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玉碎”:日本法西斯的自杀式“本土决战”

文:刘怡

1944年2月23日,日本历史最悠久的日报《每日新闻》闹出了一桩大风波:在该报头版东条英机首相鼓吹“本土决战”、“以必死的精神教育后方的妇女和儿童,令他们拿起竹枪实施训练”的《非常时期宣言》的下方,居然出现了题为《竹枪不足以迎敌,要用飞机,要用海基飞机》的报道。首相大人当即大发雷霆,下令把报道的撰写者、高度近视的记者新名丈夫强征入伍,随后又把他所在的联队派往硫黄岛,企图借刀杀人。尽管新名在友人的帮助下转往菲律宾,幸运地活到了战争结束,但和他同一批入伍的250人却悉数“玉碎”在了硫黄岛,无一生还。

“竹枪事件”凸显出日本政府面临的最大困境:从资源总量和现实战况看,日本已无获胜的可能;但美方要求东京“无条件投降”,日方又不愿接受。从1944年6月到10月,日本海陆军先后实施了“阿号作战”(菲律宾海海战)与“捷一号作战”(莱特湾之战),企图赢得局部胜利、迫使美方接受较宽松的停战条件,但皆以惨败告终。进入1945年,美军开始逼近日本本土,东京不得不启动“决号作战”的准备,以期在九州岛和关东平原迎击敌军。不过由于原子弹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该计划和美国的“没落作战”一样,终未付诸实施。

1943年5月31日,《读卖新闻》刊登的关于阿图岛“玉碎”的报道。

“从根基开始动员”

1944年10月底菲律宾战役开始之后,东京在短期内即已确认:在东南亚阻滞住美军的希望微乎其微,战火蔓延到西南诸岛和本土已成必然。但在陆军主力都在东南亚和中国的情况下,本土防卫的力量存在巨大缺口:截止到1945年1月,日本陆军近400万兵力中只有45.6万人驻防于本土三岛(九州、四国、本州),另外在北海道、千岛群岛和西南诸岛有41.2万人,航空部队和船舶兵(两栖部队)45.3万人,合计不到总兵力的1/3。

从效率角度看,最简便的对策当然是从华北、中国东北和朝鲜分出一些部队,用船只装运回国,以填补缺口。但由于美军启动了以航空布雷阻断日本海上交通的“饥饿作战”(Operation Starvation),跨海运输变得极为危险。从1945年3月底开始,美机在三个多月里布下一万余枚水雷,炸沉炸伤日本商船超过70万总吨,使日本的进口物资量骤降90%。大批的粮食、燃料、工业原材料堆积在朝鲜、满洲和东南亚的港口,无法运回国,更遑论成批的部队。日方只是在“饥饿作战”开始之前,从满洲调回了3个步兵师团和1个战车师团。

1945年3月10日凌晨,334架美军B-29轰炸机进入东京,该市1/3以上的面积被夷为平地。图为空袭过后的市区东部。

于是,大本营在1945年2月宣布“从根基开始动员”,自本土征召从未入伍服役的19-40岁男性(包括过去仅作为补充兵的乙种和丙种人员)、已经退出现役的40-45岁老兵乃至17-19岁的少年(有许多身高不足150cm)加以突击训练,以增加150万作战部队。作战单位的注水式膨胀造成军官数量严重短缺——按照现役标准,新建如此之多的部队至少需要34万名陆军军官,实际上东拼西凑也只征募到25万人,其中2/3是年龄不到30岁的愣头青。而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曾有一线作战经验的军官更是只有可怜的18000人!

据大本营估计,美军为方便展开船队,将会从开阔的太平洋方向驶向日本列岛,选择平坦且靠近主要城市带的滩头登陆;同时,为规避9月台风季,作战开始的时间不会早于1945年10月下旬。这一判断与美国方面的计划相当吻合:美军计划于1945年11月1日在九州南部登陆4个军,建立前进基地;随后于1946年5月1日登陆本州,最终攻克东京。而九州的鹿儿岛和本州的房总半岛恰恰是日军陆上防御的重点。

大本营计划在1945年10月将陆上兵力最终扩充到315万人,组成新成立的第一、第二总军(相当于集团军群)。前者由杉山元大将指挥,下辖第11、12、13三个方面军,负责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地区的防御(“决三号作战”),总兵力95万人以上,汽车9500辆;后者由畑俊六大将指挥,下辖第15、16两个方面军,负责以九州为中心的中西部地区的防御(“决六号作战”),总兵力90万人以上,汽车8000辆。另有两个航空军(自杀飞机1600架、普通飞机900架)提供空中支援。

为弥补兵力数量缺口,1943年10月,东条英机政府下令强征20岁以上的大学文科专业在校生入伍,作为陆海军后备兵员,史称“学徒出阵”。图为当年10月21日,关东地区的7万名应征大学生在明治神宫外苑竞技场举行壮行式。

然而,为如此庞大的部队分配武器、弹药和燃料却成了大问题。新编组的150万部队成军时,仅配备了50%定额的步枪、23%的轻机枪、28%的迫击炮、74%的反坦克炮和75%的野战炮;预计到当年10月,步枪依然会短缺1/6。为适应这一窘况,大本营陆军部构思出了一种不计伤亡的人海战术:有27个新建师团被设定为“沿岸配备师团”(士兵自己谑称为“稻草人兵团”),它们只下辖3个步兵联队(团),兵力和重武器都极为贫弱,主要机动工具是马匹。这些师团被配置在美军最有可能上陆的滩头周边,以坑道、碉堡和永久工事作为掩护,任务是吸引敌方的准备火力,并在第一波敌军登岸后给予其近距离杀伤。另外16个新建师团属于“机动打击师团”,拥有更多的野战炮、迫击炮、机枪和小口径速射炮;它们配置在更纵深的位置,一旦美军在某一点形成突破,日军立即以数倍的兵力穿插过去,将其分割围歼。

不过考虑到美军在海空火力和重武器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日军并无任何获胜的希望。可以肯定,大本营的安排已不再是为了获取战场胜利,而是要以本方不惜牺牲的抵抗为代价,使对方遭受重大伤亡,继而被迫停火、并接受对日方有利的停战条件——即使到了1945年夏天,大本营依然抱有“有条件投降”的幻想。

美方并非没有估计到这一点。1945年6月,马歇尔上将对杜鲁门总统表示:从冲绳战役的情形推断,美军在九州之战期间的总伤亡可能达到7万人,日方则为35万人以上;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研究报告则认为美国陆海军的总伤亡将高达45.6万人,其中10.09万人阵亡或失踪。至于规模更大的本州战役,陆军部已经做好了阵亡20万人、轻重伤60-80万人的思想准备,同时预测日军官兵和平民将死亡500-1000万人,并爆发大规模瘟疫和饥荒。换言之,假如“决号作战”真的在1945年11月开始,日本总人口的1/5可能都将在一年内骨化行销。

“决号作战”兵力配置及美军预定的来袭方向。

“一亿玉碎”:牺牲“皇国”子民

数以百万计的正规军只是“决号作战”的先锋,大本营的最终目标在于动员全体国民参与作战,使美军因精疲力竭而停火。为此,小矶国昭内阁在1945年3月23日通过决议,将“大政翼赞会”、“大日本翼赞壮年团”、“大日本妇人会”等官方背景的民间动员团体改编为民兵组织,进行军事训练。以行政町(相当于城市的区)和村庄的户籍居民为基干的民兵称为“市町村国民义勇队”,以低阶公务员、工人和商社职员为基干的民兵称为“职域国民义勇队”;此外还征募了918支由复员军人组成的“特设警备队”(每队约300人),准备和美军进行游击战。

6月23日,铃木贯太郎内阁正式通过《义勇兵役法》,规定所有年龄在15-60周岁的男性国民以及17-45周岁的女性国民,除已经加入现役或服务于重要的科研、军工单位者外,皆须编入“国民义勇战斗队”,以增加2800万兵力。

义勇队的武装需要由队员自行筹措,条件稍好的可以得到甲午战争时代的村田式步枪以及其他六十年前生产的火器,大部分人使用的则是单发土枪、弓箭、日本刀、双股叉、铁锹和镰刀。陆军鼓励市民自制火绳枪和竹枪,并延聘剑道教师教授队员竹枪格斗术。铃木首相在观看过一队义勇队员的训练后,不禁嘟囔:“太胡闹了!”

1945年2月,元山海军航空队的零式52丙型战斗机在九州基地进行整备,准备参加特攻作战。

为了凝聚士气,日本宣传机器还喊出了“一亿玉碎”的口号。按照政府的逻辑,一旦本土被美军占领,“神州”和“国体”势必不复存在,届时“皇国”子民的生命也将失去意义;与其如此,还不如统统“玉碎”,以自己的牺牲消耗敌人。在此前的冲绳之战中,就有28228名国民义勇队员阵亡和失踪,占战前当地居民总数的7.5%;由男中学生组成的“铁血勤皇队”和女中学生组成的“姬百合队”分别阵亡876人、194人,死亡率超过45%。一旦战场延伸到本土,伤亡势必更加惊人。陆军科学研究所甚至计划在沿海的村庄散布鼠疫杆菌,将当地居民和美军一同送下黄泉。

当然,做出战争决策的那些人并不打算和普通国民一道“玉碎”,他们早已觅好了藏身之所。1944年7月,东条英机内阁开始在本州岛中部寻找避难所,以为东京陷落之后的备用大本营。由陆军次官富永恭次领导的委员会经过实地查探,选定了长野县的松代町,并提出在当地的象山、皆神山、舞鹤山挖掘坑道。11月11日,这项预算高达2亿日元的工程正式开工,它包括设在地面的天皇和皇后“御座所”、宫内省办公处以及隐藏在坑道内的大本营陆军部与政府机关办公处、日本放送协会(NHK)、中央电话局、仓库等设施。整个坑道长达10公里,顶部以钢筋混凝土加固,足以抵御10吨重型炸弹爆炸的冲击波。

大本营陆军部在松代町象山挖掘的地下工事鸟瞰图,现已开辟为长野市的观光景点。

从1944年底开始,7000名朝鲜劳工和3000名日本劳工开始以两班倒的方式在山中轮番挖掘,后来又增加了西松组、鹿岛组两大建筑公司的工人以及当地初中生组成的“勤劳奉仕”(义务劳动)队。截止1945年8月,先后有61万人参与此项工程,花费预算6000万日元,完工度约75%。不愿与陆军共处一室的日本海军则在16公里外的安茂里自行规划了一条坑道,计划建造一个可容纳1000人的地堡,不过到战败为止仅完成了不到100米。

按照大本营的预案,一旦美军在本州岛登陆,存放在东京皇宫中的镜、剑、玉“三种神器”(天皇正统的象征)将和皇太子明仁亲王、10岁的义宫正仁亲王及5位公主一道乘坐6辆改装过的九四式轻装甲车,在近卫师团的坦克保护下向长野县疏散。至于裕仁天皇本人,他曾对宫内大臣木户幸一表示:“一定要留在皇家神宫的所在地神州,死守到底。”不过倘若美军兵临城下,他大概也很难否决内阁的动议,只会和他们一道撤往松代。

“神风”难以“回天”

1941年对美开战之时,日本海军拥有世界第三大舰队和首屈一指的航空兵,号称“艨艟八百,海鹫三千”;但经过三年苦战,最精锐的官兵和装备已经消耗殆尽。1944年底,残存的日军大型舰艇逐步退回本土,随后就因燃料运输中断不再出战,继续抵挡美军的只剩下岸基航空兵和少量潜艇。在此背景下,1944年夏,大本营海军部决定在一线部队推广自杀式攻击法,称为“特别攻击”(Tokubetsu Kogeki),并成立了以大森仙太郎中将为首的特攻部。黑岛龟人少将领导的军械部门也根据特攻作战的要求,开发出“回天”、“震洋”等自杀兵器。

靖国神社游就馆内陈列的“回天”人操鱼雷。这种极难操纵的自杀式兵器在战败前共发射了49枚,乘员全部战死,仅击沉美军中小舰艇3艘、击伤5艘。

“神风特别攻击队”(Kamikaze Tokko Tai)无疑是特攻作战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幕,它的实质是在海军一线飞机性能和飞行员技术已远不及美方的情况下,通过“一机换一舰”的自杀式冲撞,给美军造成不对称伤害。以“神风”为名,则是希望这种战术能如13世纪重创元朝远征军的暴风雨一般,使“神州”转危为安。

莱特湾海战中,“神风”的第一次出击就撞沉了美军护航航母“圣洛”号,并撞伤另外5舰。但因为美国舰队的防空火力在密度和精确度上都相当可观,还能得到航母舰载机的掩护,而日军的特攻机和飞行员往往一去不复返,是故后期的航空特攻基本成为消耗战。日方每次须派出上百架“神风”机,穿越美军的多层火力网,才能有几架成功撞上敌舰,其余的飞机和人员则大半折损。这些“幸运”的特攻机多为速度较快的战斗机或俯冲轰炸机,挂带一枚250公斤炸弹,不足以撞沉战列舰和大型航母,但对防护较差的驱逐舰、登陆舰艇以及甲板人员具有可观的杀伤力。

1945年4-6月冲绳战役期间,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先后发动了10次代号为“菊水”的集中式自杀攻击,共损失特攻机1827架,战死搭乘员3067人。有133架飞机成功撞中美舰、122架至近擦过,造成美军36艘中小舰艇沉没,官兵阵亡4907人、伤4824人,另有包括航母和战列舰在内的368艘舰艇不同程度受伤。尼米兹海军上将据此推断,美国海军在九州登陆战初期至少将有5000人死于“神风”特攻,沉伤舰艇可能超过700艘。

但日方付出的人力和装备损失同样不容低估。从1945年3月中旬到6月底,日本陆海军在航空特攻中共消耗飞机2258架,损失搭乘员3000余人,这部分损失很难迅速弥补。而大本营计划在当年10月之前拼凑出10440架陆海军飞机,其中半数以上为特攻机,以便在美军驶向九州南部之际予以截击。这意味着从1945年7月到9月,至少还需生产2000架飞机。

千疮百孔的日本航空工业不得不硬着头皮担下这份任务——九州公司生产的“白菊”式教练机大量采用木制构件,以节约宝贵的铝材;这种飞机既笨又慢,除了充当特攻炮灰外再无用处。中岛公司开发的小型攻击机“剑”为方便在民间作坊生产,干脆把起落架设计成可投弃的样式;由于大量采用竹子和木头制作机身以及外翼,“剑”在俯冲时甚至可能自行解体。而由航空技术厂开发的火箭动力飞机“樱花”,本质上是一枚单人操纵的反舰导弹;它的3台火箭发动机只能运转9秒钟,头部带有1.2吨炸药,一经点火毫无生还的希望。

美军检查在冲绳缴获的“樱花”自杀飞机。美军给“樱花”起了一个讽刺的名字,叫“八嘎弹”。

为了将有限的航空燃料保留到“决号作战”时使用,日军在1945年6-8月基本暂停了对美军小股轰炸机群和侦察机的拦截,并将每个月的燃料消耗上限设定为汽油15000公升、酒精8000公升、异辛烷600公升。海军还挖空心思地研究出了从松树根中干馏出松节油、作为代用航空汽油的办法,生产出6吨土制汽油。但舰艇所用的重油供应已接近中断,海军总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据此下令残存的几艘战列舰转入预备役、充当浮炮台,仅保留一支由1艘轻巡洋舰和17艘驱逐舰组成的“海上挺进部队”,准备在美舰接近九州海面时趁夜实施偷袭。

在漫长的海岸线上,近百万海军守备部队编成了8支特攻战队,他们使用的武器是73艘“蛟龙”、252艘“海龙”、119枚“回天”和3550只“震洋”。“蛟龙”是5人操作的袖珍潜艇,“海龙”是19.2吨的双人袖珍潜艇。“回天”是有人驾驶版的九三式氧气鱼雷,仅有一名乘员,由潜艇和驱逐舰搭载;由于操纵者视界不良、加上推进剂极不稳定,取得的战果奇少。至于“震洋”就更简单了——它是在木制的5米摩托艇艏部装入250公斤炸药,使用时由一人驾驶、以16节速度冲向美国军舰,与对手同归于尽。

到日本宣布投降之际,已经有数以千计的“海龙”、“回天”和“震洋”被制造出来,收藏在海岸线附近的洞库基地内。一旦美舰驶向九州的消息传来,它们将像蚂蚁一样自洞穴涌出,在黎明时分冲向滩头附近的美国舰船。从这个角度说,今天的日本人应当感谢那两颗原子弹——若不是因为它们的残酷性和威慑力大大缩短了战争的进程,整整一代日本青年都将驾着那些古怪的特攻兵器,无谓地“玉碎”在邻近故乡的太平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