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地动仪模型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吐槽:房梁吊块肉都比这强

在初高中的历史书上,很多人在上面见过张衡地动仪,课本详细的介绍了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地震仪器,该仪器汇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里程碑。

可是在2017年,本该出现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上的张衡地动仪内容竟然被删除了。

按理来说,教育部不应该有这样的操作,张衡地动仪模型对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从教科书上移除以后,我们当代的青少年将会对该地震仪的印象变得越来越浅。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为何张恒的地震仪会被无情删除?

一、地动仪的来历

在东汉时期,地震发生频率非常的频繁,但当时的科技水平低下,对于这种灾害没有办法找到有效的预估。

突如其来的地震会对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巨大的影响,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好学的张衡想要发明一种仪器来预测全国的地震,他将自己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研发仪器身上,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公元132年,张衡发明了中国第一台地震仪。

这个地动仪的外形极具东方特色,地震仪最外侧有八条龙,对应着八个方向,每一个龙的嘴中都含有一颗铜球。在这八条龙的龙口下放置的是蟾蜍,如果有一个方向地震,那么这个方向的门口中的铜球就会跌落进入蟾蜍的嘴中。

很可惜的是,张衡地震仪本尊在西晋末年失踪了,好在有关它的记载还依旧存在于后汉书。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王振铎先生根据后汉书中的相关描述,对地地震仪进行了基本的还原。

这个地震仪的最基本原理便是直立杆原理,后来这位先生根据英国人对悬垂摆的工作原理进行研究,最终于1936年成功根据各项资料绘制出了张衡地动仪的图纸。在日后的努力中,王振铎还将传统模式的地震仪制作了出来。

这个模型也就是我们在课本上常见的模型。它的绘制对于宣传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二、居然是假的?

王振铎先生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对于张衡地动于进行了复刻,可是这个地震仪并不是那么的灵敏,它的内部结构缺乏合理性。

龙口中的铜球很难吐出,检测地震的效果也是非常差的。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为王振铎先生参考的是直立杆原理,可是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和不可重复性。装置报警的范围过于宽泛,有时候不一定是地震来了,附近的车行马走都会造成地震仪预警,所以预测地震的效果很一般。

所以这种直立杆原理在18世纪就已经被淘汰了,那么选择这种方法来制作地震仪很难完成预期中的实验。如果效果不好,关起门来说还好一些,可是在1988年该地震仪拜访了日本奈良。

在当时的展览会上,解说员详细的为日本居民以及一些科研人员解说地震仪的基本原理,可是当地震仪开始工作以后,龙口中的铜球怎么也掉不下来,还得要拿一根木棍捅一下才行,这种尴尬的局面不免让人难忘。

三、正版地震仪

张衡的地震仪早在西晋时期就已经丢失了,他到底采取的什么原理都要凭靠后人的猜测才行。不管是什么原理,一定不能是直立杆理论,因为预测地震的效果真的很差。

曾有一位院士说:“房梁下掉块肉都要比那个模型地震仪强很多。”为什么挂一块肉就能够起到验证地震的效果啊?

因为液体自由表面和悬垂摆是最基本的两种天然验震方法。房梁挂肉就属于后者!

所以在后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冯锐通过正确的方法再次还原了张衡地动仪,虽然外形没有较大的变化但是内部结构要比之前的更加合理。

该地震仪也在通过长达几千次的实验中没有发生过一次的失误,所以冯锐所还原的张衡地动仪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最高的水平。

为什么要将原本的地震仪图片撤出教材书呢?

因为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在当时那个年代,想要复刻地震仪,材料稀少,科技理论较匮乏,出现错误是难免的。

既然已经被后人复刻出更正确、更精准的张衡地震仪模型,那就应该要将效果不佳的那一款撤出教材,让学生意识到科技在进步,人们也会在科技的进步中发现更多的端倪和错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纠正错误,才能够使科技迅猛发展。

四、总结

不论是张衡、傅承义院士还是冯锐院士所做的地震仪,它们都在科技上有着一定的里程碑作用。

每一个年代,人们对于科技的任务都有局限性

在今天,冯锐院士所作出的地震得到了一致的认可,那么在几百年后,是否会有一种更新的科技方法模拟地震仪呢?

所以科技是不断进步的,只有在这种进步中才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