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解密苏联秘密档案:切尔诺贝利之后,克格勃做了什么?
来源:@世界说globusnews
刚刚过去的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三十五周年。当地时间4月26日上午,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在自己的档案网站上上传了35份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前后的克格勃机密文件档案照片,宣布就此解密。
1986年4月26日并不是一个久远日期,但那一天切尔诺贝利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故和事故的后续处理,在事发当时曾被当作国家机密,事后数年,随着当事人因各种原因离世的消息渐次传来,事件过程则因为更为复杂的国际政治因素而笼罩上层层迷雾,竟已成为历史悬案。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在公布档案的声明中写道:“甚至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可怕悲剧的35年后,这起事件的时间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依然停留在未知的书页间。但是,数百万因事故而改变了命运的人需要了解真相,全世界需要铭记其后果。”
这35份解密文件的时间跨度长达18年,最早的归档于1973年,是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克格勃提交的“有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建筑过程违反技术规范的报告”,最晚的档案日期则为1991年1月,是克格勃就切尔诺贝利事故清理中的问题向苏联最高苏维埃提交的调查文件。
很难不注意到,在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档案处的网站上,这35份材料所在的文件夹被命名为“切尔诺贝利悲剧——苏联当局的罪行”。
第一份事故报告
所有披露出的文件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站长维克多·布留汉诺夫在4月26日事故当天提交的第一份事故报告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份:这是外界第一次见到这份报告的原件。
在当天极度的疲惫和混乱中,这份报告很短,仅有一页纸。布留汉诺夫在其中提及,由于事故,已有一名工作人员在早上6点时死亡,另三人情况严重,参与救火的共34人被送往医院,其中9人为消防员。当天“凌晨三点时城市辐射水平为4-14毫伦琴,到早上七点,为2-4毫伦琴”。然而,事故发生地近旁的辐射值超过了1000毫伦琴/秒。
在报告结尾他写道:“事故原因和物质损失留待政府委员会。普里皮亚季和周边定居点形势正常,辐射水平得到控制。”他在下面签了名。
毫无疑问,这既是第一份正式的事故报告,也是核事故被层层掩盖的开始。但事故发生时布留汉诺夫其实并不在核电站内,那天晚上他没有排班,这份报告也并非他一个人的作品。他的噩梦开始于那天凌晨的一个电话。多年后在采访中回忆赶到核电站那一刻的心情时,布留汉诺夫提及,他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将会坐牢:上世纪三十年代类似的事故中相关责任人通常会被以蓄意破坏罪名判刑,甚至可能因此被判定为外国间谍。
当天上午,大批高级别官员从基辅赶到切尔诺贝利,由于需要发布正式声明,布留汉诺夫在上级的要求和其他一批官员的辅助下完成了这份报告,尽管在当时还没有任何人知道核电站内究竟发生了些什么。这份报告没有提到的是,核电站配备的辐射检测仪上限即为1000毫伦琴/秒,而切尔诺贝利的爆炸远远超出检测范围,这些数值已经全无意义。
“现在他们想用原子弹了”
由于没有对外公布详细信息,切尔诺贝利周边地区居民在几乎正常的情况下继续生活,直到堪称致命的基辅五一游行和事故发生一周后才终于启动的大规模撤离行动。档案显示,随后克格勃开始继续执行他们的传统任务:监视人们的言行,并在必要时采取一些特殊行动。
标记为1986年5月12日的一份文件谈到了“民众对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态度”,其中提及,一位出生于1938年、姓卡林诺夫斯基的大学副教授在一场与同事的研讨会上说,“这些卡察普(乌克兰人对俄罗斯人的蔑称)1933年没能用饥荒折磨死乌克兰人,现在他们想用原子弹了。”这一条的信息来源是“线人提供”。
1986年8月30日,时任苏联克格勃主席切布里科夫签署了一份要求加强切尔诺贝利相关情报工作的命令。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还在其声明中提到了另外两个更加戏剧化的细节:有材料显示早在1986年4月27日,也即事故发生后第二天,克格勃就已提交了普里皮亚季和切尔诺贝利周边的“不可靠居民”、“宗派主义者”和外国访问代表团的详细名单。另外,1987年10月曾有法国记者试图盗取切尔诺贝利周边土壤送回国内检测,但被事先发觉的克格勃将样品掉了包。
按照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的说法,这两起事件的历史文件都发布于此前发布的《切尔诺贝利克格勃档案》中,但未包括在本次公布原件照片的35份文件内。
事故不止一起
“还有其他鲜为人知的事实被苏联当局隐藏了:事故在1986年4月26日之前已有发生。”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在声明中总结,“例如,1982年一号反应堆的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但是,克格勃在这方面的报告以常规措辞‘已采取措施防止恐慌和挑衅性谣言’告终。1984年,三号和四号反应堆发生过紧急情况。1983年,莫斯科领导层收到消息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缺乏安全性而成为苏联最危险的核电站之一。”
档案中披露了分别归档于1973年7月2日、同年7月24日和1978年12月19日的三份克格勃报告,内容均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建设时违反技术标准有关。另一份标注日期为1982年9月14日的文件涉及“核电站事故后续”,其中提及,切尔诺贝利一号反应堆事故造成的辐射物质泄露致使当天早上有地区最高测得伽马射线水平达到1000毫伦琴/秒,是标准值上限的100倍。
另一份文件标记日期为1984年3月1日的文件向当时的基辅及基辅州克格勃局长报告了切尔诺贝利三号和四号反应堆出现的紧急情况,称根据某些消息源(文件中使用了代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三号反应堆出现外围保护结构破损,且内部可能存在过热现象,与之同时,“类似的情况将在四号反应堆内堆积”。
1984年7月20日的一份文件记录了克格勃探员与核能专家的对话,其中提到该专家认为切尔诺贝利和库尔斯克核电站都有可能出现管道破裂现象,1983年5月20日和1984年8月14日的两份文件则分别警告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安全性不足,其中一份即为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在其声明中所提到的,切尔诺贝利“是苏联最危险的核电站之一”。
历史真相,与现实政治
如果范围缩小到历史学界,绝大多数本次披露的历史文件对于相关的研究学者来说其实并不具有石破天惊的效果:1982年9月9日切尔诺贝利一号反应堆发生的事故即使在当时的苏联也并非秘密,后来事故责任被归到了维修员名下,核电站站长布留汉诺夫的副手、切尔诺贝利当时的总工程师正是因此去职。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建设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更加人尽皆知,它原本就是在苏联当局不切实际的建设目标和绩效极为低下的工业制造部门二者夹缝中生成的产物。
就连克格勃的这些报告在近年也已经不是秘密,特别是如果考虑到当时乌克兰克格勃的职责之一就是对类似的大型工业项目执行安全方面的监督。但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所有这些都没能避免史上最惨烈核事故的发生,四十年前不断提出问题的克格勃无法替代工业生产部门弥补产能漏洞,也同样无法依靠自己的情报报告改变苏联当局“五年内将核电站数量翻一番”的雄心壮志。
在历史研究价值并不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很难不带政治色彩地解读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就事故历史档案发布的长篇声明,而事故三十五周年之际,也正值周边地缘局势极为微妙和敏感之时:一边是十年后再次登上国际媒体头版的福岛核电站,另一边则是再度空前紧张的俄乌关系。
过去几年,俄罗斯已经习惯于将任何一次历史争议套上时政“新解”(或许在乌克兰同样如此),或许这一次也不会例外,毕竟三十五周年过去了,而切尔诺贝利从未真正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