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康有为在西安

文:戴君

1.“天游化人”来了

1923年,中国军阀林立,斗争风起云涌,风暴正在酝酿。屡次革命失败的孙中山准备筹建军队,刚入党不久的毛泽东在湖南办《新时代》杂志,这一老一少两位革命家都还在权力边缘游荡。时代权力掌握在南北各路军阀手中,军阀们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年初,发现X光射线的伦琴刚去世,西方科学已经在精细的道路上发展。中国人还在为是否接收科学思想争论不休,新旧思想正在交锋。康有为作为旧学的守卫者,在国内依然大有市场。这时的康有为,经历变法失败在海外游荡15年,又在各路军阀处游说政见10年,依然无所成就。心灰意冷后他自称“天游化人”,带着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游历全国,纵情山水,排解苦闷。

康有为一介书生,游走各地,类似孔子当年游走各国。军阀们借他的文化名气提高声誉,并不用他。而他游走各处,看似不缺观众和掌声,实际无法作为,非常尴尬。加上他之前的保皇派立场,而清朝已亡,这时的他犹如一条丧家之犬,流浪故国。此时他有5个妻妾和一大家人需要养活,在各路军阀中“走穴”挣钱,其实是各取所需。

游历到洛阳的时候,康有为去拜访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推销“虚君共和”主张。吴佩孚时任直军总司令,拥兵数十万,正在权势顶峰,但直皖战争一触即发,无暇顾及无用的康圣人,就把他推给自己栽培的陕西督军刘镇华。此前,陕西教育界发起“驱刘运动”,进京“控告”,刘镇华为平息议论而投资教育,先重建国立西北大学,又招揽外地学者来西安讲学,从而赚取文化声誉,就顺水推舟向康有为发出邀请。

在洛阳碰壁,康有为无可奈何,恰好西安有不少故友,去一趟挣钱、旅游、访友三不误,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1923年10月30日,康有为经过函谷关抵达潼关。刘镇华早已派康有为的陕西弟子张鹏一、陕西水利局长李仲三等人在此等候,他们接到康有为后,次日去华阴,途中游历了华岳庙。11月1日康有为在众人陪同下,又游览了华阴城南的云台观、玉泉院,夜宿青柯坪;2日登华山,游北峰东峰,夜宿东峰,赏月谈天;3日游南峰,夜宿仰天池;4日下山,5日到临潼,浴宿华清池。

2.一边游览,一边演讲

畅游5天后,康有为于11月6日乘车到西安。刘镇华派骑兵、步兵迎接,自己则率领政、军、学、商各界名流在八仙庵等候。据说,康有为一到,锣鼓喧天,众人夹道欢迎,传呼“圣人来了”,观众拥堵,长达数里,可见当时陕西保守势力人多势众。面对这样的场面,康有为激动又惶恐,在五味十字中州会馆可园下榻后,当夜就写了168字古体诗《游陕西纪盛》记录盛况。据《康有为在西安》作者单演义说,在当时的中州会馆、后来的西安市第六中学教师住房的墙上,还嵌刻有康有为特赠给刘镇华的诗句,留存与否,需要考察。另说可园门上,本有康有为题刻的“可园”二字,可惜解放后被摘除。

次日,他游览了陕西图书馆,题字“兰台石渠”。陕西图书馆位于南院门,原是慈禧太后逃到西安后存放贡品的地方,民国开放展示后被成为“亮宝楼”,后改为陕西省图书馆。康到此一游,算是观摩前朝旧物。第三天,康有为参加了刘镇华的宴请。

经过两天休息调整,康有为于11月9日继续游览西安城内景观。先游览碑林后,又去了大雁塔,登塔观赏。当天参加了张鹏一的家宴,并题字留念。张鹏一曾经师从关中大儒刘古愚,后拜入康有为门下,他曾积极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回到陕西富平,后定居西安,从事考据研究。1921年他曾去上海拜谒老师康有为,这次重逢自然格外亲切,不仅一路陪同旅行,还互相讨论学理。次日,即11月10日,康有为应雾烟(万木?)草堂同人宴请,并赠诗一首。

随后几天,康有为在西安各处一边游览一边演讲,内容包罗万象,主题布包括政治、宗教、人伦、文化艺术等等,甚至还讲了天体运行和显微镜等现代科学知识,看来康有为浪迹海外增长了不少见识。下面,细说他的演讲与游览状况。

11月11日,他作来西安后的第一场演讲,这是应刘镇华之邀请展开的演讲,观众是陕西军政各界名流,地点在陕西省督署。众人先参加宴饮,宴后康有为演讲,现场由康门弟子邓毅、张鹏一记录文字。在首次演讲中,康有为极力宣扬“虚君共和制宪制”,反对革命。

11月12日,他在门弟子陪同下,游览了西安城墙边的广仁寺,随后休息一天。

11月14日,他在易俗社为陕西军政、教育各界人士做了第二次演讲。可能由于前次演讲政治色彩太浓,他怕引起不测,这次开始谈天游与天文。

这次演讲,他从关中讲起,谈家国个人;又从哥白尼日心说,谈到月球。不知他从哪里得到两个月球的传说,还说一个月球“为吾地所吸,今为南美洲之巴西、阿根廷”,看来他的天文学知识都是道听途说,并没有经过仔细研究。接着又给众人科普了太阳系诸星、彗星、银河、红巨星、白矮星等天文知识,看到这里我以为他已经接收现代科学世界观了。不料,他话锋一转,回到人间,串连佛教与上帝,最后回到孔孟之道,用通电理论讲仁学,说“仁则电能通,而全体畅洽,不仁则电不通,而全身麻痹,一身如此,天下同之”,这样的言论颇有无厘头的搞笑效果,但是当时康有人是当真理来讲的,可见那个时代旧知识分子脑中知识的混乱。

演讲最后,他建议在场诸位:“留心电通,为一己计,以仁为主,自制其命,永受多福;为国家计,从物质起,从理财起,吾有《物质救国论》《理财救国论》。早行于世。诸君阅之;当知其故矣。”

11月15日,他应学界邀请进行了第三次演讲,地点还是易俗社。据门子弟记录,现场很火爆,“学界到者三四千人,卫队肃立,兵乐欢迎,楼上楼下皆满,楼板几坠,后至者不得入”,从这个细节可见当时陕西保守派人数众多,康有为虽然思想落伍,但名气很大,大家都想来看看这个活“圣人”。面对陕西学界,他开场称赞关中文化“最古”,话锋一转,又大谈孔教,阐释仁的含义与发展,最后回到孔子,劝大家学习之。

11月16日,应西安基督教青年会邀请,展开了第四次演讲。这次演讲依然由他的门弟子陪同并记录,据说听讲者有两千多人。西安基督教青年会创办于1914年,是一个实践基督关怀世人精神为主张的团体,至今仍活跃于西安。

面对有宗教信仰的青年,康有为的演讲很有针对性,先从地球宗教谈起,说“各地各生,圣人之为教主”,西有基督教,中有孔子的人道教。然后比较孔子、基督与佛教,总结说“教主皆以慈爱为主”。或许是觉得面对青年应该讲点新鲜事物,话锋一转就讲起了显微镜下的世界,说他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很多微生物。他回忆了曾经接触显微镜的震惊,说自己写过《显微》一文。他以显微镜下的蚂蚁长度推论,从三百倍推到三亿万倍放大,结果却推出要敬畏神灵的观点。又说要明德,必须斋戒沐浴,清洁卫生,防止毒物。末了,以儒家立场,劝大家有仁爱之心。

11月17日,他应孔教会邀请发表第五次演讲。当天下午,又参加了西安文庙大成殿前三跪九叩首,行释菜祭祀之礼,以示不忘先圣先师。演讲依然由门人记录,据说听讲者达到“万余人”。这次演讲终于回到了他的老本行,他开门见山,说宗教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人道教,一种是神道教,“耶、佛、回皆言神,惟孔子之教为人道教”。接着,长篇讲述孔教儒学发展史。演讲最后,回到他的《孔子改制考》等儒学著作,说如此发展儒学,“孔教可兴旺,大同之治可睹”。

连续四天的演讲,可能有些累,他休息了一天。11月19日,又到万国道德会西安分会演讲。万国道德会成立于1921年,由济南尊孔读经的江钟秀、江希张父子与同道联合发起,是一个“以道德为核心,以社会教育、慈善救济等公益活动为主体,具有宗教色彩的”民间社会团体 。这次中,他比较了东西各教,说自己的《大同书》“即拟联合诸教”,希望万国道德会“诸君具此愿力,望各努力以期成德,岂惟一省上一国之事,其将行于大地各国,有厚望焉”。不料,日军侵华后,万国道德会成了日伪政权的帮凶。

作完五场演讲后,康有为又开始游玩起来。

11月20日,出西安城,游终南山、樊川,夜宿留村。

11月21日,登南五台山,游圆光寺,住宿山上。

11月22日,下山后,入樊川,游兴教寺。

11月23日,游杜曲兴国寺、牛头寺、杜公祠。

11月24日,入太乙谷,登山游赏。

这五天的游历过程,有陪同者者郑子屏写的长文《陪康南海先生游终南樊川记》全面描述,细节有趣,可见当时社会风貌,值得一看。

游城南五天后,康有为回到西安,于11月6日去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做了第七次演讲。据门人记录,这次演讲有“女子数百人”参与。演讲内容也颇为贴合观众,他首先提出女子的艰难,“人生之忧患,以女子为最”;然后提出缓解办法,建议作天游之乐,又谈起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推论说诸星有天上人,给出心游于天的缓解束缚之道。再又拿出道听途说的“狐期、猴期、人期”进化学说,说人身难得,言轮回报应。随之建议女子注意清洁、结婚慎重。最后倡导女子不要缠足等等。

11月27日,应陕西报界邀请,作了第八次演讲。此次演讲,他开头摆出共和政体的观点,再讲述各国治乱流变,后给出共和政体药方。又建议陕西多修铁路多种树,最后提议注意清洁、保护公物等等。

11月29日,去和平门董仲舒墓拜祭,发表简短演讲,实为祭文。他简述孔子学说流变,说孔子成为国教是董子的发明,并认同孔子是创教主,建议继续推广春秋之学、孔子之教。

11月30日,应佛教会邀请,发表了第十次演讲。也就是这次演讲,引出了后来闹得沸沸扬扬的“盗经事件”。

3.“盗经事件”的罗生门

说起康有为的西安之旅,现在人们大多只记得“盗经事件”。这个闹剧,看似是由新闻报道猎奇视角造成的“罗生门”叙事,但作为康有为西安游历的最后插曲,也值得探究内幕。我查阅资料,发现当时亲历者的描述已经五花八门。单演义先生在《康有为在西安》一书中就采集了四种说法,简述如下:

第一种说法来自当时陕西议会议长马凌甫的回忆。他说康有为漫游卧龙寺时,僧人定慧请他吃饭,康见寺内存有宋版藏进,就想以正续藏经两部想换。定慧不敢做主,说要佛教会公决。康回去后派人去寺里把经借走了,形色仓皇,还掉了几本在路上。事后寺僧请各界人士支援,李仪祉等人听说后邀请多人开会,最后决定起诉康有为,拘票送去后,康有为大为冒火,刘镇华也觉难堪。康有为走时带着十几骡车的箱子,陕西人以为是藏经,就大肆宣传“圣人盗经”。他的结论是,康有为并未带走藏经,而是归还原处了。

第二种说法来自亲历者郑志毅。他回忆说康有为参观卧龙寺时,见寺内宋版《碛砂藏经》保存不善,觉得可惜,就派弟子与僧人协商换经。双方签订协议后,因为康有为派去搬经书的人多搬了别的经书,僧人定慧发现后要求返还。这事被时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的李仪祉知道后,成立了陕西古物保护会,反对康有为,认为搬走不在合同内的藏经就是盗窃,并请马凌甫支持。他们又把这事儿捅到媒体,上海画家徐朗西画了“康圣人盗经漫画”,于是这事成了大新闻。康有为得知后,立刻派人归还藏进,撤销合同,并让四十多人联名登报声明。他的结论是,盗经事件是由于康有为讲学引起新旧思想冲突,众人真正针对的是刘镇华,而康有为受了政治斗争的祸害,成为人们借题发挥的对象。

第三种说法来自亲历者刘安国。他回忆说康有为在寺里看到藏经,知道是海内孤本,想拿去翻印发财。于是向僧人提议换经,随后派人装箱带走。易俗社创始人李桐轩得知后很生气,让儿子李仪祉和其他进步人士将消息上报,造成舆论;又告上法庭,发出传票。于是圣人盗经闹得举国皆知。最后是康有为的老友宋伯鲁出面相劝,康有为才气愤地说“不要了”,当夜把藏经归还卧龙寺。但是,新闻已经传遍全国,这事就成笑柄。

第四种说法来自第二年前去调研的记者孙伏园。他1924年随鲁迅到西安,早知盗经事件,就去寺里调查。孙伏园说他去寺里看后,发现藏经的确秀丽可观,他以为是康有为有了据为己有的邪念,因而想换走。他的调查说明藏进的确还在。

单演义先生总结各种说法,认为事情源于11月30日演讲后的看经。那次演讲在西安碑林附近的卧龙寺举行。据当时门弟子记录,当天“下午二时,由万钝安、李逸民、门人张鹏一、邓毅、郑维翰,陪先生乘汽车至卧龙寺门首,会中同人出迎,至禅室小息。僧俗千余人,请至讲堂,行相讯礼毕,先生登台言曰……讲毕,僧俗同拜谢。退至僧斋,众备伊蒲饭餐后,又摄影于竹院而散”。看来,康有为游寺与洽谈换经一事就在那次讲演之时。事后,引发争议,就归还了。

其实康有为自己也有一个说法。《万木草堂遗稿》收录有他1923年12月给宋伯鲁的信件《答宋芝田书》,解释了这件事。他大意说,当时游寺见经书保存不善,觉得可惜,就与僧人商议换经;并强调这事寺里都知道,“各寺方丈亦经遍告,允肯而后敢交易,岂能责以私卖也”,又说此经是明板残本,并非国宝。然后连发质问,说你们陕西连宋版书、秦汉古物都在卖,怎么为这个明代残经而大做文章呢?秦人自己不好好保护,反而等我拿了才嚷着要保护?康有为在心中越说越生气,又反问了一通,最后说“然公等既如此,仆当立将各残经交还也”,并请宋伯鲁帮他向各界解释一下情况。

如此看来,经书确实还了。不过,这事儿还没完。章立凡2004年出版的《往事未付红尘》又给出了新的目击证据:“动物明星木乃伊现身密室,我小吃了一惊。但真正令人震撼的,却是贴着封条的楠木书箱,箱上用墨笔写着‘大藏经’三字,这就是康有为生前从陕西运回的那部《大藏经》了。康氏此举曾惹起陕人的抗议,甚至有人骂他‘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不过 ‘康圣人’声明,因为藏经所在的寺院保管不善,他才将经书运走的,待修补装订之后,仍将送归陕西。”

如果章立凡所见为真,那么可能的真相就是:康有为的确交还部分藏经,但也拿走了部分,因为经卷很多,寺中保存不善,不知其价值,所以也不知道少了没少。于是被康有为蒙混过关。不过,这件事倒是引起了全国对《碛砂大藏经》的重视。1931年,国民党监察院委员朱子桥与上海佛教界人士叶恭绰、蒋维乔等人发起“影印宋版藏经委员会”,影印《碛砂藏》计593册,总共影印了500部,成为当时佛教界的盛事。(这样到底是一部什么经书,能引起这么大的干戈?简单说一下,这部《碛砂藏》全称《宋碛砂延圣寺刻本藏经》,是一部闻名中外的佛教诸藏汇编,因开雕于平江府(今苏州)碛砂延圣寺而命名。初刻于南宋理宗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到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刻毕。)

不仅如此,从后来发掘的史料看,单演义推测的康有为换经时间也有问题。1995年有学者罗宏才看到康有为门弟子张鹏一的日记,发现1924年11月29日的日记写道:“连日为南海师换卧龙寺佛经事不乐,今日事始了结。 上月(日)南海师游卧龙寺见厨房中旧柜藏旧佛经破烂不整,因与寺中和尚定慧、佛教会诸人商议以旧经置此可惜,愿全藏经相换,经郑子平从中说定,由朗夫(克)之子敬儒夜中以车运经至中州会馆。时南海师久西安督署,支应颇费巨款,本地人士已有繁言,籍此夜中运经,因造为盗经之说以相传。”

如果这个日记的日期传抄确切,那么单演义先生推说11月30日演讲后换经的说法就不对了。可能换经时间早就发生了。此处按下不表,只能待以后查证后再说。如果单演义所说为确,我们且看康有为11月30日演讲和换经后的行迹:

12月1日也就是第二天,他就去了咸阳,游览周陵后,夜宿咸阳城。

12月2日,康有为先去了西安北郊的三原县,又去泾阳县,并登临崇文塔游览。

12月3日,他游览了三原县城北鲁桥镇东里堡的半耕园。这个园子其实是唐代卫国公李靖故居,有1300多年历史的花园,也称唐园。唐代著名诗人张籍游此园后,曾走笔写下《三原李氏园宴集》赞美:“莫春天早孰,邑居苦嚣烦。言从君子乐,乐彼李氏园。”后因战火,唐园成为一片废墟。清康熙年间,李靖后人黄州知府李彦瑁出资重修。历经沧桑,园归刘氏。清末时又烧毁过半,和尚明经质慧复修。园主人定名“半耕园”,意在敦促子孙修竹务花,“半耕半读”,并由清代著名书法家、陕西督学吴大篆书“半耕园”三字,刻石嵌于园门。

12月4日,康有为应三原学界邀请演讲。

12月5日,康有为去了弟子张鹏一的故乡富平。据说,他为那里的第一高小师生作了讲话,并为图书馆题写了“图书馆” 匾额,落款为“南海康有为,癸亥十月”,这块牌匾今天尚存。

12月6日,他又游览了富平县北凤凰山上的唐中宗定陵。游览完毕,他还应邀为雷新哉创办的通川高等小学题写了校训条幅“行己有耻”。

12月8日,继续游览定陵。

12月9日,康有为返回三原县,次日经泾阳回到西安。

回到西安后,康有为继续游陵。12月11日游览了咸阳的汉景帝阳陵、惠帝安陵。

12月12日,重游临潼,又在华清池洗浴一次。

12月15日,再游西安城南,登临翠华山游览。

12月17日到18日,康有为游览了西安城东白鹿原的霸陵、杜陵。

12月20日回到城里,参加了陈次原的宴请。

12月22日,他到易俗社看戏,并体诗一首。

12月23日,继续游咸阳礼泉的昭陵,次日登陵祭祀。

12月15日,返回礼泉,又去了兴平。

12月26日,张晓山、冯孝伯请他演讲,事后离开兴平返回咸阳。次日返回西安。

12月29日,康有为又游览了西安北郊的汉高帝长陵。

舆论风波闹得很凶,康有为却玩得照样开心,几乎游遍了关中陵墓。他为什么不赶快离开是非之地,而是又整整游玩了一个多月呢?我估计康有为是担心速速离去,更加坐实了媒体的谣言,于是索性继续在关中游玩。反正这时候暂时没有别的地方去“走穴”挣钱,况且关中门人不少,朋友众多,去他们老家逛逛也不错,于是就拖了这么久。

这时候正是冬季,刘镇华让人询问是否购置冬衣,既是关怀也是催问行期。康有为装傻,立刻列了购衣清单,刘镇华只好照办,送来一百多件狐皮袍子。

直到1924年1月初,武汉中华大学校长陈时邀请康有为去湖北演讲,事情才出现转机。陈时的电请既帮了刘镇华的大忙,又给了康有为一个体面的台阶。难堪的康有为欣然接受,约定当月10号以内去湖北讲学。随后,他参加了弟子张鹏一的家宴,又为老友宋伯鲁祝寿。四天后的1月6日才离开西安。康有为离开后,门弟子把他在西安的演讲文字结集为《康南海先生长安演说集》出版。

看起来,康有为的西安之行,只是康有为晚年生活的一个插曲,但却反映了他晚年复杂的内心:出世不甘心,入世没门道;既吸收西方科学,又维护孔教伦理;演讲文采才华横溢,内容却怪诞可笑……

可以说,他的思想是新旧交错时代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复杂样本,充满悲凉与无奈,也暴露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善于学问却不懂经营政治军事组织的缺陷,他终于还是没有选择做自己的撒母耳,而是期待一位明君。最终,如同孔子一样奔走落空,写书终老,没有实际成就。而当时的另一位知识分子则悟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开始组织化战斗,最终取得革命成功。后来他评价康有为的先师说“孔学名高实糟糠”,可以说是唯一说出大实话的统治者。

或许,这一切问题还得追溯到儒家重塑者董仲舒,或者也得追溯到儒家创始人孔子那里。儒家积极入世与君王合作的结果,就是被君王精神阉割,用限定范围的“圣贤书”把他们逐步读傻,变成腐儒,再也闹不起风浪。清代诗人黄仲则反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可谓文人的悲剧自嘲,写出了千古文人与帝王合作后被逐步废掉能力的可怜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