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罪恶:希特勒寄予厚望的“精锐”,组建初衷不是为了“凑数”

来源:历史杂谈驿站

历史上所有的战争,对于善良的人来说,永远都是残酷的。但如果一支成建制的“孩子兵”组成的部队,并被投放到前线去充当“炮灰”几乎全军覆没!那么,这件事无疑会让人深感震惊,你无法想象成千上万个“孩子兵”浴血厮杀的那种惨景。

相信说到这里,很多人都已经猜到了今天的主角:纳粹帝国的党卫军“婴儿师”。首先,这个师当然是真实存在的,但这支部队却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不太一样的战争历史。

1943年11月,希特勒发布了加强西线防御的著名《第51号元首令》,里面就提到了该师:

“……在此,我不能容许为其他战区的利益而继续削弱西线,因此,我已决定,对西线防御予以加强,尤其是即将对英国发起远程攻击的地域。敌人一定会进攻这些地域,根据我们的情报,一场决定性登陆战将在那里展开。而在其他战线,敌人也一定会发动牵制性攻击。

在此方面,我的命令如下:

迅速向党卫军“希特勒青年团”装甲掷弹兵师、第21装甲师以及驻日德兰半岛的步兵师和预备役师提供武器装备……”

这道命令中提到的“希特勒青年团”装甲掷弹兵师就是著名的“婴儿师”,也就是党卫军第12装甲师。不过,毕竟用“少年”去作战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所以战后德国很少有人会再提起“婴儿师”这种名字。

“婴儿师”并非拉人头凑数,而是希特勒寄予厚望的“精锐”:

该师在二战中一直是一个“另类”般的存在:成员之特殊,作战之勇猛、伤亡之惨重和结局之凄凉,都让我们忍不住常常提起这支部队,或者重新审视一下这段凄惨的历史。

不过,整个二战的大部分时间里,德军高层在使用“少年兵”参战方面,他们其实是保留有自己底线的:不允许把未成年的孩子派上战场!

但是,这一切到了战争后期开始有所动摇: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纳粹高层已经开始思考未来兵员枯竭这一问题,而始作俑者就是党卫军征兵局局长贝格。

他在和帝国青年局局长阿图尔·阿克斯曼经过协商后,认为应该将征兵年龄进一步放宽,原先的参军年龄被死死限制在18岁以上,而如果德军想要得到更多的精锐兵员,只要将年龄条件放宽到“在1943年内达到17岁者”即可。

他们的这一提议得到了希姆莱和党卫队总局局长伯格尔的支持,并最终拟订了一个更激进的计划:组建青年团党卫军精锐师。

但是,该师在1943年2月得到批准和组建时,其实并不是赶鸭子上架的所谓“婴儿师”,而是一个很正规的战斗师。毕竟1943年德军高层组建该师时,德国人力资源当时并没有那么糟!

即使到了1944年时,德军依然还有能力成立一大批新的作战建制,由此可见,该师的组建并非是为了“拉人头”充数。

而网上盛传的“一支由1926年出生的“自愿”少年组成的精锐部队诞生,一共有35000名这样的小兵被招募,甚至传言这些孩子中最小的年龄仅为12岁。”其实是有一定水分的。

当时该师组建时的番号定位是“党卫军第12装甲掷弹兵师”,由此可见,该师绝不是战争末期,大量拉“娃娃”去凑人头的普通作战部队。该师组建初衷很明显:要用希特勒青年团独立组建一个精锐师,以此作为德国青年牺牲精神和胜利意志的象征之一。

因此,组建初期该师大多数成员并不是全部征用青年团的少年。只不过是在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德军兵力已经捉襟见肘时,党卫军第12装甲师才开始大量招募少年兵补充部队,才成了著名的“婴儿师”。

但也不要小看这些少年兵,他们多数人确实都来源于1926年出生的希特勒青年团。只不过对这些“娃娃兵”的身高要求有所放宽:步兵由原来规定的1.78米下降为1.7米,通讯兵、装甲兵和摩托车兵身高需要1.68米。其实这样的身高已经不矮了,另外持有“希特勒青年团技能证章”的少年有优先参军权。

虽然这些“少年兵”都是战争后期临时补充进来的,但当时全师成员的平均年纪达到或者接近18岁,至少也有十六七岁,而传言的12岁根本不可能。据一份资料显示,1944年6月参战的德国少年兵,最小的士兵也有17岁半,最大的19岁。

而且为了表示对这些“娃娃兵”的特殊照顾,每周每人都要保证喝到3.5公升的牛奶,此事是真实的。再加上他们身上穿着印有“奶瓶”的军服,所以党卫军第12装甲师被后人一直戏称为“婴儿师”。

“婴儿师”堕落的开始,诺曼底登陆后成为希特勒的“炮灰”:

该师1943年组建初期,并非是清一色的“少年”,党卫军第一“警卫旗队”装甲师的装甲团1营一半人、侦查营1个连、炮兵团1个营被抽出,并入该师。为了这支“少年师”将来能为德国青年树立一个“良好榜样”,希特勒还特意制定了“强帮弱”的原则。

1943年4月,2千名1925年出生的(18岁)希特勒青年团领袖,经过4周训练,成为助理教官,2个月后前往党卫军士官学校,培训后担任该师士官。另外还有600名在党卫军和预备役服役的青年团“优异分子”,他们统一被调离原岗位,在接受军官培训后在“婴儿师”担任军官。

1943年年底前,又有约50名青年团出身的陆军军官被调入该师。而士兵里,当时最小的入伍士兵年龄为16岁半。

到了第二年西线开打后,该师逐渐走上了“不光彩”的路。毕竟战争打到那个份上,德军前线部队的很多物资补给任务都交给了后方的老幼妇孺。如果不适当的降低征兵门槛,德军很快就会没有后续力量了。已经陷入疯狂中的纳粹高层,也只能让那些16至17岁的“孩子兵”上场了。

他们甚至为了更好的动员这些少年主动参军,给他们灌输了很多“狂热迷药”!纳粹帝国的青年局局长阿图尔·阿克斯曼甚至表示:“这些孩子可以大胆加入党卫军,因为他们不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可!”

不过,很讽刺的是,对这支部队寄予厚望的希特勒,他并不在乎这些孩子的性命,却很在乎他们抽不抽烟。原先配发给成年军人的香烟和烟叶,到这支“婴儿师”变成了糖果和巧克力。只有到1944年后,这些“娃娃兵”年满18岁了才会配发香烟。

“婴儿师”几乎全军覆没,也让纳粹高层失望透顶:

1944年4月,婴儿师被派往了法国诺曼底前线,全师近两万人,七百挺机枪和两百辆坦克,还有一百多门大炮。师长维特可谓信心满满,出征前还带领全师成员一起宣誓,虽然所有成员战斗经验都不足,但他们的战斗意志不可小觑。

纳粹鼓吹的“英雄梦”,让“婴儿师”一度斗志满满。少年师比成年军人更加狂热和忠诚,这让希特勒很是兴奋!

盟军诺曼底登陆后的第二天,担任阻击任务的“婴儿师”便闪亮登场了:伏击“加拿大”第27团坦克部队。也许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战斗一打响,“婴儿师”竟然将这个加拿大坦克团打得溃不成军,一共摧毁对方28辆坦克,打死加军200多人。

不过,这些“少年兵”们只不过是凭着斗志在作战。虽然他们个个作战勇敢,虽死犹荣,可是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懂得还是“太少,盟军迅速对该师发动了大规模反扑,经验不足的“婴儿师”开始一路败退,半数以上的连、排长阵亡,全师一共有4000人战死,8000多人负伤和失踪。

至1944年8月15日,满编的“婴儿师”只剩下不到2000人,所有装甲车辆几乎全部损失。不得以情况下,该师最终被调回后方休整。1944年12月“婴儿师”重返前线并参加了“突出部战役”。虽然该师尽了大努力,但无奈实力毕竟有限,最终又转入防御作战。

1945年2月,“婴儿师”又被调往东线战场阻击苏军的攻势,但同样表现平平。最终纳粹高层也不得不选择放弃,再没有将未成年人纳入党卫军正规战斗系列。不过他们可不是在怜悯这些孩子,而是因为发现未成年人并不适合担任主力军。

德国战败后“婴儿师”拒绝挂白旗,柏林巷战悲剧重演:

到1945年德国战败时,驻守奥地利的党卫军“婴儿师”残余开往林茨,在那里正式向美军投降。但是,该师成员依然拒绝悬挂白旗,理由是这样做“有辱人格”。

一位受降的盟军指挥官发现这批投降德军中,竟然还有很多孩子时,他都不由得感慨万千地说道:如果希特勒能选择早早投降,这些可怜的孩子就不会成为纳粹的炮灰。

不过,“婴儿师”并不是少年兵的绝唱,另一场悲剧后来又在柏林街头重演。柏林保卫战中,很多年龄更小的德国孩子,都成了身着黑色制服的青年团士兵。他们拿着比自己还要高的武器,和苏军进行着惨烈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