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战是相当厉害的战术,为何古代军队却很少采用

在古代战争中,游击战术确实有很多好处,但也有致命的弱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采用游击战术有什么好处?

(古代游击战)

一是游击战术通常以暗打明,让敌人防不胜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是古代战争中的基本法则之一,而游击战术就符合这种法则。总会在敌人不注意的时候,给予打击。就算不能给致命,也可以扰乱敌人的心神,制造混乱。

二是游击战术通常以活打死,战术安排丰富。游击战术可以根据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布局。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了以后,又可以调整方略。重新安排布置新的战术。

三是游击战术是以点打面,敌人顾此失彼。游击战术通常是分成小股,多点袭扰,遍地开花。这种感觉就相当于一群蚊子攻打狮子,狮子有力也使不上劲儿,也不可能把所有蚊子全部消灭。

四是游击战术是以动打静,随时制造战机。游击战术可以通过不断跑动,在没有机会的情况下,寻找到战机。如果不动,则永远不会找到机会。而一旦找到机会,就可以趁虚而入。

但是游击战术有致命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对敌人的打击,只能伤其枝叶,不可能动其根本。原因主要还在于其人数较少,装备落后,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运动战战术)

如果打仗无法动摇对方根本,自己也不能取得胜利。就如同我们前面说的蚊子和狮子的比喻,蚊子可以让狮子心神不宁,让狮子生气,让狮子愤怒。但是它能杀死狮子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果军队的人数变多,可以采用游击战术的方式来打仗吗?当然是可以的。不过这种战术,一般不称为游击战,而称为运动战。

当军队人数又多,装备又好,粮草又丰富的情况下,同时还采用游击战术的方式来打仗,这种打仗就称为运动战,它可能称得上是战争中的最佳方式。

但是这种运动战要打好,非常不容易,必须同时做好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战争各方必须协调配合,绝对不能互相扯皮指责,甚至互相攻击。很多军队在战场上打运动战,之所以失败,就是这些军队有个人保护主义,怕自己兵打光了,因此常常拖延不前。或者是与其他友军有矛盾,不愿意帮助对方。这样调动不起来,运动战就没办法起到以前游击战的效果。

二是指挥官必须有非常敏锐的大局观,和强大的协调能力。指挥运动战的最高统帅如同下棋,整个战场都必须在他心中。该在哪里落子,该怎么布局,他必须要非常清楚。而且他还要能够判断出战争的走向,根据变化重新安排战术。也就是说,要提前有安排,又要随时有改变。

(宋辽之战)

历史上宋太宗派军队攻打辽国的时候,曾在攻打之前,给各支部队安排了不同的任务。这其实也不错。但是在战场上却不能随机应变,将领们也不敢随便改变,因此最后打得大败。

除此外,将领还需要有强大的指挥能力,所有的军队必须要能听他指挥。要是有人不服从他的指挥,那战争是没法打下去的。所以历史上常常会出现御驾亲征的情况,就是皇帝的协调能力指挥能力显然高于一切。

三是君臣之间,指挥官和部下之间,必须高度信任。有句话叫做“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如果将领死守军令,那必然会被打败。但是,这句话也有可能是将领不服从指挥。将领不服从指挥,他自己却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之间,应该如何来区别呢?所以说,君臣之间,将领和部下之间,必须要有高度的信任。只有高度信任,才会解决这个矛盾。

(参考资料:《宋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