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并快乐着,聊聊二战后日本战俘与苏联女兵那些暧昧事
来源: 西木泽
一方是胜利者,一方是战败者;一方是男战俘,一方是女管教。战俘与女兵,两者仿佛永远都没有干系且不可相交的群体,却在二战后的苏联发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有些网友怀疑这些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认为日本战俘与苏联女兵战后的那些情事,都是日本人吹出来的,可信度不高。尽管当时的苏联对这样的事也三缄其口,但随着后来苏联的解体及时间的变化,一些真相通过多种形式逐渐浮出了水面。
网络资料图
真相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曾刊登过《日本武士的俄国坟墓》一文,该文章表示,最初日本战俘踏上苏联国土的时候,随身携带的行李里藏有橡胶女娃,用于解决本能需求。可是,他们一下火车就遭到了早在车站等候多时的苏联居民的哄抢。橡胶女娃没有了,日复一日枯燥而繁重的劳役生活,让日本战俘对异性的渴求也越发变得强烈起来。
事件一:2005年5月20日,在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的剧院舞台上,首次上演了一出以当年日本战俘与苏联妇女的爱情为主题的戏剧。戏中的女主人公多尔戈尔·桑德科娃,她爱上了一名日本战俘。她也知道,当时的社会舆论不允许她这么做,他们也没有光明的未来,但她还是不管不顾,还为这名日本战俘生下了一个女孩。后来这名战俘被遣送回了日本,一直到很多年后他们才得以再次相见。
事件二:日本也曾拍摄过一部电视剧《遥远的约定》,就是以日本战俘蜂谷弥三郎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1997年3月25日,日本鸟取县,一个离家51年的日本人蜂谷弥三郎回到他的故乡,见到已经为他守了半世纪的老妻子。然而,他却不能在日本久留,因为还有他后来的妻子在俄罗斯等着他回去。蜂谷弥三郎是二战期间平壤兵工厂的一名军人,被俘后去了苏联西伯利亚的劳改场,后学得一手理发手艺,熟练掌握了俄语,并在当时的苏联娶妻生子建立了家庭。蜂谷弥三郎还为此写了一本书,书名为《为战争而哭泣的两个老婆》,来纪念他一生中最亲密的两个女人。
环球时报刊载的《二战男女失衡苏妇女与日战俘有染屡禁不止》一文,就记载了上述事件,披露了苏联女兵与日本战俘之间因性而冒险的跨国恋情。另外,据相关媒体的采访信息,现已高龄的原苏联战俘营看守人员斯维里多夫回忆道:一个日军少佐看上了一个名叫维拉的女看守,我那时虽然只有15岁,却已经明白了一些事情。有一次,他请求我帮忙,请您换一下夜班,让我和维拉在一起吧,她已经同意到我的帐篷里去了。我知道,这是不允许的,但我开始可怜他们了,这毕竟也是爱情,我就同意了。
其实,当时的苏联女兵不仅与日本战俘有染,而且早在1944年,就已经传出她们与欧洲战俘之间发生的那些绯闻,只不过被当时的苏联官方铁腕制止了。然而,他们面对苏联女兵和日本战俘之间的发生的这些事情,却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何要这样?其实从感情上来说,当时苏联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日本和苏联并没有深仇大恨,而和德国、意大利就不同了。2008年,俄罗斯史学杂志《祖国历史》曾刊登一份档案材料称:1946年秋天,德国战俘马克斯·哈尔特曼给苏联内务部战俘和被拘留者事务管理总局寄去了一份请求允许他加入苏联国籍并同一名苏联女公民结婚的申请书,此前他已经给斯大林写过3封信。但他的请求被拒绝了,而且还被重新看管起来,他的苏联情人则被打发到别处,并被国家安全机关监控了起来。
上述事例,就足以证明,当时苏联女兵与日本战俘之间的那些情事不是子无虚有的传说,而是确有其事。
网络资料图
原因
这一在其他国家基本不可能发生的奇葩事件,为何在当时的苏联却盛行?
先来看一组数据。统计显示,1940年,苏联男女性别比例是1:1.1,基本保持比例平衡。1945年,男女性别比例已经拉大到了1:2.7。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苏联的人口1.67亿,也就是说超过了1亿数量的苏联女性,在感情问题上成为空缺。连续的战争使苏联失去了数千万精壮男性,最后他们不得不征召大量女兵派上战场,同时也使千千万万的苏联妇女成了寡妇。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才导致了这些苏联女兵会冒险和外国战俘谈恋爱。需求决定市场,越是稀缺的东西越显得珍贵,在男人缺口很大的苏联,这是一股难以遏制的爱情力量。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宣布投降,而此时在亚洲的轴心国日本却还在负隅顽抗。为了迫使日军尽快投降,当年盟军使出了两个杀手锏,一是当年8月9日,苏联红军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击毙日军8万人,俘虏了60万人并全部被拉至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做苦力,此役使日军在中国的精锐几乎损失殆尽;二是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造成大量平民和军人伤亡。日本在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下,才于当年8月15日公开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军60万战俘是成建制被拉到西伯利亚地区的,他们在那里干着常人难人忍受的重活、粗活,成批的日本战俘被分配到采石场、制盐厂等各种岗位,为西伯利亚地区的建设榨干他们的劳动力价值。由于天气极寒,劳动强度大,吃得又不好,冻死者不计其数,一些日军战俘看准了苏联女兵情感空虚的弱点,于是便主动出击,他们很愿意以生理上的“牺牲”来换取一些在工作和生活上的优待。
当时的苏联女兵与外国战俘的爱情游戏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发现有这样的苗头,会首先将其定性为“阶级觉悟幼稚”,一旦被发现她们跟外国战俘有染,还将被开除党籍。即便如此,苏联官方还是遏制不了她们与日本战俘同居,何况在当时双方条件极不对等的大环境下,苏联女兵占据压倒性优势,她们可以自由选择觉得各方面都不错的战俘来处对象或发泄心情。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纯洁的爱情,想真正找一个不错的男人来共度余生。有的则是纯粹因为生理或精神方面的需要,短时期内找个战俘败败火而已。有的则是为了一些物质上诱惑,因为战后的苏联很贫穷,生活物质严重匮乏,更别提用来装饰的手表、手饰等之类的物品了。有俄罗斯研究人员说:“劳改营女管理人员有时出于物质上的意图跟外国战俘同居。比如,有一个劳改营的女护士请一个战俘帮她搞一块手表,很快她就得到了手表,在得到手表的同时她还收到了一张字条:`我给你手表,不过你应为此跟我保持亲密关系。”这时,一些战俘藏在身上或者行李中的稀罕小物件便派上了用场。
在苏联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看管营的女兵或女性工作人员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此外,在西伯利亚地区的苏联普通女性,包括大妈级的苏联妇女也会利用手中的黑面包去勾引这些年轻的日本战俘。在一篇日军的回忆文章里就有这样一则趣事:一天,铃木君正在铲盐,这时在煮盐的大锅另一侧负责铲盐的苏联大妈隔着水蒸气对他喊“夫列不纳达?”(想吃面包吗?)他正纳闷为啥要在这地方问这种问题,于是他就回答“纳达,纳达”(想),接着大妈从手提袋里拿出一条黑面包说“帕吉呀鲁斯塔”(给),铃木君正不知该接不接的时候,大妈突然就张开双臂把他抱得紧紧的,同时还有个让他喘不过气来的热吻。铃木君吓得赶紧推开大妈,就从沥池上跳了下来,拼命往自己的宿舍跑去。
网络资料图
反思
反思之一:战争到底是两败俱伤还是损人利己?战争是残忍的绞肉机器还是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碰撞交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虽然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无论是战败方还是战胜方,或多或少都要为战争付出一定的代价。作为战胜方,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失去亲人的伤痛永远都无法弥补回来。作为战败方,则将直接带来经济文化及社会民生的严重倒退,甚至几十年都恢复不了元气。对于战俘来说,更是被奴役的对象,任人宰割和支配。
纵观中国的近代史,满足于自我的清朝政府闭关锁国,不思进取,而西方列强则在相继的工业革命中走向强大。一个国家贫穷落后,就要受到其他国家欺负,这同人与人之间的道理一样。可以说,旧时的中国,是被列强打醒的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以至于抗日战争结束,中国就一直处于被挨打的战争状态,国家民不聊生,哀鸿遍野,饿殍遍地,到处一片苍凉的景象。就抗日战争来说,日军不仅在战场上给中国抗战官兵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也使无数无辜的中国平民百姓成为冤魂。日军铁蹄所至,生灵涂炭,尸骨成山。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间,日军在中国制造了数万起杀害中国平民的血案,其中较大规模的杀人血案不下4000起,遇难的中国同胞达数千万人。
人类要反思战争,任何美化战争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战争虽然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但这是一种野蛮的践踏行为。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交流,还可以有更多更好的方式去实现。当然,我们呼吁和平,不要战争,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相信一个国家对发动战争会越来越克制和理性,战争也会离人类越来越远。
反思之二:即使是战俘,有一技之长者,总有希望获得生机或受到重用。就拿二战期间滞留苏联西伯利亚的日本战俘来说,最开始的一批战俘被遣送回了日本,只有那些掌握着技术,能对苏联产生贡献的少数战俘才能留下来,并与他们的爱人们组建家庭,其余的人则完全没有考虑的余地。
俄罗斯观察家日尔诺夫认为,当时,苏联政府对待各国战俘的态度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差别,比如,苏联允许一小批日本战俘同苏联妇女结婚,日本战俘也是唯一被允许留在苏联定居的外国战俘,相当多因为爱情的缘故而希望留在苏联的日本战俘则被拒绝,并被遣返回日本。但是,苏联却不允许德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国的战俘同苏联妇女结婚,不允许他们在苏联定居,来自这些国家的战俘后来被全部遣返。
抗战后的中国也曾留下了一批日军技术人员,我军最早的飞行员也都是在日本“师傅”的教导下成长起来的。原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的林弥一郎部,是关东军的王牌,后来他们集体加入东北民主联军。总计有飞行员20人、机械师24人、机械员72人,以及其他各类地面保障人员近200人。以这些日籍官兵为骨干组成的东北老航校后来成为中国空军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