力之后,悲壮地选择“跑路”。

杜锡珪辞去了代摄总统、国务总理之后,伴之而来的则是杜锡珪内阁的土崩瓦解。而此时,距离他代摄总统并组阁仅仅过去了三个月时光。

北洋政府,包括临时执政的段祺瑞、张作霖,以及如同杜锡珪这般以国务总理代摄总统的,前前后后冠过“总统”名号的总共有17任,鲁迅曾经在《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里写道:“城头变幻大王旗”,基本就是对这段尴尬时光的写照。

因为拖欠薪水、军饷而被逼下台,也并非是杜锡珪无能颟顸,而是当时时局混乱、军阀割据,政坛几乎是由一帮“五大三粗”的武夫任意揉捏、随性操控,朝令夕改百姓们已经习以为常,政令不出京畿也是司空见惯。杜锡珪那个勉力维系了三个月的内阁,期间的四面楚歌、举步维艰也是可以想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