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莱围城战:这场默默无闻的战争,结束了欧洲150年的纷乱争斗

来源:染烛品史

加莱的小城英军的溃败,标志着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最后一片领土也沦陷于法国,同时也代表着英国一个纪元就此结束,英国就此彻底退出了欧洲大陆版图上的领土争夺战。欧洲百年战争从开始到硝烟退去,根源在于社会的本质变化与时代的进步。

一、 时代巨变与王权国家的形成

1、欧洲经济、社会的结构变化

西欧中世纪的经济结构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封建庄园制度下的自己自足的农村经济,这种经济结构比较单一。

从生产资料上看,中世纪的生产资料基本上只有土地,农业机械化也只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才小范围的出现;从社会再生产的能力上说,农业是整个西欧唯一可能存在的产业,小型交换活动虽然存在,但是无法构成商业产业;从分配结构上讲,在封建社会第一阶段几乎是不存在社会性消费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等更是很难形成。

土地是基础,人和牲畜是劳动力,大大小小的领主是土地和劳动力的主人,围绕着土地而进行农业生产就是全部经济活动。社会结构的变化也是多方面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都会出现变化。

中世纪最为繁荣的时期,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决定人口结构,中世纪末期受战争和瘟疫的影响,壮丁减少人口结构失衡导致劳力锐减,庄园制必然衰退。

以往中世纪人的观念中,一户庄园就是一个家庭,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组成家庭,前者是以财产和附庸关系为依据,后者是从古至今在一切民族和制度中都会存在的,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城市生活的影响,以父母和子女为主的家庭模式开始成为主流。

乡村在新经济结构中处于附属地位,作为城市的补给和后援而存在,城市是欧洲文明新阶段的核心,各种政治活动如召开议会、选举教皇等都会在城市中进行,经济活动更是以城市为聚点,银行、行会、股票交易所等都设立在城市里。

个人和社会团体的消费资料也在经济的推动下丰富起来,围绕农业展开的物质消费依然存在,伴随着工业化而产生的劳务消费和资本输出份额不断增大。

2、传统贵族阶级的溃散

中世纪末期,阶级壁垒开始模糊,贵族的地位不再高高在上了,传统小贵族根本无力抵抗经济危机的袭击,他们解体速度极快,时间也最早。

虽然大贵族依靠财产和人脉尚可存留一些实力,但是厄运迟早会来。新经济结构带来阶级的流动性,平民可以付出大笔金钱买到爵位和骑士称号,富裕的农民则完全不受领主的支配。

所有的人,无所谓贵族与贫民、领主与农奴,理论上他们不再是领主的财产,而是自由人。贫富分化激起阶级矛盾,英法德各国境内分别爆发了反对贵族剥削的农民起义,起义中僧侣贵族、骑士被打败。

传统贵族溃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城市成为经济中心改变了中世纪以乡村为社会经济核心的体制,庄园制经济已经不能满足欧洲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伴随着工商业资本的增长,它的解体是必然的。

贵族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在许多欧洲国家仍然存在,但是他就像是博物馆中陈列的文物,只是一种意义的存在。

二、 欧洲王族之间的混战

1、法国加强王权

与欧洲大陆国家的王权相比,英王的权力较大,玫瑰战争之后不列颠岛实现统一,都铎王朝依靠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打击大贵族加强王权,亨利七世设立法庭、枢密院等机构商讨国家大事排斥贵族会议;亨利八世掀起宗教改革瓜分教会资产加强王权,将苏格兰境内的大部分土地囊括在国王的名下。

法王加强王权的方式主要是对内提高征税,对外掠夺意大利、拥立德国诸侯获得阿尔萨斯、凡尔登等领土。1562—1594 年间法国爆发内战,封建主为争夺国王的监护权发动战争,瓦洛亚王朝灭亡,波旁王朝正式建立,亨利四世成为了法国的统治者。

时代的变革赋予王权新的意义。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封建王权缺乏得以维系的经济基础,分封制确立以后,国王的权利范围虽然很广,但是实际权威极弱,就算是赫赫有名的查理曼也只是个普通封建主。

国王为了发动战争甚至要向领主请求资金和骑兵支援,当然领主绝对有权驳回国王的要求,甚至可以用各种不道德的名义讨伐国王。

12、13 世纪以后王权越来越强大,封建制度和秩序的危机导致权力体系的变化,传统王权通过经济、政治的方式打击贵族的权利和教皇权威,利用社会矛盾进行集权统治。

大 16 世纪里,国王成为实际的统治者,在城市贵族和资产阶级辅助下,国王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大权。

政治上,国王不再只是战争的发动者和强盗,他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是国家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人,是国家对外关系的仲裁人,统揽政治经济外交大权,王权集权化创造了 16 世纪欧洲特殊的政权组织形式——绝对主义君主专制。

2、王权国家的诞生和国家组织结构

绝对主义君主国的突出特征是将中世纪豪门显贵和附庸的领土并入王国的版图,君主个人集王室权威与行政能力于一身。

以法国为例,路易十三时期的首相黎塞留实行了一套强化王权的措施,黎塞留本人坚持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信仰,他平定胡格诺叛乱使新教徒臣服于法王,打击贵族势力,恢复法国海军协助建立海外殖民贸易公司,参加德国诸侯内战获得土地。

后继者马扎然沿用黎塞留的统治理念,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最高法院的进谏权被废除,国王直接向全国下达税收金额指标,三级会议的征税权被削弱。

路易十四选拔精英任命内阁事务大臣,分别负责军事事务、财政经济事务、国内治安和外交事务,修建凡尔赛宫囚禁贵族,1689 年法国君主国完成统一。

绝对主义国家是贵族垂死挣扎之下选择的最后一块盾牌,它维护的是封建主的利益,是封建残余的形式,但是它的政治结构和经济主张是对资产阶级有利的,因此它也是新经济力量的寄生体,政权越是集中越是要实行利于经济的政策,以便从中获得巨额税收,从这点来看,它具有进步性。

三、英法百年战争的来龙去脉

1、14 世纪两国爆发了百年战争

在瓦解封建制度的过程中,英国和法国走在了西欧国家的前列。英国是偏离欧洲大陆的岛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封建传统和意识比较薄弱,到 11 世纪中叶封建庄园制度才形成,1066 年法兰克诺曼底公爵威廉入主伦敦,将在法国已经成熟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到那里,到 12 世纪上半叶确立封建庄园制。

诺曼征服带来的后果是英国王权的增强。首先,与不列颠人民的对立促使诺曼王朝镇压农民的反抗。其次,分化盎格鲁萨克逊贵族阶层,没收旧贵族的土地建立国王领地、赏赐给跟随而来的随从和骑士,建立主从关系。威廉钦命教职人员和地方行政机构,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其子亨利一世统治时期王权进一步加强,中央统治机构日趋完善。亨利一世死后,王位继承问题引发了纠纷,最终金雀花王朝的安茹伯爵继位,安茹伯爵在法国拥有大片的领地,因而他既是英国的国王也是法国的附庸,这种夹杂着政治经济利益的关系最终导致了英法百年战争的爆发。

987 年,法国开始了卡佩王朝的统治。相对于英国而言,法国的封建制度要牢固得多。例如安茹伯爵亨利二世名下的领地包括安茹、曼恩、诺曼底、阿奎丹、屠棱、普瓦杜等,面积相当于王室领地 6 倍,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地主。

腓力二世为消除地方割据势力借口安茹伯爵拒绝执行封臣义务没收其领地,拉开了英法两国争夺大陆领地的斗争。终于在 14 世纪两国爆发了英法百年战争。

2、从经济的角度看百年战争

两国为支援战争在国内加大征税的行为激化了社会内部的矛盾,在百年战争期间两国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贵族起义、农民起义、议会斗争等。

在英国,这场失败的战争使英王失去了在法国的领地引发国内政局的动荡,终至为争夺王位的红白玫瑰战争爆发,旧贵族在内战中厮杀殆尽,1485 年都铎王朝依靠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在英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政权。

法国名义上取胜却也是伤痕累累,战争的主战场在法国,农业经济衰退,商贸萎缩的状况是无法避免的。战后,法王的实力大增,路易十一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击勃艮第公爵吞并他的土地,实现国家的统一。

英法百年战争是封建社会末期一场社会总成果的消耗战,也是摧毁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它使封建社会在向绝对主义国家过渡的环节偏离了封建的发展轨道,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先天畸形导致的必然结局。

英法两国在战争中锤炼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中央行政机构,走上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国家之路,为西欧混乱的社会树立了典范。

尽管上千年的发展导致西欧各地的差异和不平衡,但是受到英法的辐射作用影响,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西欧各地区还是走上了建立真正的国家的道路,只是时间上存在先后而已。

结语:

欧洲文明是一种不同于海洋文明也不同于大河文明的文明体系,它兼有两种文明的特征,海洋的无限性和陆地的有限性在欧洲文明体制内共存。海洋的无限造成了欧洲文明的扩张性,陆地面积的有限性又有利于集权的发展,欧洲王权国家正是这一有机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和灭亡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近代民主主义思潮兴起后,欧洲踏上了民族国家之路。

参考文献:

《欧洲史》

《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