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英总督“神算”中日两国命运
文:程万军
1858年,英属香港第四任总督宁宝为缔结《英日通商条约》造访日本。随行人员奥弗利写下了游记《遣日使节录》。游记中对清日两国人的“质量”从三方面做了对比。
1、工艺等产品的制造能力;
2、外语与科技的接受能力;
3、习惯与感知,及官吏行为规范。
对比的结果。清人全面处于下风。
奥弗利认为,日本的工艺等产品的制造水准比大清国高,早在明朝中后期,他们就不再进口中国产品了,清国制造在日本更无立锥之地。
自1840年中英战争开始,清人就被迫接触英国人,但是十几年下来,能与他们自始至终用英语流利对话的,一个也没有。而接触英国人的日本人则不同,他们非常主动地用英语与之对话,用外语与外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学习英语之前,他们已经对荷兰语非常谙习了。一个世纪前,兰学就在日本如火如荼,兰学的解剖学、还有火器,都为日本人痴迷,这些先进科技在大清被视为奇技淫巧,在日本传播却几无阻力。
最后一项更是反差强烈。日本国民普遍具有团结、亲和、干净、知耻的洁品,而大清臣民具有的却是冷漠、邋遢、排外、卑贱的奴隶品质。表现在精英阶层更为明显,日本官吏大都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他们忠诚、好学、敬业,而清国官吏却僵化、狡诈、贪婪。
三个方面比较下来,宁宝、奥弗利等英国人提前给东方两国的前景下了断言——
日本精英具有的,是一种进步的品质,前途光明。而清国上下层固化的品性,却是退化。前景堪忧。
十年之后,东方两个考察团一前一后的表现,果然让英国人的话灵验。
1871年12月,刚刚成立三年的日本明治政府刚向欧美派出了大型使团。使团共48人,几乎囊括了明治政府所有要害部门实权人物,使团团长系右大臣岩仓具视,当时日本尚未产生首相,右大臣相当于古代中国的右丞相,系太正官(即后来内阁)三号人物,作为开创新政府的大功臣,岩仓具视就担任此职,此次作为全权大使带队,故此这个使团又称岩仓使团。
而就在日本使团出发时,近邻大清国首个赴西使团已经归国了。
查考史料,清国使团已被历史遗忘,接踵而至的日本使团却彪炳史册,这是为什么?
顺着他们的考察路线很容易找到答案。
大清使团是在1868年初组建完毕、当年2月从上海虹口码头出发的。使团规模不大,只有三十人。清廷特聘美国人莆安臣为领队,两名中国从二品官员——记名道满人志刚、礼部侍郎汉人孙家礼辅之。还有培养翻译的同文馆六学员同行,其余就是些随从人员。
中日两国使团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原本使命。都是奉本国政府之命,修改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旧约。然而,在国家国际地位没有出现质变的情况下,显然这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两个使团在西方都碰了钉子。他们表面上受到欧美政府热情接待,但递交国书,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要求后,却遭致敷衍。几个月毫无进展。
使命受阻,此路不通,怎么办?
大清使团首先改道,掉转方向,钻入两个景色迷人之地。
这两好地方,一是西洋舞场,二是沙滩浴场。
一路下来,的确让这群大辫子男人大饱眼福。
深感刺激的志刚大人,回国后写了观后感。在他的《初使泰西记》一书“巴黎考察记”中,他重点记述了观看西洋舞蹈的感受,多次赞叹之后,总结道:西洋舞蹈好是很好,但不符合中国国情。因为“中国之循理胜于情,泰西之适情重于理”,所以这些舞蹈只能在西方跳,不可引入国内。
在法国,志刚大人听说男女群聚海滨浴场“洗海澡”的盛况,男性只穿条泳裤,女性加穿一条“背心”,“遥闻此事而艳之,惜忙,未得一往观焉”。
志刚大人听说的泳裤加“背心”的女性泳装,就是后来法国人发明的比基尼。未尝得见泳装浴女,成为志刚大人此行最大憾事。
就这样,清使团团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巡访,回国后只写了观光日记,而没有得出一份有政治学术价值的报告。如此使团,自然被历史忽略健忘。 而日本这边,使团受阻后也改道了,但是思路与行路却与清国使团大相径庭。
此时,日本人特有的认真求真之工匠精神开始发挥作用。 他们苦思冥想,求真求解: 为什么西方表面对我们很友好,却不肯对日本平等相待、修改不平等条约呢?
孜孜以求的日本人,到处向欧美大人物问道。 为此他们首先延长了归期。把修约之旅变成寻路苦旅。最初定下的考察期限为半年,后来延伸到一年零十个月,使团前后考察了美、英、法、比、荷、德、俄、丹麦、瑞典、意大利、奥地利、瑞士等十二个主要西方国家。
考察中后期,每到一个国家,使团均穿过经济层面,面向上层建筑,参观政府、法院、监狱、学府、图书馆,在这里有了更深层发现—— 日本的落后已不仅是技术,而是政治,日本最该优先考虑的应是政治改革。
归国后的岩仓使团,向天皇上交的唯一成功,就是考察报告。他们虽然没有给国家带来修约成功,但却取到了西方强盛的真经。可以说,他们超额完成了任务,把一次外交之行,升华为寻找国家建设蓝图的环球之旅。 对于岩仓使节团的考察报告,明治天皇触动非常,心领神会。
不久,他就给使团长岩仓做了回信批复,指示:“我们旨在从盛行于开化国家的不同制度中选择最适合日本现状者,适用于革新和政俗的改善。” 如何走上近代化,至此日本已经很清楚了。
就这样,同处东方,仅有一水之隔,都实行了数百年闭关锁国,一个出洋考察白搭功夫,另一个却穷本溯源、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