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长河的源头为什么这么难找?

来源:地球知识局

作者:小贝

尼罗河是埃及、苏丹等国的母亲河。尼罗河因为汛期和旱期的交替出现,而在下游留下了足够肥沃的土壤,使得埃及的农业能够在文明发展的早期达到相当的高度。

可以说是中东最肥沃的土地了

不过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埃及的法老们——尼罗河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即使到了后来的泛希腊和罗马时代,尼罗河源头也一直显示成一个用树枝将头面蒙起来的男神。

法老的日常工作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跟随探险先辈的脚步,一起看看这条大河是如何“成为”世界第一长河的?

心有余力不足的古代探险

埃及各王朝时代的君主们虽然有充足的好奇心,但对尼罗河上游的情况探索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古代埃及对上游的扩张

严重受制于尼罗河瀑布群的阻碍

扩张至喀土穆

已然是极限了

后来马其顿王国在埃及的继业者托勒密二世,曾经派出一支探险队前往尼罗河的上游进行探访,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尼罗河源头是青尼罗河。这个结果不能说不对,但显然并非最终的结果。可是由于埃及此后陷入了长达千年的严重衰退期,探险工作就只能停滞在此。

穿越荒漠地带,上溯至喀土穆

进入了漫长尼罗河的又一个区域

僵滞的情况一直保留到了十五十六世纪的欧洲地理大发现。

当欧洲殖民者和探险家到来的时候,求知的欲望大大刺激着他们的探索热情。各国竞赛着沿着海岸探索非洲的轮廓,在内陆寻找河流与山脉。然而北非最知名的河流尼罗河的上游源头始终不明,是那个时代探险家们的巨大遗憾。

1665年欧洲人绘制的地图

在南部非洲的巨大水源

支撑了北方的大河

(现实中并没有)

青尼罗河水量丰沛、水质也比较清澈,看上去确实非常有上游河流的样子。但是可惜它并不够长,水量也没有到能够独力支撑尼罗河的地步,并不是令人满意的结果。

青尼罗河瀑布

随之有人发现了南方的另外一条支流,白尼罗河。白尼罗河得名于水上漂浮着的白色粘土,其貌不扬。而且由于水量不太丰沛,人们往往会将它忽视。不过想要追溯尼罗河真正的源头,以及让尼罗河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顺着这条白尼罗河才是正确的道路。

喀土穆能成为苏丹的首都

是很有道理的

但从埃及尼罗河的核心灌区向南,探险者很快就会进入今天位于苏丹国北部的沙漠里。沙漠地形虽然并没有特别崎岖的地方,但是缺乏水源和食物,以及因昼夜温差而难以选择服装是极为困扰探险者的现实问题。

如果你想从三角洲强行上溯源头

那你就自己去吧!

即使勉强穿越,紧接着沿白尼罗河上溯,就会遇到数不清的山地与沼泽。即使在今天的南苏丹,穿越这片情况复杂的区域也不是一般探险者能够胜任的工作。其中的主要限制条件,还在于当时的探险者没有足够轻便可靠的装备,鞋子的选取令人头疼。

不知道欧洲人怕不怕大虫..

想要探访尼罗河的源头,看来是需要另辟蹊径了。

真正的勇士

英国探险家约翰·汉宁·斯皮克(John Hanning Speke)在19世纪初受到皇家地理学会科学家们委托,跟随已经名扬天下的理查德·伯顿(Richard Francis Burton),从今天坦桑尼亚的桑吉巴尔登陆,向西边传说中有两座大湖之处进发。

约翰·汉宁·斯皮克(左)

理查德·伯顿(右)

这一路的艰辛并非今日的人们所能够想象。从今天非洲东海岸开始,要到达坦噶尼喀湖需要横穿整个坦桑尼亚。

这似乎是个好办法

至少比从下游上溯的办法要近很多

这个国家的东海岸是一片狭长的平原,是坦桑尼亚最重要的平原地带,盛产红树林和沼泽,生态非常复杂。好在这里也是这个地区对外的重要港口,包含其最大的城市和前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开发已经比较完善,对探险者相对友好。

达累斯萨拉姆直到现在也堪称

坦桑尼亚的经济首都

往西去,地势陡然提升,出现了一个大型高原。它是东非高原的一部分,现在已经是坦桑尼亚主要的牧产区和农产区,在当年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原住民聚居地。这里的地形就开始变得极为崎岖,大大降低了探险队的前进速度。如果身上的探险装备跟不上,就只能被困于高原的山中自生自灭了。

爬上去并且自生自灭…

再往西去,由于几大湖泊和河流的存在,地形变得平坦了一些。今天人们已经知道的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和马拉维湖之间的平坦地区,是由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归类为生态保护区域的一个地区,动植物分布繁盛。

这块富饶之地

可惜深处内陆

但就是在这里,野生动物和糟糕的卫生条件也会成为巨大的威胁。斯皮克被一只毒蜂叮了眼睛,一只眼睛暂时失明;而伯顿则很有可能是喝了脏水,染上了痢疾,一路上拉得走不动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名探险家还是最终摸到了坦噶尼喀湖边。可是从水流的走向和水质条件来看,一直被人认为是尼罗河源头的坦噶尼喀湖似乎不构成这样的条件。下一步的目标,必然是寻找另一座可以作为尼罗河水库的大湖。

如果坦噶尼喀湖不是尼罗河的源头

还有谁可能是呢?

最终,决定独自前行的斯皮克找到了坦噶尼喀湖东北的另一座大湖,以当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为其命名称其为“维多利亚湖”。而且,回国以后斯皮克立即发表了论文,认为维多利亚湖正是白尼罗河上游。

维多利亚湖,食物产出+6!

发现尼罗河上游的殊荣降临在了这个年轻人的头上,但质疑随之而来,人们指责他没有从维多利亚湖真正走到白尼罗河,缺乏实证证据。这个指责当然是对的,斯皮克也没有能力反驳人们的质疑,最终在与人辩论的前夕开枪走火身亡。有不少人怀疑,他正是因为说了谎才选择了自杀。

探险未动,装备为先

后来验证了斯皮克猜想的,是一名英国的传教士。他通过与当地人建立的互信关系,一站一站地补给到了白尼罗河的源头,完成了英国人率先发现尼罗河源头的梦想。

尼罗河的源头

其实还可以再上溯至卡盖拉河

以及更上游的水源

而斯皮克的人生悲剧,似乎可以归因于补给和装备的不足。正是因为装备不齐,他的探险队才吃了那么多苦头,而他本人终究没有没有看到白尼罗河与维多利亚湖相接的证据。不仅是他和所在的英国探险队,此前从尼罗河下游向上追索的探险家们,也吃了装备和补给的亏。对于当时的探险者来说,似乎这是一个可怕的瓶颈,严重吞噬了他们的个人努力。

如果早期的探险家们能够得到合适的装备,就能把实力发挥到最大,让探险变得多少简单一些。时光推进到了今天,已经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并获得卫星指导的当代探险家们,当然也需要这些装备的加成。当代的探险已经没有了当初完成地理大发现时候的实用性,更多的是为了实现探险者的个人价值,为生命增添印记,要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舒适性。