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惨案是场意外?看过这些战前奇葩事就明白
作者:张嵚
明代战争史上,败得最出乎意料的一仗,当属正统十四年(1449)的土木堡惨败:正值盛世的大明王朝,明英宗朱祁镇亲自统帅的数十万大军,云集曹鼎张辅等能臣能将,却被数万瓦剌铁骑揍得稀里哗啦,最后在土木堡任人宰杀,数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连天子明英宗也沦为俘虏。如此意外之耻,明代的有识之士们,也常见捶胸顿足,连呼想不到。
那么问题来了,看似强大的明王朝,遭遇“土木堡惨案”是否意外?至少,下面几桩发生在“土木堡惨案”之前的奇葩事,就能给出更客观答案。
一:两支后悔药
瓦剌犯边后,明英宗朱祁镇为何会做出“御驾亲征”的蠢决定?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位“军事票友”,对瓦剌的虚实两眼一抹黑,满以为可以去虐菜,却被人拿着当菜虐。不知他在土木堡沦为俘虏时,是否想起过之前几支特殊的后悔药:瓦剌的巨大威胁,早有人提醒过他。
其实,早在土木堡惨案爆发近两年前,即正统十二年十一月,瓦剌大将阿尔脱台冒死投奔明朝。这位阿尔脱台将军,曾跟随瓦剌太师也先南征北战,堪称天赐明朝的“活宝贝”。
而这位“活宝贝”,归附明朝后也十分实诚,张嘴就把瓦剌的军力虚实和盘托出,更告知重大机密:也先早就盘算对明朝发动大规模南侵,可鞑靼可汗脱脱不花不同意,两人面和心不和,早明争暗斗多年。如此重大情报,明英宗看过后却全然无感,摆摆手扔一边。
直到明军在土木堡被虐惨,明英宗朱祁镇沦为俘虏,这份沉睡近两年的情报,才引起了明王朝高度重视。后来的北京保卫战胜利,以及大臣杨善去瓦剌捞回明英宗,全有这份情报立大功。明英宗当初若多重视一点,或许就不会有被俘之祸。不过,比起明朝大臣刘球来,阿尔脱台还是幸运的。早在明朝正统八年六月,这位深谋远虑的明朝大臣,就从瓦剌使团的入贡采购等细节上瞧出麻烦,判定明朝与瓦剌之间,必有一场惊天大战。谁知这封眼光精准的奏折,送上后就惹明英宗生气。忠心耿耿的刘球被投入锦衣卫大狱,凄然死于狱中。就凭这昏聩的眼光,“军事发烧友”朱祁镇不被俘受受教育,真心说不过去。
二:太监卖军火
从土木堡惨案前也先犯边起,到后来浴血厮杀的北京保卫战,瓦剌的作战表现,却叫明军连呼不适应:以弓强马快著称的瓦剌大军,竟然也用上高科技的火器了!瓦剌犯边后,也先大军对明朝边地卫所的进攻里,就多次以铜火铳开路,后来大举进攻北京,更以凶悍火器猛轰紫荆关等要地。瓦剌大军什么时候有了这“高科技加持”?其实,大战开打前,这就是大明九边要地上,早已心知肚明的“走私大生意”。
早在正统六年时,明朝大同巡抚罗亨信,就愤怒揭发已经冒头的武器走私:每次瓦剌使者到了京城后,京城的驻军常偷偷把手里兵器卖给瓦剌换钱,发展到正统十一年时,更成了强大产业链;京城到边镇,都有了“交易黑市”;每次瓦剌使者从京城返程时,各大黑市早已虚席以待,连火器工匠们都抛头露面,把大批精良火器一字排开,大摇大摆跟瓦剌使者们讨价还价,赚得盆满钵满。
土木堡惨案前的那几年,瓦剌使团每次来明朝入贡,就是这样走一路买一路,甚至连瓦剌使团随身带的酒坛子里,都塞满了买来的明朝箭簇火药甲片。大批明朝精良武器,八年如一日流入瓦剌。在土木堡活捉明英宗的瓦剌精骑,就是这么武装出来。
更严重的是,也是借着这火爆买卖,处心积虑的瓦剌太师也先,早已在明朝内部密布情报网,明朝边塞要地,全有瓦剌奸细活动,以至于开战以后,明朝大军的每一步动向,瓦剌竟都能及时得知,这才有了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包饺子的囧事。
如此严重案情,明英宗真一无所知?其实他不但知道,而且年年下达严令,甚至还下令锦衣卫集合人马,从居庸关一路到宣府大同严查。但查完之后,边境的武器走私更是火爆!因为这火热买卖的幕后大黑手,就是明英宗最宠信的大太监王振。自从掌握大权后,王振发财的瘾头就越浓,需求旺盛的武器走私,更叫他借机狠捞。他派到各地边镇的监军太监们,更是掌握了当地的走私买卖。那些交易火热的“黑市”,几乎每一笔买卖,都有镇守太监们分红。特王振的亲信大同镇守太监郭敬,就是边地走私的出名“大户”。以至于“恃王振庇之,故上(明英宗)不知之,知亦不问也”。后果严重的武器走私,就这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以这个意义说,明英宗沦为俘虏的耻辱一幕,也是被这些发走私财的太监,活活“卖”到瓦剌去的。
三:明军穿水货
当瓦剌使者在明朝“武器黑市”上拼命买买买时,明军的装备水平又如何呢?
早在正统二年时,明朝陕西副都御使陈镒,就给明英宗算过经济账:陕西边地的屯堡士兵,理论上每个人身上的盔甲,该用四十斤铁来打造,打造完刨去消耗,理论上该重二十斤,实际却只重八九斤。中间偷工减料的费用,全被各级官员层层扒皮贪占。可怜身处抗击瓦剌前线的明军士兵,就穿着这种“水货”盔甲作战。边军如此,那么代表明军最高装备战力水准的神机营呢?正统四年时,明朝军器局一次发给神机营武器盔甲六万四千多件,结果士兵们大呼“多不如法”,也就是一大半都是残次品。曾经跟随明成祖横扫漠北的京军三大营,在明英宗年间时,一度缺马都到了近三万匹。储存在明朝东西广备库里的明军衣袜,明英宗有次心血来潮查了查,结果一查吓一跳:短窄纰薄不堪用者十三四万——十多万件军衣不合格。也就是说,土木堡大战前的明军,哪怕是最精锐的部队,能够穿上靠谱军衣盔甲,拿着靠谱武器作战,都算是奢求。更何况也先犯边前,明军三大营装备靠谱的精兵,大多已调到西南东南,平定麓川之乱与邓茂七之乱。出征土木堡的几十万明军,更是不靠谱的空架子。
换句话说,土木堡惨案,就是拿着劣质装备的明军,与拥有精良明朝盔甲装备的瓦剌精锐在作战,惨案看似意外,其实却没悬念。叫明朝蒙受奇耻大辱的,不止是明英宗昏聩的决定,更有已越演越烈的腐败。
而在土木堡惨案后,于谦等力挽狂澜的明朝名臣们,做的另一个重要大事,就是整顿明朝军备:北方大批瓦剌奸细被处决,军队的装备武器陆续更新,这才有了十五世纪下半叶,一度痛击鞑靼的明朝边军。土木堡的惨祸,确实也催生了明朝边军的幡然重振。只是代价,太过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