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第一个被密谋处决的上将,韩复榘冤吗?
来源:文史之新
一、韩复榘参加抗日高级将领军事会议,不慎落入圈套
1938年1月11日,下午1时30分,河南开封南关袁家花园。第一战区和第五战区的高级将领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的“北方抗日高级将领军事会议”。
坐在会场最前列的是刘峙、程潜、李宗仁、宋哲元、于学忠、邓锡侯、孙震等人,都是集团军副总司令级别以上的高级将领。邓锡侯、孙震是四川人,此前跟一些北方将领们从未见过面,李宗仁便引着他们和宋哲元、于学忠等人认识了一下。
就在会议马上要开始之时,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上将韩复榘匆匆赶至会场。他没有和其他将领一样穿黄色呢子军服,而是穿着灰色棉布军服加灰色棉布军帽,腿上裹着灰布绑腿,还留着一些胡子,带着一副黑墨镜(来源于张宣武的回忆文章《开封会议见闻》)。
韩复榘是最后一个到场的高级将领,但他并未流露出尴尬或抱歉的神色。只见他进门后表现得非常活跃,同刘峙、程潜、李宗仁等人一一握手问好,随后大喇喇地坐在了宋哲元和李宗仁两位老熟人中间。
“委员长马上就来,请大家坐好!”一位侍从官员高呼之后,蒋介石从侧门走入会场,像往常一样穿着黄色呢子军服,带着白手套。他先是花了大概半个小时点名,之后才进入正题。在场的将领们其实都猜到了,所谓的会议不过是蒋介石的训话。但他们并不知道,训话并不是最终目的。
这是一次专门针对韩复榘的训话。蒋介石以《步兵操典》切入话题,着重强调“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们应该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受命不辱,负伤不退,被俘不屈”。一番长谈之后,蒋介石又愤慨地说道:
我们有些高级将领,把军队视为个人的私有财产,自从抗战以来,一味保存实力,不肯抗击敌人,只顾拥兵自卫,不管国家存亡,不听命令,自由行动,哪里安全就向哪里撤退,逃跑……试问国家都没有了,你们保存实力还有何用?到了那个时候,敌人还会让你保存实力吗?国家都亡了,你们拥兵自卫还有什么用?你们高级将领这样的做法,难道不怕天下人的唾骂吗?难道不怕国法制裁吗?
一番话下来,蒋介石说得是神色愤慨,底下的人则听得是脑袋低垂、面带愧色。韩复榘更是越听越心惊,脑袋低得几乎要将脸贴到桌面上了。不久之前,蒋介石命令韩复榘在山东死守黄河抵住日军,但韩复榘抗命不遵,将部队擅自撤退。此时蒋介石在会上这么说,韩复榘顿时觉得自己要完蛋了。
事实上,这场抗日高级将领军事会议的主要目的便是诱捕韩复榘。蒋介石已经忍韩复榘很久了,只是一直以来都不好动他,毕竟他手下不仅几个军的部队,还与宋哲元等西北军同气连枝。此时韩复榘犯下了“抗命不遵,擅自撤退”的过错,蒋介石则有了动他的理由。
果然,会议结束后,军统特务就对韩复榘下手了。韩复榘毕竟是一方巨擘,蒋介石没有公开逮捕韩复榘,而是让手下秘密将他扣下。被带离会场后,韩复榘先是由汽车送至火车站,之后被押上火车。火车沿陇海线向西疾驶,到郑州之后再转平汉线南下,直达汉口。
正在汉口等待韩复榘的,是早已写好结局的审判,是生命的终点。
二、赴会前韩复榘曾豪言:我又没有投降日本,怕什么?
韩复榘也确实是心大,尽管部下一再劝他千万不能去参加会议,但他最终还是去了。这和韩复榘的个性有很大关系,他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在山东也当惯了“土皇帝”,并不认为蒋介石会拿他怎么样。此外,韩复榘对自己的实力与经历也有足够的自信。
早在北伐时期,韩复榘便曾率领2万余人一路过关斩将,先期抵达北京南苑,一时成为风云人物,赢得了“飞将军”的声誉。豫北大战时,韩复榘的部队陷入敌军的重围之中,将士们深感绝望。韩复榘则以头撞地、痛哭流涕,使将士们心生死战到底的信念。
中原大战后,韩复榘主政山东多年,在澄清吏治、剿匪禁毒、发展教育方面做了不小贡献。虽然他的处事方式比较封建专制,有将自己当成“土皇帝”之意,但却也做了不少被百姓称道的事情。
当年山东受黄河决堤之害,南京方面多次派人来巡视,但就是不送赈灾款过来。韩复榘为了救灾民,甚至组织灾民到铁路上拦截火车,不交款就不让通过,并派兵对灾民们加以保护。此外,他还将鲁西30多万灾民送往未受灾地区,让各县县长“代养”一个冬天,称那些灾民是他送过去的“客人”。
韩复榘虽然是一介军阀,也曾做出不少荒唐之事,但绝不是那种一黑到底的人。韩复榘曾多次对人说:我决不喝兵血。当时很多军阀靠喝“兵血”和“民血”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但韩复榘却不敛财,也不挥霍。韩夫人劝他买房置地,他却说:有我在,不买房也有房住。我不在了,买了房也是人家的。因此,韩复榘名下的房产只有一两处,其中一处是张学良送的。
最为重要的是,韩复榘虽然不像宋哲元一样在长城抗战中打出赫赫抗日威名,但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却也始终保持着民族气节。从1935年底到1937年初,日本曾多次派人劝韩复榘策动山东独立,但都被韩复榘严词拒绝了。韩复榘虽然很想要保住自己的地盘,但更不想当汉奸,更害怕背上卖国贼的骂名。
1937年11月,日军向鲁北进攻,第三集团军在德州、齐东线与日军展开激战。韩复榘率卫队旅第一团亲自奔赴前线指挥,相持一个多月。最危险的一次,韩复榘被敌人多辆装甲车配合飞机包围,卫队团伤亡殆尽。韩复榘也差点血洒疆场,回到济南时随从人员只剩下几个。
因此,当底下的人劝韩复榘不要亲自去开封参加会议时。韩复榘豪气冲天地回答道:不要神经过敏。我不去更叫人家怀疑!我又没有投降日本,怕什么!
直到韩复榘出事之后,底下的人才知道,原来韩复榘之所以不听从意见,除了因为盲目自信之外,也跟受了蒋伯诚的蒙骗有很大关系。蒋伯诚在韩复榘犹豫之时,曾许下“只要韩肯来,我保他没事”的承诺,并且还将一份与会者的名单给了韩复榘,使韩复榘以为这个会议并不是针对自己而召开的。
过度自信、盲目乐观、误信他人,种种原因最终导致韩复榘走上了那条不归路。
三、韩复榘被捕后仍大大咧咧,手下营救无果,最终身中7枪而亡
韩复榘虽然在会场上被吓得不轻,但被扣押后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平静之后,自信和乐观也就马上回来了。于是韩复榘又对局势产生了误判,认为自己虽然被抓了起来,但最后也不会有多大的事情。
近一个月之前,李宗仁在韩复榘部队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下令要求死守泰安抗击日军。韩复榘当即在电报上批复了8个字:南京不守,何守泰安?在此之前,韩复榘也曾对部下说:原说派重炮支持的,到快用的时候,忽然抽调走了。他们不守南京,却叫我们死守济南,叫我们用步枪跟日军拼么?
当时的韩复榘已经心生了退却心理,这跟他想保存个人实力的想法有关,也跟他的整体战略构想有关。韩复榘认为,在长期抗战之大战略下,与其死守黄河不如有计划撤退,保存实力以待日后的大决战。在与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交谈中,韩复榘便曾说过:抗日必须西撤而后反攻,如目前即进行决战,徒供牺牲,不如暂时保存实力,以待来日。
被抓后的韩复榘,很可能又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虽然抗命不遵擅自撤退,但却抗得有理撤得有据。于是他在受审期间,仍旧是一副大大咧咧、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根据孙桐萱将军的回忆(《韩复榘被扣的前因后果》),何应钦主要问了韩复榘三个问题:你为何娶日本女人?你为什么贩卖烟土?山东民团枪支,你为何擅自收编?
韩复榘听到这几个问题后,并未意识到自己接下来的言行会影响未来的命运,仍旧是那幅大大咧咧的态度。对于第一个问题,他回答说:那是沈鸿烈(青岛市长)葛光庭(胶济路局长)与我开玩笑,叫过日本条子,逢场作戏。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是:那是宋哲元老早送给我的一千两,家里女人们存着的。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则是:那也许是民团指挥张骧武、孙则让、赵明远他们办的吧!
当时蒋介石为了以示公正,特意派了韩复榘的老上级鹿钟麟当审判官。鹿钟麟听到韩复榘的回答后,当时简直要被气炸了。后来,鹿钟麟还曾叹息道:你看韩复榘,这不是逐条承认又是什么!真像小孩子一样!
冯玉祥则回忆起韩复榘曾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委员长据守济南之命令在先,抑或李司令长官令其退却之电在先?如果韩复榘回答是撤退的命令在先,无疑可以获得生机。但韩复榘却说,是据守的命令在先。
韩复榘接受审判期间,第三集团军的将领们也在积极行动,试图进行营救。他们发了封联名电报给蒋介石,重点提到“抗战不力,不单韩复榘有责任,底下的各位将领也都有责任”,试图让蒋介石顾忌第三集团军而不敢妄动韩复榘。
但没想到的是,这封电报恰恰加速了韩复榘的死亡。蒋介石看到联名电报后没有迟疑,而是下定决心尽快处决韩复榘。当时第三集团军的将领们还未商议出具体行动计划,只要韩复榘不在了,后面的事也就好办了。等他们真的开始采取行动了,就不好再动韩复榘了。
此外,他们还希望韩复榘的老上级冯玉祥能出面求情。冯玉祥因为与韩复榘貌合神离,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出多少力。倒是宋哲元与于学忠,在韩复榘被扣后马上求情,希望看在韩复榘往日功绩的份上,从宽处理。
审讯结束的当天晚上,韩复榘即被秘密处决。当时韩复榘正想返回被羁押的小楼,特务和军警从背后开枪。韩复榘身中七枪,倒地身亡。第二天,报纸发布消息:
山东省府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第三路军总指挥、陆军上将韩复榘因“不遵命令,擅自撤退”,并“别有借势勒派烟土、强索民捐、侵吞公款、收缴民枪等情事”,于1月24日执行枪决。
四、韩复榘之子谈父亲遇害:以“不遵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追究我父亲责任,应无话可说,但蒋有双重标准
第三集团军将领正谋划着如何解救韩复榘,甚至有人提出在黄河边上集中兵力示威的方案。但却忽然收到韩复榘离世的噩耗,许多将领在惊愕之余都哭了。但韩复榘已经不在了,日本侵略者又正企图亡我中华,将士们只能努力保持克制。
前去替韩复榘敛尸的刘熙众曾回忆说(《韩复榘被杀前后》),当时以为收敛得很坏,提前准备要为韩复榘换衣服。但到了那里之后发现,韩复榘身中七枪,都在胸部,血迹已代洗净,头面部亦无伤痕,一切收敛都是按上将待遇。
不过在运送灵柩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麻烦,很多爱国工人认为韩复榘是因为不抗战而被枪毙,都不愿意抬运灵柩。好不容易弄到了火车站,铁路工人们又不愿意拨车运送。最后还是孙连仲和鹿钟麟出面,才让韩复榘的灵柩得以启运。
最后,韩复榘的遗体被安葬在了鸡公山。下葬那天,天降大雪,纸钱夹杂着雪片漫天飞舞。在一座新土坟前竖起一块朴素的青石碑,上面写着“韩公向方之墓”几个字。曾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对于韩复榘之死,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韩复榘死得不冤,因为他确实抗命不遵,未能坚决抗击日军。也有人认为韩复榘死得很冤,因为蒋介石完全是在找借口铲除异己、挟私报复。值得注意的是,韩复榘的儿子韩子华(原名韩嗣烺)也曾专门写文章谈论父亲之死。韩子华是这样说的:
对我父亲的判决书中,把“不遵命令,擅自撤退”定为他的主要罪状,应该说,如此定罪是没问题的。因为他的确没有遵照大本营的命令去“死守泰安”。“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常识,不遵命令,擅自撤退,就是犯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蒋以“不遵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追究我父亲的责任,应无话可说。
韩子华没有为自己的父亲讳言,承认韩复榘存在“不遵命令,擅自撤退”的事实,也认为自己的父亲应该无话可说。但是,韩子华并未就此认为自己的父亲不冤,因为当时擅自撤退的高级将领并不仅仅是韩复榘一个人。
深受蒋介石倚重的“福将”刘峙,当时担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和韩复榘的级别一样。就在韩复榘失守济南的同时,刘峙也连续弃守保定和石家庄等重镇,一路跑回了郑州,赢得了“长腿将军”的雅号。为何刘峙就没事,韩复榘却要被枪决?
对此,韩子华看得非常清楚。他在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之所以指蒋介石杀韩复榘有“消灭异己”、“挟私报复”之嫌,即在他的双重标准。对于心腹大将刘峙,蒋选择包庇。对于积怨已久的韩复榘,蒋选择借机铲除。
韩复榘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原本又是西北军,并非黄埔嫡系,因此他对蒋介石一直缺少忠诚、敬畏之心。在他主政山东的时候,便跟蒋闹出过一些不愉快,使蒋认定他不是值得信赖之人。西安事变之后,韩复榘更是发了一个电报给张学良、杨虎城,提议大家开会商量怎么样处理蒋介石。电报发出去之后,蒋介石已经出来了,而蒋也看到了这个电报。
听到蒋介石被放出来的消息之时,韩复榘正在打麻将。韩复榘着实是大大咧咧惯了,竟然当着南京方面派来的代表的面说了句:这叫什么事嘛,没想到张汉卿做事情这么虎头蛇尾!这话传到蒋介石的耳中,怎能不让蒋怀疑韩复榘迟早要反?此外,据说蒋介石还截获了韩复榘和刘湘的密电,两人商议联手钳制蒋军入川。
总之,韩复榘确实存在抗命不遵的事实,但蒋介石处决韩复榘,也并不是完全本着公事公办之心。也正是因为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韩复榘的后人在1949年并未跟着蒋介石离开大陆。韩子华于1949年初参加了解放军,随部队开赴山西打仗,接着又去了朝鲜。在朝鲜战场,韩子华光荣立了三等功。
在韩复榘后人生活困难之际,韩复榘生前的一处房产被及时发还。这处房产是由张学良赠与韩复榘,在抗战中被日军没收,解放后又作为敌产被接收。发还的依据是:韩复榘不属奸逆,亦非战犯,其财产应予发还。
1954年,韩复榘的灵柩迁葬到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黑色的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韩复榘”三个大字,下边是“1891—1938”。高艺珍离世后,则与韩复榘合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