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川内一位幽默大师连杨森都让他三分

此人就是民国时期的蜀中幽默大师刘师亮。

刘师亮(1876-1939),四川内江人。辛亥革命前夕来到成都,一直到病逝,这期间只有很少一段时间因军阀迫害而短暂离开。

他长于旧体诗,留下不少诗篇。但最为广大百姓传诵的还是他的讽刺诗和对联。

以他的学问根基完全可以进入当时的文艺圈子,之所以至今知道他的人并不多,缘于他的作品以方言形式表达,走出蜀地就失去了生存基础。

象赵本山、周立波的作品之所以一度为全国人热捧,缘于是接近普通话的表达方式,绝大部分人都听得懂。

他从内江来到成都开的茶馆叫“宜园”,位置就是今兴华上街、原东风商场北口邻近昌福馆街。

《师亮随刊》编辑部设在宜园内,编辑部就是现在的叫法,当时就他一个人,最多就是个把帮手。不定期出版。

社长总编都是他,相当于现在的自媒体大V。

民国元年从内江上成都来开茶馆,办印刷社,写得一手泼辣诙谐好文章,讥弹时政,讽刺当权,为成都文坛一怪杰,深受市民钦佩。终不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所接纳。

流沙河先生回忆,他小时候读过他的一则短文,说是村妇两亲家上成都,见一处悬匾牌上有“政府”字样。二妇眼花误认。一妇说:“亲家,我们走到叙府(宜宾)来了。”另一妇说:“叙府出糟蛋,快去买几个。”

于是携手欲进大门。守门岗兵挡住盘问,回答“买糟蛋”。岗兵骂“滚蛋”。一妇说:“亲家,他们还卖滚蛋。”另妇说:“也买几个来尝。”还有一则传说,称刘师亮去见某大军阀,手提燃烛灯笼。军阀问白天点灯笼做啥。回答:“你这里太黑。”。

又一传说,刘湘病逝,刘师亮送挽联,上联“刘主席千古”,下联“中华民国万岁”。

有看客说,刘主席三个字,中华民国”四个字。刘主席’怎能对中华民国?”刘师亮说:“这就是对不起嘛。”

1924年,军阀杨森执政成都,官拜督理,提口号“建设新四川”。规划修马路。重点是一条北接劝业场(今商业场),南交东大街,连通这两处闹市的马路,就是后来成了繁华中心的春熙路。

至今无人再说此路不该修。但是当初着手修时,确实引起舆情鼓噪,原因就在要拆许多商贾店肆,而又不给赔偿。

商贾联名请愿,杨森不予理睬。“五老七贤”出面说话,要求缓修。杨森威吓说:“拆一点房子,你们就闹。早知这样,我带兵进城时一把火烧光,省得现在麻烦!”下令强拆,绝不手软。威吓果然收效,民房很快拆尽,路面很快捶平。这时,刘师亮刊登出一副对联:

马路已捶平,问督理何日才滚。

民房早拆尽,看将军几时开车。

上联的“滚”,表面上指滚压,其实是问哪天滚蛋。

下联的“车”,表面上指汽车,其实是成都方言“车身就走”的意思。车作动词用就是转。转身,成都人说“车身”。某人转身而去,成都人说“他开车了”。

上下联都在骂杨森为啥还不转身滚蛋。

刘师亮的作品多用四川方言,又写得极通俗,所以广为流传。方言的运用,既增添了语言趣味,也成了地域局限,所以他的名声再响,亦难走出盆地。

此君执着批判世道,伸张公义,似亦以文为用而已,并不追求文学目标,也就无心去靠拢新文学运动了。

顺便说杨森,虽是武人,却有活脑筋。据说他看了这副对联后,心中不悦,口头却说“有才”,叫人拿着名片去恭请刘师亮,“就说我要当面向他聆教聆教”。

刘师亮早就注意到,近来大街上到处钉木牌,上面写杨森语录,言辞生硬可笑。例如下面五条:

“杨森说,禁止妇女缠脚”。

“杨森说,应该勤剪指甲,蓄指甲既不卫生,又是懒惰。”

“杨森说,打牌壮人会打死,打球打猎弱人会打壮。”

“杨森说,穿短衣服节省布匹,又有尚武精神。”

“杨森说,夏天在茶馆酒肆大街上及公共场所,打赤膊是不文明的行为。”

其实就是提倡一种新的文明生活方式,也没什么不妥,但是当时人们生存都困难,不具备执行的条件,还强制推行,派士兵上街巡逻检查。

刘师亮还看见街上有巡逻捉赤膊打手板,越发反感。

现在要去拜见杨森,就偏不穿短衣,而着长袍,看他又能怎样。见面一点头,刘师亮先说:“师亮今天是来讨打的。督理叫穿短衣,师亮却着长袍,还不该挨?赤膊打手板,长袍就该打屁股。”杨森欲洗刷粗鲁少文的印象,便解释说:“提倡短衣,意在节省布匹,不是禁止长袍。先生说到哪里去了。杨某人绝不是外头说的蛮干将军。就拿修路来说,拆房背负恶名,也是不得已啊。这中间的苦衷,还望先生谅解代为剖白。”

刘师亮也顺水推舟,表示赞成“建设新四川”的口号,只是派兵拆房,手段生硬,还宜另谋善策才是。杨森也作“从善如流”之状,说些“先生高见”的话。

此后月月给刘师亮送舆马费银圆百块,礼聘为督理府咨议,又通知本市各机关法团不妨订阅《师亮随刊》。事遂抹平,而两方熄火停战,各自相安。

刘师亮常用对联做武器,以川人所独有的幽默诙谐,对黑暗社会和达官显贵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鞭挞。如“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嘲时政),“有条有理,无法无天”(讽民国法院),“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嘲苛捐杂税太多)。

当时的军阀或政要无论是刘存厚、杨森、刘文辉、刘湘还是袁世凯、汪精卫,只要不顾民生、不遂民意,被他逮住,用他的话说就是“待老子一个个骂将过来”,因而赢得了“蜀中幽默大师”之誉。

刘师亮20年代在成都创办《师亮随刊》,发表讽刺作品,自称谐庐主人。九一八事变后,该刊曾三次出版《反日特刊》,并免费赠与群众,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他的一些创作和趣事,至今还在成都民间流传。

刘师亮于1939年因心脏病去世,生于民国动荡时期,骂政府、骂军阀,为民请命,能幸而善终也算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