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地图粉碎三观,改变了我们认识全世界的角度
来源:公众号【海外眼】
开篇之前先问大家两个问题——
美国在中国的什么方向?东边?错了,是北边!
中国和美国之间隔着什么洋?太平洋?又错了,是北冰洋!
有没有点刷新大家的认知?
其实,这两个长久以来存在于中国人印象中的常识误区,很大程度上与国内长期使用的地图有关。
国内发布的地图都是横版的,这样看起来中国东西更长,飞往美国需要跨越太平洋……
又何止是普通人,事实上,连一些参与军工科研的专家都会产生这样的误区。
不过,只要看一看下面的地图,一切就瞬间清楚明了了!
中国和美国,其实是翻越俄罗斯北冰洋加拿大的陆地距离最近,横穿太平洋绕了很大一个圈。也不是一东一西遥遥相望的关系,而是脑袋顶着脑袋,尤其雄鸡脑袋和阿拉斯加,只有五六千公里的距离,普通射程的洲际弹道导弹就够得到。
怎么样?有没有点三观尽毁世界观崩塌的意思?
这张地图,是由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郝晓光绘制的。
不要小看这只是改变了测绘方法的一张地图,它带来的影响,超乎你的想象!
1
世界观的改变
竖版《世界地图》把海洋摆在了中心位置,使我们重新认识了海洋和世界的关系。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传统横版世界地图上,南极中山站、长城站被拉伸变形,原本环南极航行的航线变成“8”字形,而且缺少了考察船绕南极航行的一段关键航段。
但在郝晓光的竖版世界地图上,“雪龙号”经过的关键港口沿航线直观分布,一目了然。
由于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陆地和五分之四的国家都位于北半球,这张地图特别适合展现国际航线。
比如国航开通北京直飞纽约的北极航线时,因为途经北冰洋的航线在传统世界地图上无法正确画出,而在竖版世界地图上,可以直观地用直线标出。
有关部门采用了竖版地图之后测算,经太平洋航线是1.9万公里;而经北冰洋,仅1.1万公里。航程相差8000公里。
与竖版《世界地图》同时出版的竖版《中国地图》,则把南海完整地包含在中国版图的幅面里,强调了中国版图不仅仅是通常被认为的陆地领土“公鸡形”,而是包含了下方300公里海洋国土的“三叶形”。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面积最大的省(自治区)级行政单位不是新疆,而应是海南省。这是中国从“陆地国家”转向“海洋国家”的一个重大的观念变化。
竖版《世界地图》更加直观地强化了中国的海疆,体现出我国对自身和世界的全新认识。
2
南北极的作用凸显
北极长期以来被看作是苦寒之地。
据地图绘制者郝晓光介绍,2006年10月,中国军方在研发“北斗”卫星系统时,曾经按照横版地图考虑把“北斗”二号的覆盖面优先置于“中国及周边地区”,卫星覆盖范围向东延伸5000公里,但向北只是到中国版图的最北端。
在那次测量会议上,郝晓光临时更改演讲稿提出,“美国在中国的北面,而不是东面”。
从竖版地图可以直观地看到,从美国袭来的导弹,落到中国的最短距离不是跨越太平洋,而是穿越北冰洋。我们以前常常提“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以突出“环太平洋”的重要性,但是从竖版地图上可以更真切地看到“环北冰洋”的战略地位。
中国加强同俄罗斯的合作,类似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关系,在一枚导弹可能决定一个国家存亡的时代,建立一个预警缓冲带是多么重要。
2013年12月10日,俄总统普京要求在2014年完成俄罗斯北极部队组建,2015年实现定期海上巡逻。
2011年,美国防部出台《北极地区行动报告》,宣布将在2011~2015财年内为建造北冰洋舰队做好准备。
2013年,美国发布《北极地区国家战略》,宣布北极将成为美国战略优先方向之一。
南极也是经常被忽略的地区,它的重要性在于其为沟通几个大洋的节点。
1991年6月《南极条约》到期时,各成员国一致同意《南极条约》继续无限期有效,其中“冻结主权”的条款在国际领土领海争端愈演愈烈的今天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处理方式。
2013年底,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破冰船完成了首次环南极大陆考察任务,并抵达南纬75度20分开展大洋科学考察,这是中国船舶迄今到达的最南纬度,表明中国在南极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收获。
3
印度洋的重要性突出
1904年,麦金德曾把中亚及其周边地区看作是世界岛的“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亚欧大陆的主导权。
而从竖版《世界地图》看过去,印度洋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居于世界的中心,成为地球的“心脏地带”。
中国真正成为世界性大国,也往往是从印度洋取得突破。
1405年到1433年间,郑和下西洋横跨印度洋,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年。
英国前海军军官、海洋历史学家孟席斯还认为,1421年,郑和跨越印度洋和大西洋后,最先发现了美洲大陆。
而如今的中国,同样面临着战略空间的“东进”与“南下”的问题。
美国的“战略东移”、日本借助美日同盟对中国的抗衡,以及朝鲜半岛的不确定性,使中国“东进”战略空间受阻。如何通过南海和东南亚,打通一条稳定的印度洋出海通道,以维护中国的贸易和对外经济交往,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从这点看,中国大力推行的高铁战略,特别是计划推进的从云南到新加坡的泛亚铁路,将成为中国从陆路打通印度洋出海口的关键。
4
这全新的角度,外国人也是第一次
2017年2月18日,法国《世界报》以整版刊登我国新编“竖版世界地图”的报道,这是西方主流媒体首次高规格关注新编世界地图。
这家法国第二大的全国性日报,也是法国在海外销售量最大的日报,采用了如下响亮的法语标题——
LaChina, nombril du monde.(中国,世界的中心。)
Révolutionnaire, cette vision de la planète,(这一观察地球的视角富有革命性,)
qui brise la representation occidentale,(它变更了西方的图示,)
a été adoptée par la défense nationale chinoise.(已被中国国防系统采用。)
事实上在此之前,2010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院在撰写《中国北极战略评估》的时候,也使用了郝晓光的地图,来展现北极航道与中国的地理关系。为了获得地图的授权,还主动联系了郝晓光。
近年来各国争夺北极的动作越来越大。
北极拥有全世界30%的天然气、19%的石油和9%的优质煤这固然是一个方面,但也证明了竖版地图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作为新世界“地中海”的北极,地理位置太重要了,的确是兵家必争之地!
2013年,中国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在北极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不能不说也有竖版世界地图的部分因素在里面。
5
结束语
新编世界地图就仿佛是地图界的哥白尼革命,打破了过去只有一个角度看世界的惯性思维。这不只是地图的革命,更是认识的革命,思维的革命。
从1584年(万历十二年)意大利传教士在广东肇庆将世界地图引入中国,到武汉诞生的新编世界地图于2010年被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采用;经向世界地图到纬向世界地图的变革用了426年,完成了从西方到东方、又从东方到西方的历史轮回……
新地图用东、西、南北四种视角,经度、纬度两种方向,将世界地理完整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表达航海、时区、航空、南极科考等专题内容,被国家科考采用和国家图书馆收藏,提出的北斗导航系统“北扩方案”被国家采纳,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是世界地图界的传奇,是咱们中国人创造的必将延续后世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