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日本军服的俄罗斯士兵:十月革命后,白俄军人的世界流浪之旅

这张二战老照片里的日本军人,大都长着一副白人面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他们都是所谓的反苏维埃的白俄(white Russians),他们的命运,是十月革命之后,流亡海外的俄国人的缩影。

这是1905年上海的俄罗斯社区,主要是茶叶商人,皮草商人和外交官家庭,社区小而素质高,但是无法容纳太多人口;

随着1917年十月革命的展开,很多持反苏立场的贵族,军官和跟随他们或者被裹挟的俄罗斯人被称为白俄,他们开始往世界各地流散。下图是隶属于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的帝俄海军部队的士兵,在1920年被勒令离开克里米亚半岛的情形,这些人去了欧洲其他国家或者土耳其;

在十月革命之后,共有200多万所谓的白俄流散到了世界各地,其中约25%是前俄军人,他们组成了俄罗斯共同军事联盟(ROVS)和加里波利协会等帝俄旧军人组成的组织,其中有的人还组成了所在国的白俄军事单位,比如西班牙内战中,就有白军支持弗朗哥政权:

在西班牙的白俄军人支持弗朗哥军政府

在南斯拉夫王国就有一个规模近乎师的白俄军团,在法兰西共和国,法国外籍军团第二骑兵团就是由哥萨克骑兵和沙俄后卫骑兵组成,上海欧美租界使用的白俄护卫商团也是脱胎于哥萨克的军事组织,直到1942年一部分人加入苏联,或者和日本侵略军和解后合作。

此外,远赴美洲的俄国流亡者参与了当地的反殖民战争,或者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社区。

1930年代末,在天津被中国军阀豢养的白俄军队在进行射击训练,照片来自京都大学档案馆;

在中国新疆,很多白俄越过亚洲内陆的边疆入华,这些人被称为归化族,当时新疆的政府领导人杨增新,金树仁都曾经十分依仗归化军,让他们配合自己镇压维族和回族的起义。下图是伊犁的归化军:

新疆的白俄系归化军,出自前哥萨克或者中亚的俄军

随着苏联的施压和苏联红军对盛世才统治下的新疆的渗透,白俄系归化军基本被击败和分解,被苏联红军第八团(红八团)取代,此军对外宣称为“归化军骑兵第八团”。该团包括骑兵、步兵、工兵、通讯兵等主要兵种外,还拥有军用飞机,一个炮兵营,一个坦克连,兵力共计3,000人,团长为乌申科少将。

来到上海的被称为罗宋阿大,或者罗宋瘪三。由于失去了本国公民权,拒绝苏联身份,所以他们无法享受白人在中国的种种特权,实际的法律地位和中国底层汉人无异。而且由于日本,中国军阀和英美不愿意得罪新成立的苏联,所以白俄生活在各方的重压之下。

正在等待出路的白俄难民

下图是上海的白俄男子健身的照片。对于初到上海的白俄来说,男性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时光,很多人虽然家境良好,但是并不能说流畅的英语或者法语,很多人在随身财富挥霍一空之后,只能充当门卫,保安,或者看门人,最好的情况是加入万国商团的白俄部队,很多人只能沉迷酒色,乃至行乞。

女性只要好看,就可以出入高级场合成为舞女,侍女或者交际花,还有人可以嫁入豪门:

下图是白俄在老上海开设的药房老照片:

1940年,驻扎上海的英军奉命撤离上海前往香港,一个英军在和他心爱的白俄恋人告别。后者在当时的上海,应该是舞女,酒馆招待女或者妓女,二人是一对露水情人;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之后,一些留在上海的白俄选择加入苏联军队,和红军和解,下面是他们的照片和一则关于红白和解的报道:

使用英式装备的上海万国商团白俄卫队,在1940年英国人离开上海之后,这些人负责维护租界的秩序,并在1941年倒向日本人,和日本人议和,战后则逃往香港或者菲律宾与南洋。

但是在中国东北,关东军也在召集失去家国的白俄为虎作伥,加入日本侵华的活动,比如下图中的伪满国军奥尔金·梅塞诺夫中将,他是布里亚特蒙古人,是帝俄军中的低级军官,谢苗诺夫的哥萨克指挥官之一加马利耶夫抵达满洲,不久便招募布里亚特-蒙古反共部队代表日本支持的政府在边境巡逻,并参加了1935年哈尔金神庙战役,指挥满洲皇军第十区,直至担任伪满国军军事学院院长。1945年9月,他被红军俘虏,送往莫斯科受审,并于1947年3月13日被行刑队处决。

下图是伪满洲国军队中的浅野支队,主要是白俄军人组成,针对东北抗日武装和国境线外的苏联作战,这些人使用日式装备和军服,在苏联出兵东北前夕有5000多人,但是最终被苏军击败消灭;

浅野部队使用的马刀文物

白军的各种勋章

在欧洲,同样有许多为纳粹和盟国效力的前白俄军人:比如下图的这个大胡子哥萨克军官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普戈沃奇尼科夫。他于1905年毕业于尼古拉耶维奇骑兵学校。到1917年,他是一名上校,后来他加入了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指挥的白军担任骑兵团长。白军战败后移居南斯拉夫,他在贝尔格莱德当过骑兵军官,然后在该国骑兵学校找到了一份讲师的工作,帮助该国训练骑兵。他在1941年4月被德国人抓获,不到一年就成为德国训练的第600哥萨克营游击队的指挥官。1949年他逃往纽约,并最后在美国善终。第二张图是为纳粹德国效力的哥萨克骑兵部队。

具有类似经历的,还有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格鲁宾采夫。他出生于1882年,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加入俄罗斯帝国陆军,1917年俄罗斯革命爆发时在第三骑兵团担任上校。内战失败后于1920年被流放到保加利亚,后来又被流放到德国,在那里他在纳粹德国庇护的ROA部队(弗拉索夫的俄罗斯民族解放军)担任上校。战后,他逃到美国,1963年在克利夫兰去世。

在1923年斯塔尔克少将离开了上海之后,白俄海军舰队前往菲律宾的马尼拉获得补给,在这里他拍卖了剩下的白俄军舰,也在这里降下了最后一面沙俄海军的军旗。随后就有白俄移民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流亡者社区,此地一直保留到了二战结束后的时代。二战结束后这里接纳了来自上海等地的白俄难民,下面这些照片拍摄于菲律宾的吉万市,后来他们前往澳洲或者美洲等地:

下面是刚刚抵达菲律宾图包巴岛的白俄难民:

最后随着苏联解体和俄罗斯联邦的成立,白军失去了存在意义,在2000年前后ROV最终解散。白军领袖或者获得平反,或者灵柩被迎接回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