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岳家军二当家,替岳飞掌管岳家军,随岳飞慷慨赴死,真心腹

张宪15岁,精忠报国,投奔岳飞

在阆中,历史上的“二张”是世代相传的英雄,一个是三国名将张飞,他如今已成为阆中旅游的文化符号;一个是阆中本地人、南宋抗金名将张宪,他是故乡人内心深处永远的痛和骄傲

北宋政和四年(1114),南宋抗金骁将张宪,出生在间南桥张家大院里。从张宪会说话起,其祖父就教他背颂古诗词,教他学马步、弓步、批手、抬腿、踢脚、拳术等武术基础知识和基本动作。七岁时家里将他送到锦屏山私塾里读书。由于张宪对武术情有独钟,家里先后为他聘请了十多名武术教师,他博采众长,对十八般武艺和马上马下功夫钻研得很精,造就了少年时力大无穷和一身硬本领。

当时金兵入侵中原、京城汴梁沦陷,皇帝被俘,国都南迁。张宪看到国破家衰,便决心精忠报国,从军抗敌。十五岁的他听到岳家军驻扎汶南,便一路问讯而去。当时岳家军总兵谢昆护送粮草,从九宫山下经过,被山主铁面董先、陶进、王信、贾俊、王义阻住,要与谢昆比个高低。

在山主们要与谢昆比个高低的时候,岳飞令统制施全前去救回粮草。谁知施全被董先的月牙铲打败,转身就跑。跑了一阵,却与前来投军的张宪擦肩而过,施全劝勉15岁的张宪,前方危险。张宪不以为意,认为前去未必就是送死。施全勒马过去,把刚才战败一事跟张宪说了。张宪听完,让施全带路来到九宫山下。一炷香的功夫,张宪打败董先,携带山贼草寇投奔岳飞。

国难当头,正值用人之际,得到张宪这员虎将以及新收的生力军,岳飞大喜过望。岳飞治军有方,部队纪律严谨,战斗力很强,张宪在岳飞的麾下,也渐渐展露头角。

张宪23岁,代替岳飞,执掌军权

《宋史·张宪传》的篇幅不长,但第一句话“张宪,飞爱将也”,就奠基了张宪不同凡响的地位。在岳飞从军早期,张宪便跟随他行军接触,堪称岳家军中的元老级人物

在戏曲、小说中,张宪是与岳云齐名的白袍小将,而且还是岳飞的女婿。张宪是出身底层行伍,因为军功而升官,并深得岳飞的信任,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接回母亲及儿子岳云、岳雷后,即将长子岳云放到了张宪帐下从军,托付给张宪照管

张宪年少从军,得遇岳飞从此鞍前马后,寸步不离,一生奉献于岳家军。刚跟岳飞之时,岳飞就发现他,胆大心细,有勇有谋,爱戴士卒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岳云还没参军前,岳飞的嫡系背䈭军一直由张宪统领,可见岳飞对他的信任与重视,而张宪也把军队训练的整齐有素,人强马壮

岳家军在泰州、徽州一带驻扎时,岳飞和张宪就是最有默契的同伴。一个在前方领兵作战,奋勇杀敌;一个在后方留守驻地,坐镇大本营。在岳家军诸将中,张宪成为地位最高的将领,岳飞的重要副手。当岳飞不在军中时,张宪可以代替岳飞指挥其他统制,主持岳家军全军的事务

佐证一:襄汉之役后,岳飞因母亲姚氏患病,于是上奏宋高宗,请求回家侍奉母亲,并将岳家军人马暂且交由张宪和王贵主管,宋高宗没有同意。

佐证二: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因并统淮西等军、大举北伐的计划被宋廷取消,愤而辞职。全军将士“汹汹生异语”,薛弼请当时告病假的张宪出面抚定

张宪代替岳飞执掌岳家军,稳坐10万人岳家军第二把交椅

张宪26岁,战功赫赫,军功累累

1134年,在岳家军第一次北伐前夕,宋高宗特赐张宪金线战袍和金束带,派遣张宪收复随州

绍兴二年,张宪奉命讨伐盗寇曹成,曹成手下的杨再兴却是厉害角色,曾杀得金兀术割须弃袍而逃。杨再兴连斩韩顺夫和岳翻两员大将。张宪不为所动,淡定地指挥军队按部署进攻,很快就扫平了曹成的部队。孤家寡人的杨再兴单枪匹马杀出重围遁去,张宪毫不含糊,抄起大刀拍马追去,最终生擒了杨再兴

公元1134年,岳飞派遣张宪收复随州,张宪与王万、董先各自派出骑兵向敌人发起突击,金将刘合孛堇、齐将李成数万联军大败而散,于是收复邓州。

公元1135年,岳飞派遣李道讨伐湖南盗贼张平。在张平准备与李道对峙之时,张宪突然取代李道,出现在阵前。毫无心理准备的张平见之大惊,因惧怕张宪,顿时气夺,不战自溃,全军投降岳家军

公元1140年,金军撕毁和约南侵,岳家军孤军推进和金人血战,张宪率军与金将韩常遭遇,一顿狂揍,收复了淮宁府。

在最后一次北伐、也就是规模最大的北伐中,张宪亲率岳家军半数人马,在北宋都城开封的南部作战。收复颖昌城、淮宁府,金国用来拱卫开封的三大重镇,四日内被张宪攻下两座,令金国元帅金兀术大惊失色,连忙调集十二万人,严阵以待。

在最激烈的小商河之战后,金兀术因惧怕和张宪对阵,竟然趁著夜色,率大军主力仓皇逃走。张宪指挥前军、背嵬军、游奕军等“诸军人马”,前往临颍,寻求与完颜宗弼决战,一鼓击败完颜宗弼留下的八千金兵,获得战马百匹,并追击金军十五里,中原大为震动。

张宪28岁,被斩而死,子女流放

张宪率领大军乘胜挺进朱仙镇,距离故都汴京只有四十多里,中原百姓为之大振,纷纷响应。就在这关键时刻,秦桧屈从于金“必杀飞,始可和“的要挟,在宋高宗的默许下,与张俊相勾结,密谋陷害岳飞,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班师回朝。当时张宪也跟随岳飞回朝。

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被解除兵权,离开鄂州回到庐山。张宪任鄂州驻扎御前诸军副都统制

秦桧秘密收买岳飞部将中曾因过失受到岳飞惩处的王贵等人,利诱威逼其诬告岳飞谋反,诡称岳飞之子岳云写信给张宪,让张宪向朝廷假报金人入寇,以助岳飞夺回兵权

这些罪状没有任何根据。他们便对张宪严刑拷打,妄想迫使张宪根据他们编造的谎言自诬,作为杀害岳飞父子的证据。张宪备受酷刑,体无完肤,始终不屈。张俊最后只好自己动手,编造供词,以告秦桧,将张宪械囚至杭州大理寺

万俟禼、罗汝缉诬陷岳飞写给张宪等人的谋反信,已被张宪等焚毁灭证。韩世忠责问秦桧,秦桧说:“岳飞的儿子岳云写给张宪的谋反信件虽然没有找到,但这件事可能是存在的。”

同年岁末,张宪在杭州闹市区都被处斩并弃市,张宪的子女被流放到广南和福建。当时的狱卒倪完有正义感,与义士王能、李直暗地买了三口棺材,将英烈入验,悄悄抬到西湖边,葬于栖霞岭下

张宪被斩首。呜呼哀哉,一代忠臣竟然冤死在小人手里,天日昭昭,黑白颠倒,纵曲枉直,日月无光!铸成一桩千年冤案,正如漯河诗协沈进华叹咏道:“十年功绩成尘土,千里风波啸国殇。亘古奇冤莫须有,昭昭天日散流芳。”

张宪之忠

张宪之忠日月可鉴,史料记载,张宪在大理寺“被拷掠无完肤,竟不伏”。张宪在大理寺所遭受的折磨已超越人体忍受的极限,行伍与盗贼出身的张俊,恐怖的手段层出不穷。玉成本身的忠义之名,是一种气节。成全忠义也是一种气节

张宪从岳飞自命被勒作古于风波亭上亦是一种气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忠孝节义,从来不是一条康庄道

28岁的张宪竟选择了忠心,不违背自己良知,不谄媚帝王与权臣,选择正直与光明。张宪做出这个决定是非常难的,张宪不惜自己生命,妻子与子女之命岂能不惜,流放家属十之有七死于边塞。

张宪深知选择忠义即等同于把挚爱骨肉送入坟墓,张宪毅然决然,张宪的忠高过了子女之爱。暂时违背良知,张俊与秦桧许诺的节度使官职唾手可得,张宪的军功与官职距离节度使只有一步之遥,按照年龄来说,张宪的官运前途更是无可限量但是张宪,选择了忠义。寻常人不能理解,唯有英豪才知道忠义与良知的分量。

张宪之墓,紧邻岳飞,生死之交

张宪墓址在今杭州市西湖区东山弄南侧的一个小丛林内,即在仙姑山下东山巷口,旧为西湖岳坟街九十八号,紧邻岳飞墓。史载:其墓去武穆墓仅百步许,元杭州路总管夏思忠尝立石标其处,岁久石断伏榛莽忠,漫无可考

其墓在十二年丁丑有布衣王天佑,偶得断碑,识其故址,遂白于当道,重为封树,并立祠墓所,建坊通衢,以崇忠荩。阅岁滋久,重又倾圮,神道碑亦不存。同治十一年升用县权仁和尉桐城吴廷康,请于大宪,再度修葺,并补立两碑,以便稽考。现墓尚完好,唯当年祠宇,久已片瓦不存,仅荒烟蔓草中尚有石坊一座,及唐皋创祠记穹碑一方,聊供人凭吊而已。

张宪墓直到建国初期其规模还依稀可辨。但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张宪墓逐渐湮没。2004年,杭州市政府实施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修缮了张宪墓遗址,成为仁寿山公园的一处历史古迹。园内小桥流水灵动别致,各种乔木、灌木、水生植物郁郁葱葱,还有张宪墓历史古迹。在这里,自然与野趣巧浑然一体,人文与自然相映成趣。

杭州当地传说,张宪死后为厉向秦桧索命,秦桧将其遗体砍为72段丢到杭州72个不同的地方泄愤,百姓自发筹资分别在这72个地方建起72个庙。百姓不敢公开祭拜张宪和岳云,但为了表达对张宪的敬意。便以修建资福庙、资利庙的名义为二人建祠,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七十二座资福庙,每年来此祭拜的人络绎不绝,以此表达对张宪的敬意。

因为当地人所求之事多有灵验,当地便形成“十里八乡拜张宪”的习惯,现存位于玉皇山的大资福庙,便是民间祭拜张宪的。

张宪被斩20年后,金兵再次南侵,刚刚登基的宋孝宗为了激励臣民抗金,对岳家军来了个“平反加封”,张宪被追封为龙神卫士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又赠宁远承宣使。明代,再追封为烈文侯。

张宪之祠,百世流芳,建祠纪念

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川北道台黎学锦在南津关竖立宋张烈文侯故里碑,又在锦屏山东麓的连峰楼左侧,依山傍水建成张烈文侯祠一座,右侧立《张烈文侯祠碑序记》石碑二块。后均被毁无遗。

清同治年间,张宪的37代孙、潼关总镇张顺在锦屏山脚的张宪故居前,修建一石牌坊纪念张宪,牌坊门楣有“忠义垂范”大字匾额,后来,石牌坊在“文革”时期被毁。

1985年,当地政府重修张宪祠,并塑有张宪像。张宪祠位于锦屏山上,占地约30亩,坐西向东,三面环山,青松翠柏把张宪祠围得严严实实,显得庄重静穆。祠门前悬挂“佐岳王图复兴功臣同祸莫须有,祀强魂仰祠宇遗像传神阿堵中”对联一副。

走进祠门,院内是张宪的塑像。据说,把张宪塑像放在院中而不在殿内,是“匠心独运”的表现:张宪功高蒙冤,壮志未酬,人虽死,心不甘,所以塑像不稳坐殿中。他身披金甲,左手按剑,右手抚腰,威严挺立。他圆睁怒目,仿佛在问:抗金保国,何罪之有

张宪祠一楼一底,正殿一幅对联为:佐少保力战中原,果能痛饮黄龙,知公必在;共西湖同存庙貌,纵令深诛白铁,遗恨难消。正殿内挂有张宪画像,两侧竖立“昭忠祠”石碑。堂下两厢为陈列馆,两壁挂张宪生平功迹图画和诗文对联,并有文字介绍其生平业绩。

如今,每到清明,不少阆中人到张宪祠虔诚地点燃香烛,祭奠这位抗金名将。随着阆中旅游的发展,张宪祠也成为了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